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願脫口罩?!疫情後,青少年的容貌焦慮

疫情趨緩後仍選擇把口罩戴好,是因為拿下口罩後的容貌焦慮?根據研究顯示,香港有八成的受訪學生至今仍有戴口罩的習慣,其中有三成的學生表示,保持戴口罩習慣的原因是對自己的外表沒自信。文內分享,當面對自己的容貌不自信時,我們可以保持的心態。

學生不願脫口罩:疫情後,青少年的容貌焦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學生不願脫口罩:疫情後,青少年的容貌焦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疫情期間大家也建立了戴口罩的習慣。但現在疫情放緩,卻仍有不少學生不願脫口罩。最近在香港進行的一個了解青少年疫後復常的研究調查表示,有八成的受訪學生至今仍然有戴口罩的習慣。

除卻擔心感染肺炎等健康理由外,有約三成學生表示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外貌沒有自信,所以不敢脫下口罩,而且女生的焦慮程度明顯比男生高。

從青少年出現第二性徵起,他們身體和心智經歷著雙重轉變,會開始在意外表或留意他人的評價。自尊和安全感較低的孩子會更擔心被別人品頭論足,但若過度在意外表以至產生過量壓力或影響日常生活,便有可能是得了「容貌焦慮症」

現在資訊發達、社交媒體和通訊軟件氾濫,大家可以很容易在網上發佈和瀏覽各種照片。這種速食文化過度強化外表的價值,使眾人難以避免互相比較。

若青少年對外貌過分在意,如反覆照鏡子或不停搜尋化妝打扮的資訊,甚至嚴重到會影響睡眠和日常作息,便表示他們為自己容貌感到巨大壓力。容貌焦慮不單指經常刻意檢查自己的外貌的行為,更包括自己對自己外貌的評價,如會否為外貌而感到苦惱或迴避社交場合或活動。

更為嚴重者亦會因為外貌影響與親友的感情和干擾工作與學習,甚至會認為外表是定義自己最重要的元素。

外表的確會影響別人對你的印象或影響社交生活,外貌優秀的人可能亦會比其他人獲得更多益處。但外表並不是成功的唯一指標,我們各自有不同的才華和能力。要安慰對自己容貌不自信的人,我們應:

  • 同理他們在意外貌的心情,並避免對他們的外表進行評論或比較。

    如果老師和家長只會嘲諷他們過分在意打扮自己或明知他們對外貌不自信卻刻意貶低「在意外表」這一行為,他們只會認為自己不被尊重。

    批評和說理無助青少年擺脫容貌焦慮,同理與認可才有助他們了解並改善自己負面情緒和行為。

  • 指出除外表外他們亦有不同長處。

    老師及家長應指導青少年更加關注自己的其他特點,不論是外表或是天賦都可以。提醒他們不能只聚焦在外表,以提升他們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並藉此轉移他們只對自己外貌的不安與焦慮。

  • 告誡他們亦要避免單憑外表來評價其他人。

    不只是自己,對待別人時我們亦不應把外表作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老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多加溝通,更全面地認識同學各人的特點,並避免學生以僅憑外表或片面的了解來評價其他同學。

在疫情期間大家必需戴著口罩外出,如今解禁後「脫下口罩」卻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型心理疾病。在意身體形象和勤於打扮並不是奇怪或者不適當的行為,但如果遇到學生或孩子對自己的形象想法過於負面或焦慮,我們每人亦有責任了解安慰他們,以減低外貌至上的社會風氣。

延伸閱讀

黃雅樂 黃雅樂

黃雅樂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目前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因為想在畢業後當老師,所以平常會上一些教育學的課或者參加一些與在職老師交流的工作坊,也會撰寫對文章報導或課文的心得感想。 黃雅樂說到:「翻轉教育平台的文章集合不同人的意見,讓我對前線老師或家長的心理了解更透徹,對我想成為老師的目標也幫助很多。」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