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社會安全網第一線學校能全部承接?學校輔導管教需要足夠的社政支撐

輔導教師和校內教師站在社會安全網的第一線,但一系列問題與挑戰,是現今學校體制能承接的嗎?一位專任輔導教師為文探討學校在處理通報案件時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改善現狀的建議,呼籲各方正視這些問題,努力建立更完善的配套系統,一起守護學生,而不是讓學校教師和輔導教師變相成為社會安全網的免費後續追蹤人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每當涉及學生的社會案件,直接衝擊與檢討的方向,總是脫離不了學校教育和輔導作為,彷彿在針對各校教師及崗位上的輔導教師。

曾幾何時學校需要承擔如此多的社會責任?當學校教師發現異樣,轉介輔導教師介入評估,接著啟動相關通報,進到所謂的社會安全網,輔導教師和校內教師共同承擔第一線守護,而通報後的協助更是必然與持續進行。

但有多少家庭和兒童青少年真的可以得到社政單位的協助?隨著社會變遷而延伸的各種複雜議題,是當今學校體制所能全部承接的嗎?

教育實務現場的真相

根據衛服部統計處之資料,112年度全國責任通報案件高達 50,765 件,其中有 23,686 件是教育人員通報,顯見教育單位之敏感度已成熟,用盡全力守護學生。但實際進到後續處遇服務的案件,不分類別的責任通報僅有 26,882 件成立,其中屬於教育單位通報的實際開案數又是多少呢?

而教育實務現場的真相是:所謂脆弱家庭通報之後,多數不開案,難以得到實質協助,甚至遭到部分失職的社工責怪亂通報,要求教師在校內先進行調查、評估符合開案才可通報,但教師為何要承擔調查與能開案的責任?

部分評估無法開案的案件,若遇到有心與用心的社工,可能會在調查期和校方教師合作,提供家庭與兒少協助,但調查期結束,只能回歸學校自行承擔,或是要求與建議轉介給各縣市只是任務編組的學生諮商中心。

然而,當初校方教師的評估是涉及通報議題,並非單純的學生個人心理困擾,怎麼會是轉介給學生諮商中心就好呢?若學生諮商中心的輔導人員評估涉及通報,其實依然會再次啟動通報,相關介入只是一再證實需要社政單位的協助。這樣的社會安全網,高層是否知悉?又有多少案件是校方重複通報才開案,而憾事已經造成?

需留住優秀輔導人員 一同支撐校園輔導工作

校園內的教師幾乎每天在守護著學生,善盡通報、輔導與教育職責;領有教師證的輔導教師進場校園,以專業輔導作為和校內教師的教育專業共同努力,成為減低社會憾事的第一道防線。

尤其當前很多兒少議題還涉及 AI 科技,如網路詐騙、性剝削,假冒家長身份等等,如此複雜的社會現況,高層應該體認到各縣市的學生諮商中心應該正式化,留住優秀的輔導人員一同支撐校園輔導工作,同時讓社政單位的社工不再只是約聘,並賦予實質資源可運用或公權力可執行,才能讓更多家庭及兒少可以得到實質協助。

若能更長遠規劃,未達開案標準的通報,也應該有相關機制啟動追蹤、持續關照,讓家庭和兒少都能往更穩定的方向前行。現階段只請學校教師繼續輔導和追蹤,一切就是回到原點。

落實適性揚才 避免只配合各種教育宣導

此外,現今的學生需要更多元適性的義務教育,現階段的學習來源已經不再限縮於校園,學生家長也未必以課業成就為重,因此現行教育體制確實難以滿足所有學生和家長,適應困境可能也是教育體制需要再次翻轉思考,而非不適應的學生和家長就一定是潛在社會問題。

教育部可考慮規劃更完善的公立非傳統學習機構,除了基本學科學習,亦提早進行生涯探索做職能相關培訓,讓家長及學生享有其他完成義務教育的多元學習選項,落實適性揚才的教育精神,也避免只是一再配合高層做各種教育宣導和議題融入而已。

請正視社會憾事背後,需要更多完善的配套    

請正視社會憾事的發生必定有相關的社會議題待解決,這絕對不是補足輔導人力就好,需要更多完善的配套。請善待辛苦調查的社工,重視這樣的專業人力,開案標準也應該重新檢視和擬定好相關配套,必要時,就該讓家長能明確意識到提升親職責任是義務而非個人選擇

學校輔導管教需要更足夠的社政協助,一起守護校園中的學生,而不是讓學校教師和輔導教師變相成為社會安全網的免費後續追蹤人力,甚至是憾事發生的究責對象。現今學生多元且複雜的樣態,已經讓校園第一線的教師身心俱疲,即便訂出新的輔導管教辦法,我們仍需要更完善且能有實質力道的社政單位一同支撐。

延伸閱讀

阿喵 阿喵

阿喵

專任輔導教師

作者於國中學生輔導場域資歷達十年以上,服務過不同縣市和不同規模學校,感受到校園輔導議題持續變化與各種難解的困境,因而持續於輔導諮商領域學習,盼能在崗位上妥善關照來到眼前的學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