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制度下閱讀是競速活動、背注釋是高分捷徑,樂趣呢?

所謂「一字不漏」背注釋,大概是要給學生一個預先參考的模型,但是否需要讓學生以反覆大量抄寫的方式進行,以前老師需要給學生一個解釋,現在還需要給家長一個解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國文課本的注釋,像是遊戲的通關提示,在你閱讀文本遇到阻礙時,能夠順利繼續進行下去,這樣的通關提示,有些人可以完全不需要,而從其他的線索推理或猜測出答案。此外,在其他的遊戲中,也就是另外一篇不同的文本,依舊可以運用同樣一組通關提示,而你腦袋儲存的通關提示越多,得到關鍵訊息的速度也越快。

要不要記憶注釋取決於閱讀文章的目的

那麼,是否需要刻意把那些通關提示,也就是所謂的注釋,盡可能地記憶,這則取決於我們如何閱讀文章,以及閱讀文章的目的。

在考試的制度裡,閱讀文章變成一種競速活動,比誰可以更快、更完整、更準確地得到正確答案,記憶注釋似乎是最節省力氣的高分捷徑

至於,以什麼方式記憶注釋,或什麼注釋值得記憶,每一個老師的想法與做法都未必相同,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應該都有適合他們的記憶方式,而不同目標的教學過程,該被刻意放進腦袋裡的注釋也不一樣。

比較麻煩的是,考試不僅壓縮學生的閱讀時間,也破壞了多元解讀的樂趣,在避免爭議的情況下,以課本的注釋作為標準答案,相對可以應付「為什麼這樣不行」的質疑,而這樣的質疑有時來自學生,有時來自家長。

以前老師需要給學生一個解釋,現在還需要給家長一個解釋。

我們努力記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進一步說,無論家長或學生,所有的疑問大概來自於注釋的準確度,多了什麼或少了什麼字詞,會不會造成意義上的缺漏,若是需要彌補這樣的缺漏,可以採取何種方式進行教學與引導,並且採取大家相對能接受的字詞定義說明。

習慣上,除了課本之外,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和《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可以作為輔助參考,從此檢索字詞的意義,可是運用在實務上,卻未必能夠解決原本存在的疑惑。

舉例來說,最近在教〈勞山道士〉一課,大意是勞山有個像鄧不利多的道士,而富好幾代的王生向他學法術,裡面有「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一句,字面上應該很好理解。

但要細究就有點惱人,因為我想向學生說明「縱」字的解釋,課本標記「即使」,不知道若要再進一步說明「即使」,大家的解釋會不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我試著從《簡編本》找解釋,僅得到「縱使,就算是」的簡短答案,這感覺有解釋像是沒解釋,無法從此得到「即使」的完整用法,也難以作為判讀句子意義的關鍵。

於是,背誦這個「縱」的解釋,知道是「即使」後,好像缺了點什麼東西,能夠幫助學生記住意思,並且可以從這次的學習過程裡,應用在閱讀與書寫上。

同樣的一句,「或小有傳習」的「或」字,課本注釋為「如果」,但在教育部的字典裡,都沒有這樣的解釋,那我們努力記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依照課本注釋可能會是一種不得已的「初階選擇」

此外,在《簡編本》中搜尋「但是」的解釋,得到的是「不過」和「可是」,而進一步搜尋「不過」和「可是」,猜猜看會得到什麼答案?是的,它們的解釋都是「但是」,不過後者有多加一句「表示轉折的語氣」。

這讓我想起網路上一張《哈利波特》的哏圖,史内卜大喊:「你竟敢拿我的魔法對付我!」或是三個蜘蛛人互指對方的哏圖。

換句話說,原本作為通關提示的注釋,未必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反而通關提示還需要另外一個通關提示,甚至通關提示本身就存在一些亂碼,導致無法進行完整的理解,並且順利使用在閱讀文本之上。

當然,有時候自己主觀的解釋更像亂碼。所以依照課本注釋可能會是一種不得已的「初階選擇」,一方面從注釋中獲得多一點的詞彙,另一方面從注釋中獲得解釋意義可以學習使用的句型結構。

所謂的「一字不漏」背注釋,大概是要給學生一個預先參考的模型,先對這個模型有基礎的認識,再從此逐步發展屬於自己的解釋,並且未來有機會建立新的、更好的模型。

至於,是否需要為了讓學生認識模型,以反覆大量抄寫的方式進行,或強迫完全一字不漏重述,那問題在於:除了機械性的記憶方式之外,教學者與學習者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對此,大家抱持莫名樂觀的態度,相信在疲憊的重複練習之外,還有可以輕鬆記憶的方式;在過度擠壓的課程時間裡,還有辦法享受文字的趣味。

一定有,對吧?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

延伸閱讀

厭世國文老師 厭世國文老師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高中國文老師及導師,著有《戰鬥吧!成語:歡迎登入厭世國文伺服器》、《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等書,最新出版《厭世讀論語:千年名師神回覆,開解你的人生疑難》。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