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步驟 教孩子學習同理、分辨網路霸凌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論實體言行,或是在網路上發文及評論,當孩子、同學遇到網路霸凌,大人可以如何引導孩子分析與應對?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真正有同理心的人,會挺身而出對抗霸凌,也會謹言慎行預防霸凌。 

網路行為的2個學習重點

  • 分辨可能冒犯、傷害他人,或者令他人感到尷尬的網路行為。 
  • 面對棘手的狀況時,冷靜分析並採取行動應對。 

請孩子想一想:

如果你的好朋友剪了個新髮型並貼出一張自拍照,但是你覺得他的新髮型很醜,你會怎麼反應?你還是會對他的自拍照按讚嗎?你會留言嘲笑他嗎?還是你會當作沒看見?

對國中生來說,這就是一個棘手的狀況:不想傷害朋友,但也不想說謊。這類情況在網路世界很常見,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讓別人覺得受傷。

我讀國中的時候,學校曾經發生女生把仰慕者寫的情書公開,使男生受到同學嘲笑,最後轉學的事件。那是還沒有網路的年代。一封貼在公佈欄上的情書就能逼迫一個純情少男轉學,被公佈在社群網路上的情書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把情書公開的女生不一定是蓄意霸凌寫情書的男生,但造成的結果是一樣的。 

我們在網路上的言行,可能會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留言、發文都可能傷害到別人,而且在網路上,情緒升溫得很快。 

四個步驟 避免發表言論的不良後果

我們在網路上發表言論之前,可以先採取四個步驟,來避免意料之外的不良後果:

  • 分辨:我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哪些人?
  • 感受:這些人會有什麼感受?
  • 想像:我要怎麼去體諒他們的感受?
  • 行動:我要怎麼做?

或者,當你在網路上的貼文已經開始產生意料之外的後果,也可以採取同樣的四步驟:

  • 分辨:我的行為對哪些人造成影響?
  • 感受:他們有什麼感受?
  • 想像:我要怎麼去體諒他們的感受?
  • 行動:我要如何為自己造成的後果負責?

情境化思考 分析網路霸凌的影響

用這個情境跟孩子一起練習思考:

小怪獸阿德把小怪獸阿賈出醜的影片分享在網路上,阿賈請阿德把影片移除,但是阿德不肯,因為大家都留言說阿賈很搞笑,阿德認為既然沒有出現惡意留言就沒關係,是阿賈小題大作。第二天,似乎全校的小怪獸都看過這個出醜影片了,阿賈假裝不在乎,但他其實很生氣,放學以後就直接回家,沒有去他跟阿德約好的怪獸摔跤比賽。 

請孩子想像自己是阿德,用上述分辨、感受、想像、行動等四步驟來進行思考:我貼出的影片影響到哪些人了?我要如何為自己造成的後果負責?

然後,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況複雜化,挑戰孩子:

  1. 如果阿賈也曾經貼出過嘲笑阿德的影片呢?你覺得阿德可以這樣「報復」嗎?
  2. 又如果,阿德把這個影片設定為「私密」,只有五隻最要好的小怪獸可以看見,而且這些小怪獸一定不會嘲笑阿賈,這樣可以嗎?或者,阿德不肯移除影片,但是公開貼文向阿賈道歉,這樣可以嗎?

很多網路霸凌的內情,都比乍看之下更複雜,需要多方考慮,方能解決。鼓勵孩子,遇到棘手的情況時,可以跟爸爸媽媽討論,腦力激盪,一定會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作者簡介|曾多聞

  • 旅美新聞工作者,專長教養、教育、家庭生活,曾任編譯、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現職臺灣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並長期供稿美國婦幼人權團體 MomsRisin
  • 著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 STEAM 素養》、童書《小紅的主播夢》等。目前與先生和兩個兒子定居加州聖地牙哥。

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

*本文摘錄自字畝文化《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曾多聞 曾多聞

曾多聞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旅美教育記者,曾任職美國國家廣播電台、洛杉磯第18頻道,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用繪本學STEAM素養》、《記者媽媽的數位教養力提案》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