成為校園中那道溫暖的光:給初任校長的六個領導心法

作為校長,該如何帶領學校面對當前瞬息萬變、充滿挑戰的時代?嘉義縣平林國小的劉麗吟校長認為,最難的從來不是做決策,而是如何帶人心。她以一路走來的體會,分享給初任校長的六個領導心法,希望能帶來一點勇氣與溫暖的陪伴。

本文重點摘要

作者:嘉義縣平林國小校長 劉麗吟

編按:「師傅校長」為「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培育與認證的資深校長,致力於初任校長輔導、校長回流教育等校長培育工作。本系列專欄每期將由一位「師傅校長」分享校園實務經驗、教育理念或心情故事。

我們正站上這個每天都在快速變化的教育舞台:AI 進了教室,課綱改了方向,多元文化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學生們的情緒與心理健康變得不能忽視,家長們對孩子學習的期待也更加多元……

有時,一天之中你可能聽見無數聲音,看見無數改變,心裡湧現無數問號。而在這麼多的不確定中,身為初任校長的你,無論風雨都要帶著大家走下去。說真的,當校長最難的從來不是做決策,而是帶人心。做事,或許有流程可以依循;但帶著一群人,從懷疑走到信任、從害怕走向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當許多初任的校長朋友問我:「當初是怎麼撐過來的?」我總是帶著一抹微笑回答:「那段日子確實不輕鬆,經歷過不少挑戰,也曾身心俱疲,心中難免有些無奈與洩氣。」但也因為那些跌跌撞撞的經歷,我學會了放慢腳步、調整心態,更不吝於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在他們的鼓勵與指引下,我慢慢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回望當初,那些困難反而成了我成長最深刻的養分。

今天,我想用最真實的心情,跟大家分享六個小小的心法。不是制式的SOP,也不是什麼華麗的理論,而是一路在教育現場摸索、跌撞後,慢慢累積下來的體會。希望這些微小的分享,能為你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的陪伴。

心法1:先花心思與時間理解學校,再行關心與共處

剛遴選至一所學校最常掉進的陷阱是:「我要趕快做出成績,證明自己有領導力!」於是急著推新政策、訂新目標、推新計畫。但我想說的是:真正的領導力,不是你做了多少事,而是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你、跟著你走。

當年我初任校長,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是:「慢一點,先聽懂這裡的人。」我走進每個年級、每個處室,和老師、職員聊聊,問他們:「最近最困擾你的是什麼?」不是去指導,而是去傾聽、去感受。我會靜靜地觀察:哪些老師是團隊的支柱?哪些夥伴正默默地承受壓力?這些「無聲的地圖」才是你帶領團隊的起點。

先理解,而不是急著管理。先當一個觀察者、傾聽者,慢慢地,信任才會發芽。

心法2:看見行政及教師的困難,才能推動正向的改變

每一次教育變動,每一次新政策的執行,背後其實都藏著很多的不安。老師們怕教不好,家長們怕孩子走偏,行政夥伴怕自己跟不上。抗拒,不一定是反對;很多時候,是一種求救。

記得去年決定要推動國際教育的時候,消息一傳出,不少老師心裡都充滿了焦慮與不安。面對這樣的氛圍,我沒有急著做決定或下指令,而是選擇從最溫和、最小的步驟開始。首先,我和教務主任一起討論國際教育可以怎麼做、應該走向哪個方向;接著,我們成立了教師社群,邀請專家進來陪伴,並帶著老師們到績優學校取經、學習他們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拋下原有的校訂米蘭課程,而是以它為根基,慢慢深化、細緻調整。一步步走著,我看見那份「害怕」漸漸找到了出口,而原本的「焦慮」也逐漸轉化成一股可以掌握、可以前行的力量。

理解困難所在,才是推動改變的真正起點。在教師團隊還沒準備好之前,先陪著他們一步步往前走。

帶領教師團隊前往國際教育推動績優學校參訪。圖片提供:劉麗吟

心法3:共創,比單打獨鬥更有力量

一個人再有能力也無法靠自己撐起一所學校,真正能讓學校發光的是一群人一起努力

因學校有中央廚房,推動食農教育遂成為本校必須且應為的任務。接到計畫公文時,我沒有用指定的方式,也沒有硬塞教案,而是發出一個意見需求的邀請:「你們心中想像的食農課程,是什麼樣子呢?」從一個人,到一個班,再到一個年級;從種草莓、種薄荷,到種鳳梨;從老師、營養師、行政,到家長、在地青農,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熱情,讓這系列課程活絡了起來,不但專業成長而且圓滿實踐。

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推動,不是下達指令而是誠摯邀請;真正的成長,不是強迫而是一起幸福前進。

