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分科志願怎麼填?頂大門檻提升,建議參考109、110年落點

112年分科測驗成績今(7月28日)公布,因本屆報名人數大增1.3萬人,補教業分析去年「低分高就」紅利不再,難參考各校系落點,尤其位於國立大學尾、私立大學頭的中段考生最難填志願,務必多做功課並填滿至少80個志願。

112分科測驗怎麼填志願?補教業表示去年「低分高就」紅利已不再。圖為112學年學測考場,僅示意,黃建賓攝。

112分科測驗怎麼填志願?補教業表示去年「低分高就」紅利已不再。圖為112學年學測考場,僅示意,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大考中心統計指出,從指考時代報名人數即呈逐年下降趨勢,111學年度指考改為分科測驗後,報名人數更下降至 29,086 人,但112學年度、也就是108課綱上路後第二屆分科測驗報名人數大增至 42,257 人,較111學年度增幅高達 45%。

去年錄取分數參考價值低,專家建議參考109、110年落點

「得勝者文教」負責人劉駿豪分析,今年多數分科考生最大「痛點」,在於去年的基準無法派上用場,111年多個科系錄取分數被低估甚至爆跌,多所國立大學出現完全不合理的低分,還有「零人錄取」的校系,根本沒有分數可參考。建議考生重新回頭檢視110、109年的落點,拉回原本的位置,才不會亂掉。

劉駿豪推估,在無加重計分的前提下,台大理組五科最低錄取門檻為220級分,比去年略高5級分。清、交、成大理組五科最低錄取門檻為200級分,中字輩大學理組五科最低錄取門檻則為180級分。相較於頂大容易根據各考科「組合累計人數」來推算,中段考生反而最難選填志願,「今年要做的功課很多,先找出去年被低估的有哪些系,再拉大志願選填的範圍,最好填滿80到90個志願,不然恐怕會有落榜風險。」

分發入學不採國文英文科系再創新高

樂學網線上學習平台也分析,今年分發入學不參採學測國文、英文科系數再創新高,共268個系組不參採學測國文、292個系組不參採英文、32個系組的國、英均不參採,而不少頂大理工學系均未參採學測國文,加上生成式 ChatGPT 所帶動的 AI 類科系競爭激烈,如人工智慧、資安、統計、資工、資科、資管等成為熱門選擇,吸引高分群學生回流分科測驗, 因此二類組頂大門檻將大幅提升,預估想要拼頂大電機、資工相關 AI 相關科系,分數會比去年上升4到5級分。

而 AI 衍生的相關法律議題,如商業法、機器人法等,均是未來產業重點,因此除了資工相關科系成績將持續上升、法律相關科系也會更加熱門。

樂學網依據大考中心數字指出,今年數甲是5年來難度最高,頂標僅41級分,底標更只有8級分,雙雙創下新低;一類組頂大門檻則預估與去年相近,但選填志願更加複雜,像台大財金 A 組、國企 A 組就採計高難度的數甲、甚至台大經濟 A 組還採計「學測自然科」,等於限制了一類考生難以錄取,務必更加留意自己的優勢在哪、善加組合選填。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簡稱考分會),今天也同步在網站公布今年度招生名額(含回流名額)、採計組合成績人數累計表及最低登記標準,方便考生登記志願時參考。

考分會指出,因明道大學自112學年度起停招,招生簡章上原刊列之該校9系組均不再招生,調整後今年共有61校1,838個系組參與分發入學招生,招生名額共有42,479名,較去年增加3,129人。今年分科測驗報名人數共42,257人,略低於分發入學招生名額,錄取率推估與去年98.94%持平。

考分會表示,112學年度的分發規定與去年相同,但採計組合更加多元,共有170種採計組合。今日公告各採計組合之成績人數累計表,方便考生評估自己成績於全國的百分比。今年最低的登記標準仍落在「英文、數學 A、數學甲」這個採計組合,此3科合計23級分以上之考生方可參加登記,考分會建議可參酌近兩年系組最低錄取成績,並將100個志願填滿,爭取更多機會進入理想校系。

8月1日起開放登記志願

考生即日起可繳交登記費,臨櫃繳費開放至8月3日下午3:30,之後僅能使用 ATM 繳費至8月4日中午12:00止。登記時間從8月1日上午9:00起至8月4日下午4:30止,逾期無法受理,考生務必盡早上網選填志願。考分會網站「繳費及登記進度查詢系統」可下載繳費單並查詢繳費及登記進度,如登記期間有任何疑問,可電洽考分會06-2362755,8月15日起開放考分會網站查榜。

分科測驗成績今天起開放查詢,CollGo!網站也推出「考完分科後填志願沒想法?來用ColleGo!幫你找到適合學系!」教大家善用網站的各種功能,逐步找出符合自己興趣或能力的學習領域,從中找出適合的校系。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