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想請心理假?老師給親子的6大建議

教育部表示,今年三月起開放各高中職試辦學生「身心調適假」,但學生想要請心理假需要家長同意,讓部分孩子哀嚎「這個假有和沒有一樣」。高中生想要請心理假可以怎麼開口說?老師又能怎麼協助家長看待?趙逸帆老師分享關於心理假給親子的有6個建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看著這項政策從倡議、試辦到通過,內心真的很開心,代表我們更看重孩子的內心了!但是,推出政策後卻看見一堆高中職孩子哀嚎,其中一大部分的孩子留言:「還要經過家長同意?那這個假有跟沒有一樣啊!」(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TYAD 的 IG

關於心理假我有六個建議:

我是高中生,我該怎麼跟父母說要請假?

我們可能不想要把心裡所有的壓力都跟父母說,但如果要讓家長同意你請假,以下三個點是展現我們的責任感,讓溝通更容易成功:

  1. 負責任的進度確認:請假是讓自己休息一下再出發,所以我們可以主動告訴家長請假的日子時有哪些課?並且事後會如何找老師補齊進度?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2. 清楚具體的時間規劃:請假當天預計用何種方式排擠心理壓力?預計多少時間休息?為何採用這種方式?休息時間外,還會做哪些事情?不只是空轉或是一直滑手機!

  3. 適度表達自己的需求:若我們需要獨處,也不用害臊,就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但我們也要理解,爸媽也會擔心,所以可以跟家人說目前哪部分有挫折?如果當前不想說太仔細,可以跟家人說過些日子再和他們說!

我是家長,我該怎麼看待孩子要請心理假?

身為老師,我很能理解孩子請假背後各種小心思,在同意孩子的任何決定前,我們總是會搜集各種線索,最後才答應孩子,但如果今天孩子都主動提及要請心理假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1. 情感支持是首要:孩子會提出要請心理假,代表孩子有需要,這時先傾聽、後觀察,不急著當記者一直追問孩子的心理狀態,也不宜當醫生直接幫孩子找解方。試著問孩子:「你有什麼規劃?」/「有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地方嗎?」保持一點空間是很重要的!

  2. 評估情況的嚴重性:心理假是我們關心孩子的起點,提醒我們觀察孩子的生活作息、日常活動、情緒表達、課業與人際、3C 使用等,或許在某一個點卡關了、遇到挫折,或是適應不良,有時候孩子自己也講不清楚。如果孩子真的有較大的改變,而且是維持超過 1 個月,我們就需要進一步和孩子對話,或是找資源幫助孩子。

  3. 系統合作不單打獨鬥:孩子需要是一個照顧網,無論在校內、校外或家庭,當孩子他有需要時,他知道可以找誰?所以當孩子請了心理假,可以跟導師或是輔導老師保持正向的親師合作,多角度觀察孩子,並且提供孩子求助的管道,有智慧的「以退為進」來照顧孩子的需要!

身體會感冒,心靈也會受傷

身體會遇到病毒而感冒,心靈也會遇到挫折而受傷。請心理假不可恥,懂得照顧自己的心靈是很值得被鼓勵的事情,特別在 AI 新世代,學習力固然重要,但有一顆愛人愛己的同理心更是贏過 AI 必勝武器

如果你是家長,你會同意孩子請心理假嗎?

如果你是同學,你會願意主動跟爸媽溝通嗎?


原文
*報導取至:【臺灣青年民主協會TYAD】充滿高中生哀嚎的IG留言板

延伸閱讀

趙逸帆 趙逸帆

趙逸帆

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一名分享教育、輔導、親師溝通的教育工作者,期待用溫暖的文字,拉近學生、家長和老師間的距離。並且努力在失去盼望之處找到孩子的亮點,用接待和同理改變學生的生命。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