食農體驗:來去鳳梨田走走。圖片提供:劉麗吟

帶領學生從認識鳳梨、採收鳳梨到品嚐鳳梨,讓孩子們體會果農栽種的辛苦。圖片提供:劉麗吟

食農教育~薄荷炒蛋。圖片提供:劉麗吟

心法4:謙和對待同仁,是信任也是愉快交心的開始

曾經有一段時間,學校缺了一位教務主任。外聘困難內部又找不到人,進退兩難。我選擇去找了一位心中認為適合的老師,不是因為他有經驗,而是因為我相信他的堅韌和心意。我沒有要求,只是一次次跟他分享:學校的需要、我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還有我對他的信任。

他考慮再三,最後,他答應了。不是因為壓力而是因為信任當我們時刻表達自己的謙和與信任,同仁才會願意伸出手,跟你一起撐起與實踐更大的使命。

心法5:成為一位好園丁,播種、照顧與提攜師生

有時,當校長很容易掉進「我必須扛起所有責任」的焦慮。但真實是——你不是超人,你是園丁。你無法一個人完成所有事;你可以做的,是撒下種子,給陽光,給水分,靜靜等待每一朵花自己盛開。

例如學校推動科技教育,我總是倚重科技專業的資訊組長,讓他提出計畫申請與執行,校長與全體同仁則全力支持,後來我們連續三年榮獲全國人工智慧績優學校的肯定。不是因為我一個人厲害,而是因為整個團隊一起長大了。

校長,不只自己會發光,而是讓更多人一起發光的帶領者。

平林國小連續三年(110-112學年)榮獲教育部人工智慧績優學校。圖片提供:劉麗吟

申請教育部5GVR新科技教學示範學校計畫。透過5G VR技術將抽象概念具象化,提升學生學習理解。

學生結合AI科技與食農教育,自製「紋白蝶驅逐車」,防止紋白蝶在高麗菜上產卵。圖片提供:劉麗吟

心法6:啟發新知與修養品德是校長永遠的人生旅程

啟發學生新知是我們的職責,而修養自己的品德,則是我們一生的功課。我常提醒自己,說話要多一點體諒、處事要多一分謙和;看見學生時,不只看成績也要看見那份未被說出口的努力;面對同仁時,不只追求效率也要記得彼此都是在教育路上並肩走著的人。

成為校長,並不代表抵達了某個終點,而是走進了另一條漫長且深刻的路。這條路上,我選擇持續學習,也持續修煉心性。當我願意改變、願意更好,不只是自己得到了成長,也讓整個學校,有了向善與向上的力量。

結語:成為那道光,溫柔守護教育的初心

在這個變動迅速、焦慮蔓延的時代,教育現場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變遷、行政壓力與多方期待,讓每位校長、老師,甚至家長,都肩負著沉重的責任。此時學校需要的是能帶來希望的人;老師渴望被理解與支持;孩子更需要的是溫柔堅定的大人,成為他們在人生路上可以仰望的榜樣。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需成為無所不能的英雄,而是要成為穩定人心的光── 因為真正的教育,不是塑造標準答案,而是陪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成為他們心中那道永遠溫暖的光。

平林國小教職團隊。圖片提供:劉麗吟

透過學習與分享,讓團隊不斷的優化與進步。圖片提供:劉麗吟

擔任分享者,共好與共榮。圖片提供:劉麗吟


作者簡介:劉麗吟

嘉義縣平林國小校長,至今服務36年。始終認為「教育不是尋找一個美麗的地方,而是要讓你所到之處變得美麗。」所以懷抱著對教育的熱愛與堅持,不論是課堂上的陪伴、行政上的規劃,還是對孩子們未來的期許總是全心投入,樂在其中。不忘初心——她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有無限可能,也致力於為學校創造溫暖、活潑又充滿成長機會的學習環境。


如何帶領學校團隊,設計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SEL的課程?

自主學習已成為108課綱的核心精神,社會情緒學習(SEL)今年起也被正式列為未來世代必備的非認知能力之一。《翻轉教育》最新實體工作坊「SEL X自主學習的團隊領導」,邀請專家與校長分享交流,探討如何讓SEL不只是口號,而能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以及學校如何透過自主學習課程,幫助學生找到熱情與天賦立即了解》【校園領導力高中組】SEL X自主學習的團隊領導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

本會致力於提升校長專業能力、開拓新思維、提供教育建言、改善教育環境、維護學生受教權以及保障中小學校長之專業工作及生活,引領學校發展出精緻化、優質化、多元化且具獨特性之特色課程,希冀為臺灣教育注入創新的力量。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