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的知識份子在面對更古典的時代,都需要解讀古文

其實「古文」或曰「文言文」,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對於我們21世紀的現代人來說,所有不是以白話表述的文章、語言,都是「古文」,但從文學史發展來說,每個時代的文言都有所易變。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其實「古文」或曰「文言文」,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對於我們21世紀的現代人來說,所有不是以白話表述的文章、語言,都是「古文」,但從文學史發展來說,明清、唐宋、漢魏六朝、先秦,每個時代的文言都有所易變。明清的一些通俗文學裡,如傳奇、戲曲或小說,就已經接近我們今日的白話文了,而唐宋的箋注家在閱讀漢魏六朝的古文時,也經常發生看不懂,不明白典故,或誤解了一個詞彙在當時的意義。

所以嚴格來說,我都跟學生說,「古文」並不是現代才有的概念,每一代的知識份子在面對更古典的時代,都會想辦法去學習古文,解讀古文,進而汲取古代傳承的知識(或道統)。

當然,在這個時代說道統太言重。閱讀古文除了為了國文課,為了考試,當然也有一種文藝的素養與人文知識的建構。古文裡其實有不少有趣的故事與知識,當然,我們課本為了教育目的,有時選了些無聊的課文,但總歸有其教學指標。所以若要跟對國文有興趣、也想自主學習的學生;以及想要將國文教得更有趣的老師,我在想最適合的方式,應該就是選出大家熟悉的作者,並介紹一些他們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另外一面。

《閱讀理解Junior》9月號的主題是「我們為什麼要學古文」,請出古人天團:「萬世師表」孔子、「故事大王」莊子、「詩仙」李白、「謀略天才」諸葛亮,作為封面人物。《論語》談的本來就是人際關係與倫理定位;莊子透過寓言解釋所謂的道,而諸葛亮的〈出師表〉,李白的詩歌,都是我們自中學時代就耳熟能詳的作品,而介紹的這些天團與他們的事蹟,恰巧就適合學生與教育工作者作一些額外的補充。

為什麼我們要學古文?古人天團來解答!

除此之外呢,本期雜誌也談到的古文的精簡模式,語法結構,以及詞語從古到今的演變。有些人討論古文,認為文言文與白話文其實已經是兩種語言系統。確實,大多數文言文不經過學習與翻譯,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但其實白話文算是文言文的一種展開式。再加上我們現在即便在白話中,仍然保留了許多成語,而成語基本上就是古文的濃縮。

古文有沒有用是一回事,人文素養到底是什麼能吃嗎?也不好說。但在寓教於樂的故事裡,我們看到古人鮮活的一個面向,也就知道我們現代人的許多想法、思維,其實距離古代並不遙遠。

 

延伸閱讀

祁立峰 祁立峰

祁立峰

大學教授

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曾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研究領域為六朝文學、文學理論,著有學術論著若干。另從事文藝創作,曾獲臺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著有散文集《偏安臺北》、長篇小說《臺北逃亡地圖》,並於FHM雜誌、《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udn讀書人」以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擔任專欄作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