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新聞也有生活的另一面:烏克蘭士兵的日常除了砲彈,也有手遊

許多國際新聞報導經常使用「大事件」的方式來呈現,像是依照時間,列出某月、某日發生什麼樣的大事,雖然是正確的方式,但如果我們跳脫這樣的框架,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視角,增加對國際新聞議題認識的縱深,也能在相對枯燥乏味的新聞裡,找到知識的樂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編案:本文選自《閱讀理解junior》vol.6「國際咖養成記」,雜誌試閱下載請見:國外報導比宮鬥劇還精彩?、假新聞200年前就有了?|《閱讀理解junior》vol.6「國際咖養成記」

國際新聞一定是有關國家間的政治或經濟議題嗎?其實只要發生在臺灣以外的大小事都是國際新聞,也許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背後的人性觀察更是有意思。

說到國際新聞,相信許多人腦海裡第一時間閃過的畫面,總是與政治、經濟、軍事等議題脫不了關係,又或者是國際領袖的人物群像(多半是有點年紀的男性)。這些幾乎就是一般大眾對「國際新聞」最直覺的想像,而且感覺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關係。

但實際上,國際新聞可以換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許多國際新聞報導經常使用「大事件」的方式來呈現,像是依照時間,列出某月、某日發生什麼樣的大事,或是用可以預期的重大活動─元首會談、國際賽事、重大會議等,來串聯出國際新聞動態。用時間、空間區域來理解國際新聞,雖然是正確的方式,但如果我們跳脫這樣的框架,或許可以有不一樣的視角,增加對國際新聞議題認識的縱深,也能在相對枯燥乏味的新聞裡,找到知識的樂趣。

烏軍休兵時也在玩對戰型手遊

我們以2022年爆發、至今仍未停歇的烏俄戰爭為例,在嚴肅、殘忍的戰爭議題裡,其實有個可能會吸引你目光的新聞報導。你會不會好奇,戰場上的士兵們休息時有什麼休閒娛樂呢?《紐約時報》在2023年做了調查,找到烏克蘭前線的軍人,發現他們在休息的時候,就和許多人一樣會玩手遊當作消遣,但值得留意的是,報導中訪問的士兵,他們在休閒時光玩的仍然是戰爭類型的遊戲「戰車世界」(World of Tanks)。

難道是現實中的戰爭暴力,讓他們的娛樂也傾向於相同類型嗎?在這些遊玩「戰車世界」的烏克蘭士兵身上,也有很多面向可以思考:戰爭怎樣改變人的日常行為?士兵們玩簡單、快速的對戰遊戲,從中能消除什麼樣的現實壓力?他們能從戰爭遊戲中釋放壓力,還是更加難以自拔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戰車世界」這款遊戲背後有白俄羅斯的開發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白俄羅斯向來支持俄國,這樣的遊戲會不會被烏克蘭人抵制呢?

在《紐約時報》的報導裡,並沒有武斷的給出解答,但卻捕捉了前線士兵們和你我相同、日常的一面。透過「遊戲」這個角度,串接出戰爭底下士兵的身心壓力,以及手遊並不單純的政治經濟背景。

戰地孩童玩起「戰爭扮家家酒」

另一個例子,是烏克蘭孩子們玩的「實體遊戲」。

戰爭其實已經改變了當地孩童的遊戲生活,在烏克蘭東部城市陷入戰火後,平民居住的區域也遭到飛彈攻擊,原本是孩子玩耍的公園遊戲場,只剩下砲彈炸過的坑洞與殘骸。好不容易挨過了戰火最激烈的時期,重新恢復和平之後,法新社的戰地記者發現,有許多小孩開始玩起了「戰爭扮家家酒」─有人扮演烏軍、有人扮演俄軍、有人在草叢中躲藏、有人在戰壕裡作勢開槍,認真一點的孩子還會穿上迷彩服、佩戴頭盔和玩具槍,增加寫實感。

這樣的行為算是「異常」嗎?即便在沒有發生戰爭的國家,應該也會有小孩玩著類似的戰爭扮演遊戲,但我們在烏克蘭的情境裡,可以推想這樣的模仿行為有什麼影響和效果?

烏俄戰爭爆發之後,不只是成人要面臨身心壓力的煎熬,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2023年的粗略統計,烏克蘭全國恐怕有將近150萬名孩童,會因為戰爭的緣故,而面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強烈的恐懼、焦慮,甚至是憂鬱問題。要緩和這樣的壓力,除了給予他們安全、安心的環境之外,日常生活的遊戲和互動,都是能發揮功能的方式。

像這樣模仿戰爭的遊戲,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孩子消化充滿壓力的現實,歷史上的納粹集中營也發現過類似案例,當時營區中的猶太孩童經常玩著「官兵捉人」的模仿遊戲,背後的心理功能相當接近。

你接受難民逃到你的城市嗎?

藉此,我們也能延伸思考現在世界另一端又再次發生的以巴衝突。從新聞報導中,我們看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攻擊、戰火猛烈,而兩地居民因為物質缺乏,面臨沒有水、沒有食物的困境。身在臺灣的我們,除了可以透過電視或網路新聞,試著了解以巴衝突發生的原因,也可以想一想:身處在加薩走廊的孩子、身處在以色列的孩子,遊戲之於他們的意義是什麼?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但同樣都因為戰火失去家庭的孩子們,能擁有多少資源或餘力去享受遊戲?

當這些遭受戰火的難民往你居住的城市移居,可能會影響你獲取的資源、食物時,你又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他們?從這些角度,都能有助於我們在戰爭新聞之中,找到更貼近人性的觀察。

國際新聞可以發掘的內容還有很多,且不乏與我們生活經驗有關的議題,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或許能讓我們對其他國家發生的事開始感興趣,慢慢認識這個世界,也更能懂得換位思考。

延伸閱讀

林齊晧 林齊晧

林齊晧

主編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Podcast、廣播節目主持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