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風氣重理工、輕人文?念社會組「免驚」的六種必備成長性思維

在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世代,不少社會組學生面對未來所學與職涯發展,可能抱有未戰先敗、自怨自艾的心態。然而,不只當代需要跨領域思維的人才,人文學科更是與科技發展相輔相成的重要價值。蔡淇華老師分享六大社會組必備的「成長性思維」,鼓勵學生建立正確心態、利用自己的優勢,也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念社會組「免驚」!六種必備成長性思維。shutterstock

念社會組「免驚」!六種必備成長性思維。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 一、 科技時代,是文理知識融通的年代
  • 二、想跨界學習,「做中學」最快!
  • 三、人生爭氣長。念社會組,要蹲!
  • 四、「轉折點」比「起跑點」重要
  • 五、別丟掉最關鍵的「人味」,記得「社會情緒學習」(SEL)
  • 六、 人文學科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必要性
  • 結語

國內高科技代工的興盛,加上近年世界對 STEM 人才的強烈需求,形成臺灣長久以來「重理工輕人文」的社會風氣。因此,自己服務的學校,社會組班級數由六班減為兩班,自然組卻由四班擴為八班。

現今念社會組畢業生,與理科生比較,在起薪或就業市場上,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念社會組的學生在心態上,往往未戰先敗。

常常聽到社會組學生的喪氣話:「我討厭數學,想像整天和數字公式待在一起,多可怕!」、「沒辦法,數理爛,我只能念文組。」、「上高中就沒讀物理、化學了,但讀文組後,每天被父母『文科生未來出路堪憂』的訊息轟炸。好煩!」

筆者和許多學生一樣,因為學不好數學和物理,不敢硬闖理組。高中時念社會組,大學念文學院,初入職場時,真的處處碰壁。然而當建立正確的成長思維後,懂得利用文科生的個別優勢後,一樣可以在許多領域如魚得水。

想告訴念社會組的同學「免驚」的方法,茲整理出下列六項「念社會組必備的成長思維」,如果看完,想通了,真的可以走出一條大路。

一、 科技時代,是文理知識融通的年代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688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