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總是半途而廢?不要焦慮性學習,用任務驅動學習

你有過每次想學新東西但常常半途而廢的經驗嗎?為什麼學到一半總是想放棄呢?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這篇文章可能可以幫到你!

找出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任務」並訂下明確的目標,實現真正有效的學習。圖:Shtterstock

找出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任務」並訂下明確的目標,實現真正有效的學習。圖:Shtterstock

有一次我看到身邊的同學能看一大堆英文的書籍,看得非常順手,完全不需要怎麼查單字之類的,我非常羨慕,因為我看英文書籍都需要不斷的查單字。

所以我就立下了一個學習目標,我也想要向他依樣能自由的閱讀英文書籍,於是我上網找了一下,發現 「了不起的蓋茲比」這本書挺有名的,我就打開他的英文版開始閱讀。遇到不會的單字就查,看不懂就看翻譯,但過了幾天,我就丟在一旁沒繼續看了,不斷地拖延不想去看。

我很懊惱到底為什麼?我明明想要變得跟那個人一樣厲害,但卻堅持不下去,我不禁覺得我真是一個沒自律能力的人 … 哎呀!到底該怎麼做呀?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這篇文章可能可以幫到你!直接上結論:

這種情況是焦慮性學習,是基於覺得別人好厲害的情緒出發去學習的,我們應該要用任務驅動學習。

所以我們今天來談談任務驅動學習這件事情。

為什麼焦慮性學習總是半途而廢?

焦慮性學習是不可靠的,最常見的就是看到別人好厲害就想去學。但單純覺得別人好厲害的動力是不夠的。

人做事都是要獲得報酬的,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忍受強大的痛苦,那一定是為了更大的利益。如果報酬消失了,那麼做事的動力大多時候也就沒了。

而焦慮性學習常發生在感覺忌妒、羨慕、看到別人變得厲害,因此你也想跟他一樣。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做這件事情,你的動力來源就只是為了獲得 「我也一樣厲害」的報酬。

但焦慮是一種情緒,情緒是不穩定的,如果焦慮消失了,那你想要 「我也一樣厲害」 的報酬就沒了,你就堅持不下去了。這樣的學習特別容易半途而廢,而這種短暫淺薄的學習,根本就沒用。

你沒有看到的是對方私底下刻苦的訓練,你真的能夠跨越那些阻礙,日復一日的練習嗎?這麼大的困難與阻礙又會需要你有更大的報酬來支撐你撐過去,所以會更難不半途而廢。

前面我學英文的例子中,我為什麼會學不下去?就是因為這是焦慮性學習呀!看到別人讀英文讀得很輕鬆很厲害,我也想要,這完全是一時的焦慮情緒。就算我真的做到跟他一樣了有什麼回饋嗎?我又沒有真的需要讀英文的需求,就只是感覺跟他一樣厲害,這個報酬太少太少了,根本不足以支撐我跨過這中間的阻礙。

所以焦慮性學習是沒用的,它使人容易半途而廢,因為所獲的的報酬太少且不穩定。

什麼是任務驅動學習?

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有足夠的回饋,讓你足以支撐到把事情做完,這個方法就是任務驅動學習。

那什麼是任務驅動學習?任務驅動學習就是你有一個明確要完成的目標,而這個目標是真的基於生活需要的,有足夠的報酬。

比如大家都有的經驗,段考前需要準備完要考試的範圍,我們知道要讀到哪邊,讀完就可以在段考獲得更高的成績,有很明確的目標,也有很重要的報酬,是基於生活真的需要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在考前拚一把,奮不顧身把範圍內的東西讀完,這就是任務驅動學習的例子。

那我們把任務需動學習和焦慮性學習比較一下。

看到別人很厲害,能夠很輕鬆的讀英文書,也想像他一樣,但我並沒有真的需要讀英文書。這動機只是單純的感到焦慮,焦慮是一種情緒,情緒是不穩定的,因此很容易半途而廢。

後來我在準備學測英文考試的時候,堅持不下去的問題根本不存在,因為我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並且是基於生活需要的,有豐碩的報酬,那就是提高英文分數。

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都是一個報酬,成績的進步又是一個報酬,進步後離想要的大學更近又是一個報酬,相比之下之前只是想變得厲害這樣虛無飄渺的報酬實在是太不夠了。

所以我們做事情要有一個心態,任務驅動的心態。

在做事情的時候,可以想像有一個人聘請你到他的公司,想像他是你的老闆,他聘請了你並要求你完成一個任務。

拿寫程式舉例,你可以嘗試想像的是一個老闆聘請你開發出一個app,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你知道你的終點在哪裡,完成後就有明確的報酬,報酬一方面是你真的學會寫程式,能夠應用在生活的需要中,另一方面是完成想像中的老闆的聘請任務。

要不然很多人會怎麼做?直接去到書局,拿起一本C++語言教學書籍開始翻,嘗試要把他翻完,夢想翻完後就可以變成C++大師,但翻完之後呢?不知道,只覺得這樣做就可以變得很厲害。

所以要實現真正有效的學習,就要從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任務出發,訂下明確的目標。

最萬用的方法 : 以教為學

你可能會說,「我現在生活中都沒有什麼任務需要去解決呀,那我該怎麼辦?」 跟你分享一個最萬用的方法 :以教為學 。

不知道能做什麼,那你能不能嘗試學習完以後出一個課程教人?又或是簡單一點,能不能寫成文章記錄下來?我寫下文章,其實也是把從別的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輸出出來呢!

說白了,我的任務就是把課程的知識輸出成文章,這任務非常明確又有回饋。以後看到有人有類似的疑問,我就可以把這個連結發給他,既幫助了我深入理解知識應用在生活的需求中,又幫助了他人,真是一舉兩得。這對我而言就是一個重大的報酬,這也是一個任務驅動學習的例子。

所以假設你正在學習有關 「如何學習」的相關知識,這種學習難以直接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學會,不像是學寫程式可以直接以寫出一個app為目標,不像考試只要考到幾分就好,那麼這時候就是以教為學法出場的大好時機了!

你現在可以試試看找你身邊的一個人,開始跟他介紹你學到有關「如何學習」的一切的知識,如果你能夠把全部學的東西都講出來並教會那個人,那你就知道你學會了。

如果你找不到人聽你說怎麼辦?那也沒關係,試試看把學的東西輸出成一篇文章,如果你能夠有邏輯的把所學輸出成一篇文章,那非常棒,恭喜你,你學會了!

所以更有效的學習方式要基於生活需要出發,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要只基於覺得別人好厲害。而最萬用定下學習目標的方式就是「以教為學」。

今日行動

  • 分辨你現在的學習是「焦慮性學習」還是「任務驅動學習」?
  • 試試看把現在的學習任務的成果輸出,「教會一個人」或是「輸出成一篇文章 」!

延伸閱讀

芭樂 (林均融) 芭樂 (林均融)

作家

一名熱愛閱讀以及分享思考的學生,信念是相信通過長期的閱讀、付費上課以及不斷的跟人交流,可以翻轉一個人的人生。期望透過文字以及麥克風,讓接觸到的人把在學校外的學習當成一個最好玩的打怪升等遊戲。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