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的五種踩雷現場:我們講的是中文,卻無法溝通

老師是一個持續講話的工作,每一句話都在無形中承擔誤解與衝突的風險。教師在溝通中必須細緻拿捏語言的力量與脆弱,才能在充滿變數的教育現場中,守護理解、避免傷害。

同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域中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解讀。圖:shutterstock

同一句話,在不同的場域中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解讀。圖: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學校裡,每說一句話、傳出一則訊息,老師或許都得問自己三個問題:

  • 有沒有可能被誤解?
  • 有沒有可能讓誰不高興?
  • 有沒有可能反過來傷到自己?

請登入帳號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會員可瀏覽免費文章、教學資源,以及每週會員專屬電子報。

延伸閱讀

厭世國文老師 厭世國文老師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高中國文老師及導師,著有《戰鬥吧!成語:歡迎登入厭世國文伺服器》、《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等書,最新出版《厭世讀論語:千年名師神回覆,開解你的人生疑難》。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