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禁止不是最佳之道 我們的校園永遠有下一個蘿蔔刀

繼蘿蔔刀之後,「鼻吸能量棒」成了下一個因抖音短影音掀起旋風的網紅玩具,洗腦的戳刺音效、神似吸食毒品的動作,讓教育部及教育局紛紛發函提醒留意。禁止學生帶來學校,真的能讓孩子們不購買或使用嗎?一位在教育現場的老師分享她的看法。

有許多的家長及成年人認為蘿蔔刀(左)及鼻吸能量棒(右)會讓學生因此有了暴力及吸毒的傾向。截圖自Amazon(左)、蝦皮購物(右)

有許多的家長及成年人認為蘿蔔刀(左)及鼻吸能量棒(右)會讓學生因此有了暴力及吸毒的傾向。截圖自Amazon(左)、蝦皮購物(右)

本文重點摘要

中國短影音平台中最近颳起了一陣「蘿蔔刀旋風」,其中最熱門的影片更有高達 191.7 萬點讚數。造型可愛酷似紅蘿蔔配色的折疊塑膠刀、配上洗腦的童聲戳刺音效,一推出就廣受中小學生的喜愛。

緊接在其後的則是鼻吸能量棒,宣稱可以讓孩童擁有好精神,雖商家表示成分僅為樟腦即薄荷因吸食動作神似吸食毒品,且未經許可,也引起了老師、家長及社會的注意。近來這些網紅玩具旋風更是颳到了臺灣的校園,教育部及各縣市教育局紛紛發函提醒各教育單位留意,甚至如基隆、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等地更是直接明文禁止學生將蘿蔔刀帶入校園,台南市則對能量棒展開了全面稽查。

但是禁止了,然後呢?

禁止將引起更大好奇

相信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也有過「被禁止」的時刻,被禁止穿著便服校園、禁止帶妝上學、禁止帶糖果零食上課……,但多數的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並不會因此選擇順從,而是會更偷偷摸摸的帶進校園及使用,也更容易造成危險。甚至在校園之外的地方,孩童更容易有私下購買,從未知管道獲得等等之情形。除此之外,若每一次有新玩具上市,行政機關就要對其進行發函與管控,也將對行政資源及學校行政人員造成巨大的負擔與壓力。

釐清學生使用原因

有許多的家長及成年人認為,這次的「蘿蔔刀」及「鼻吸能量棒」會讓學生因此有了暴力及吸毒的傾向,認為與人溝通不順利時就能夠攻擊他人,或是慣性的靠著吸入劑才能夠專注,進而引起砍人、上癮等行為,但在筆者詢問過多名小學學童後,發現其實許多的學童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網紅玩具只是因為造型酷炫、拍短影音容易引起討論、能夠吸引同學注意力等等。雖這樣的物品確實有造成危險的可能性,但若是在成份查核過後,並不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過多的焦慮及擔心,而是家長及教師應了解學生的使用動機及購買原因。

教導使用才是重點

在我們的校園中,比起「蘿蔔刀」及「鼻吸能量棒」,其實有更多的工具需要使用的智慧,從最近時常引起討論的學生觀看短影音時間及內容,到更廣泛而言,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幾乎都有致傷、或是影響學生身心的可能。姑且不論剪刀、美工刀這樣的銳利物品,哪怕是學生傳遞考卷及簿本,都有割傷同學的可能,但是我們不可能因此而不讓學生使用,而應該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

於筆者而言,這次的玩具也是如此。若在檢驗以許可的狀況下,「鼻吸能量棒」其實就如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綠油精、白花油等醒腦滾珠瓶,「蘿蔔刀」就是孩童的折疊玩具、摺疊尺、或是摺疊梳。當我們確認孩童的使用動機後,我們應該做得是教導孩子在甩開時不要傷到同學、在需要時再使用提神工具以防嗅覺疲勞,並加強情意的教導讓學生知道若對身旁的人有不滿時應該以正確的管道去溝通及發洩,而不是一樣又一樣的防堵孩子身旁的物品,因為我們永遠也無法率先預知下一個到來的「蘿蔔刀」。

延伸閱讀

小柔老師 小柔老師

小柔老師

實習教師

一位充滿熱血的實習老師,在學生與實習教師的身分間來回切換,看見理論與理想的教育願景,也看見現場教師與教育現場的辛苦與掙扎。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