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硬要融入不合的小團體…師長如何開導「兩頭空」的孩子?

你們班上也有想要成為人氣王,卻反而更寂寞的小孩嗎?大坦誠老師分享,他在教書的日子以來發現,班上最寂寞的人,是硬要融入不屬於自己團體的學生。老師、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不受傷、同時又能享受友情所帶來的美好呢?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在教書的這些日子以來,我發現,班上最寂寞的人,不一定是那些被認為是「全民公敵」的小孩;但只要他們具備下面這項特質,那麼他們十之八九都有人際方面的困擾。

這項特質就是――「硬要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小團體」。

我帶過的班,曾經有個被同學排擠的孩子。其實這個孩子也沒什麼大問題,只是跟同儕相處的經驗太少,所以用爸媽疼愛他、讓著他所培養出的言行來對同學罷了。剛開學的時候,我就制止那些把欺負他當有趣、還有愛看熱鬧的小孩繼續作弄他,同時也請班上的大家給這位被排擠的孩子一次機會。

在我的宣導下,這個班的學生們不再排擠他,可是我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個剛剛才脫離「排擠險境」的孩子,想直接「跳級」成人氣王!

我發現當我們班比較害羞、溫柔,或是較為低調的同學想要接近這孩子時,這孩子居然擺出「不屑一顧」的表情,然後轉身就開始找班上那幾隻較為強勢的人氣獅子王,用「我們應該非常熟吧」的姿態對他們開玩笑。更可怕的是,我發現他開始用力模仿班上那幾位人氣王的行為和態度,甚至開始主動嘲弄班上那些較為弱勢的孩子。

這讓我不禁皺眉,也為他捏一把冷汗,要是班上那些願意對他敞開心胸的小白兔對他失望了、而那些張牙舞爪的獅子王也打算因此再度欺負他了,那我再勸幾次罵幾次,也救不了他。還好,在我的引導下,那位小朋友在再次陷入人際困境前,就開始慢慢學習如何去回應與珍惜別人對他的好。

雖然我不是希望他帶著「被憐憫」的感覺交友、讀書,也不是要告訴他「別人願意跟你當朋友就好了,還挑啊!」但交一個知心好友這件事都要慢慢來了,在完全不改變自己的情況下,大聲宣揚自己想要一下子從「邊緣人」跳級成「人氣王」,實在是太危險了!

從這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硬要融入不屬於自己的團體、還對那些願意接納你的人不屑一顧,是一件危險的事。

教書的這幾年,我常常看到班上有一種「兩頭空」的孩子。他們沒來得及和那些願意接納他們的人培養深厚的感情,卻又苦苦追著那些不太願意接納他們的人跑。我常常看到他們臉上流露出困惑但是又不甘心的表情。

其實這種苦我以前也吃過。

高中之前我的人緣一直都不算太好,所以升上高中,我就努力地當個卑躬屈膝的好人,想要融入班上最大咖的團體。後來在我成天壓抑自己、為每個人做牛做馬得情況下,我在畢旅的時後終於成功擠進人緣最好的那一組。但事實上、反應遲鈍的我,跟那些反應快、點子多的人氣王根本格格不入,我們甚至沒有共通話題!

可是我永遠都忘不了畢旅那天,我像個卑微的小弟一樣,緊張兮兮的盯著那些人氣王的臉色,還要神經兮兮的注意他們有沒有拍合照,還要可憐兮兮的找話題跟那些人氣王「尬聊」,基本上我的整個畢旅都是在「緊張兮兮、神經兮兮、可憐兮兮」的狀態下度過,可是我甘之如飴,因為我相信,時間會過去,但合照會留下來,只要我在合照裡面看起來人緣很好,我現在的尷尬遲早會忘記,但那幾張看起來人緣很好的合照必定會留下來。

沒想到,現在的我根本不會看那些合照,可是那種「緊張兮兮、神經兮兮、可憐兮兮」的感受還是會浮上心頭,這種卑微的感覺比被當成全班公敵還要可怕;被當成全班公敵,你是個單挑三十幾個同齡人的勇士;但硬要擠進別人的圈子裡還要低聲下氣,就表示「大家一樣是學生,你卻搶著當僕人!」

只不過,有一些人比我更慘,因為他們「卑微之外,還被踐踏」。會有這種下場的人,通常都是那種「自以為可以融入某個圈子」卻「被那個圈子的人用力拒於門外」的同學。我高一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女孩子覺得自己跟班上那些發號施令的人氣王是一夥的,所以開始天天纏著他們、還學著他們對班上的人指手畫腳,結果不但被那群發號施令的人氣王修理了一頓,還成為全班的笑柄!

你能說這是「不接納人的圈子」的成員的錯嗎?倒也不至於,因為大家都有交朋友的權利;可是硬要融入別人的圈子雖然無罪,但一定會讓自己受罪。

如果各位爸爸媽媽也害怕自己的孩子發生「硬要融入」的狀況,或是這種狀況正在你家孩子身上發生,您們可以在孩子抱怨自己交不到「想要」的朋友時,請他們先退一步,先不說「自己想跟誰」當朋友,而是想一想「誰想跟自己」當朋友?

此外,千萬不要向孩子傳遞「人往高處爬,你最好只跟比你好的人當朋友」的概念。如果你只願意跟比你好的人當朋友,讓孩子苦苦追著那些家世好、成績好的人跑,孩子很容易落入搖尾乞憐的困境;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朋友不一定要「比你好」,「一起變好」、「一起讓心情更好」才是最好的交友狀態。

當然,如果你的身分是老師,就要委婉一點,別在勸說的時候說其他同學的壞話、或是命令孩子不要跟誰誰相處,否則會引起多餘的風波。

我知道,這都是很細微的問題,所以我的建議參考就好。我會有這些想法,只是因為自己曾經在這件事上吃過虧罷了。

可是吃完虧後長大的我,也常常想一個問題:

如果放任孩子硬是要去融入那些不會接納他的團體,那麼他執迷不悟、受到傷害的同時,是不是也沒辦法享受真正的友情所帶來的美好呢?

總而言之,我們無法控制孩子想成為哪樣的人、想加入哪個團體,因為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身為父母和師長的我們,只能努力輔導孩子們學著「去在乎」那些「願意在乎他們的人」――我相信,只要孩子學會去感受與珍惜身旁的善意,無論他想要加入哪個團體、或是加入了沒有,都不會有太大的寂寞感喔。

延伸閱讀

大坦誠 大坦誠

大坦誠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暢銷圖文作家。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師資組,著有小說集《去你的正常世界》和《孤立圖鑑》,作品曾被新聞報導以及被改編為漫畫,目前擔任國小老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