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回到台東的部落教師 對台灣偏鄉教育的啟發

從國外回到台東的廖梅君老師,分享是什麼契機讓他選擇來到台東擔任部落原住民小校的老師。還有當她真正投入偏鄉教育時,是如何打破對於偏鄉的迷思,從這群部落原住民孩子身上得到了寶貴的啟發。

見證學生在有限條件下的成長與進步,是部落教師在偏鄉教育的最大收穫。圖片來源:Niki 廖梅君

見證學生在有限條件下的成長與進步,是部落教師在偏鄉教育的最大收穫。圖片來源:Niki 廖梅君

本文重點摘要

當老師的動機

某次回台和好友們到台東旅行,當時我們坐在都蘭部落的咖啡廳一邊聊天,一邊享受著台東的愜意。我們坐在戶外,還記得當時的風好舒服,我們都很喜歡台東,還聊到可以考慮來台東long stay。

當時一位友人便提到,台東的學校很缺老師,這使我感到興趣。若能在台東一邊工作,一邊體驗生活,豈不是雙贏。加上我也想在台灣做點事,若能把在國外的所學所聞傳遞給下一代,從教育開始,也是很好的出發點。

回家後便開始上網看職缺,並著手準備資料。由於旅居海外近十年的時間,也沒有在學校的教學經驗,所以在面試前準備了許多,包含看教學影片、如何寫教案等。最後也很幸運錄取了英語巡迴代理老師的職務。

偏鄉學校的迷思

我服務的學校是偏鄉原住民小學校,學生族群分別是排灣和魯凱族。原民學生有幾個特別,特別熱情、活潑,特別單純。在學習上,他們特別難理解,同樣的課文內容需要反覆解說好幾次,他們還不見得能理解。

另外,偏鄉學校的迷思與我們的認知不太一樣。偏鄉學校沒有普遍想的那麼物資匱乏和落後,相反地,他們的物資很充足

在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下,部落區域都有免費wifi,多數偏鄉學校在企業的幫忙下生生有平板。每個學生都有平板在課堂上使用,每間教室也都有數位電視。在一般文具用品上,也有很多民間團體和組織做捐贈。也因為物資充足或過多,如果學校沒有妥善分配及運用,很容易造成學生習以為常、浪費及不珍惜物資的情況。

城鄉教育的落差

經過這陣子工作下來,觀察到偏鄉學生主要欠缺的是「原生家庭的關懷」以及「視野」,在部落多數家長不太關心學生的課業和成長表現,甚至有經濟弱勢,需要被幫助的家長比例也偏高。更多的是父母為了生計,沒有和孩子居住,小孩都是隔代或親戚教養。加上本身學識不高和環境影響,許多父母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而小孩也因為家庭及環境的關係,能接受到的東西有限,很容易形成低成就學生,這是一個循環。所以教師便影響孩子未來發展與成長的關鍵人物

在偏鄉,孩子容易受到家庭與環境的因素而發展受限,教師便是影響孩子未來發展與成長的關鍵人物。圖片來源:Niki 廖梅君

在偏鄉當老師,除了教學,還要當一位能帶給他們啟發和新世界的人,也要能引導學生正確的觀念和進入他們的心裡。學生不需要一個完美的老師,但需要一個正向、多元的老師,能讓他們開心到校,以及有愛的成長。老師的工作不是那麼容易和一成不變,主要看老師投入多少,本身想給學生和自己什麼,套在任何工作都是相同的道理。

部落教師帶來的啟發

之前幫朋友錄Podcast時,他問我近十年的旅外生活和到台東偏鄉當老師有什麼感覺?我說這是一段奇幻旅程,我從不覺得當老師是一件特別的事,但特別的事是到偏鄉部落當老師。

在部落當老師得到很多,也是我沒有過的體驗。部落的人對老師相當尊敬,當他們知道我是從國外回來時,對我的尊敬是更上一層,這都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也因為如此,我也更了解原住民文化,當你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與心靈,你會忍不住愛上那個族群。換句話說,你對那個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也會令自己受那個族群所敬重。

之前好友讀了一本書,並傳了一段節錄給我。書中作者認為:「教師必須懂得人生風格的道理,才能敏於覺察兒童的錯誤,把握修正的最佳時機。」我非常認同,雖然沒有經過教師培訓或進修教育學分,教學路上也還有許多要精進。但過往的海外和人生經驗能讓我用不同角度和同理心教導小朋友,在課堂上也能做許多補充及延伸到不同領域。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份工作和單單的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與部落和學生之間建立的情感連結,絕對是我人生難忘的時刻之一。

偏鄉教育

對部落教師來說,當老師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已,與部落孩子的情感連結更是老師人生中深刻的羈絆。圖片來源:Niki 廖梅君

然而,偏鄉教育的困境依然存在,教育工作充滿挑戰和付出,需要多元、有耐心和發揮創意的老師投入。也因為具有獨特挑戰與機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更為重要。儘管在這樣的資源與環境下,見證學生在有限條件下的成長與進步,是偏鄉教育最大的收穫之一。

延伸閱讀

Niki 廖梅君 Niki 廖梅君

國小教師

在國外的工作是廚師,在台灣是部落教師,也是旅遊攝影師,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