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網路仇恨言論 成為數位正義聯盟的一員

電影裡的正義聯盟,是蝙蝠俠和神力女超人。真正的正義聯盟,是會挺身對抗霸凌、阻止仇恨言論、發揮同理心的人。

▲ 挺身阻止仇恨言論 成為數位正義聯盟的一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挺身阻止仇恨言論 成為數位正義聯盟的一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當孩子升上國中,就可以引導他們思考:網路霸凌事件中不是只有一個加害者與一個受害者,而是許多方面、許多前因後果堆積起來,將被害者逼到角落。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受害者就不會孤立無援。如果我們都能練習發揮同理心,體諒他人的感受,就可以預防或反抗霸凌。 

思考霸凌情境的2個學習重點

  1. 觀察在一件網路霸凌事件中牽涉到的人物,分別思考他們的立場與感受。 
  2. 發揮道德勇氣,與受害者站在一起。採取有效策略,以不激怒對方的方式回應霸凌者。

我們要知道,即使面對同樣的情境,每個人的感受不一定一樣。例如,很多人都有綽號,有些人不介意被取綽號,有些人則不喜歡。不喜歡可能是因為這個綽號本身帶有嘲諷的意味,可能是因為當事人就是不喜歡被取綽號,也可能是因為取綽號的人與被取綽號的人之間的親疏關係,而影響到當事人對綽號的觀感,所以我們要細心去考慮不同情況。 

先用這個情境來跟孩子討論:有個小怪獸長得胖胖的,他的朋友都叫他「小胖胖」,你覺得這可以接受嗎?如果其他小怪獸叫他「死胖子」呢?這可以接受嗎?又如果,班上有個小怪獸找出這個胖胖的小怪獸在社群媒體上全部的照片,一一在下面留言「死胖子」,可以接受嗎?

請孩子分別想像自己是取綽號的跟被取綽號的小怪獸,說說自己的感覺與理由。然後告訴他:在所有的衝突事件中,我們都要這樣去練習,考慮別人的立場。這就是「同理心」。 

情境中學習何謂同理心

再用一個比較複雜的情境來練習思考:

小怪獸磕磕在家裡拍了一段模仿超級英雄電影拍的搞笑影片,把它傳給好朋友小怪獸碰碰。碰碰看了覺得很好笑,又傳給小怪獸邁邁。邁邁看了以後,嘲笑磕磕一番,然後把這段短片貼在網路上。全校幾百個小怪獸都看見了。

每天磕磕上網就看到有人在這段影片下面留言「白痴」、「醜死了」!每天去上學,也聽到其他小怪獸這樣嘲笑他。磕磕難過得不想去上學,但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所以大怪獸們都不知道這件事。只有一個老師聽到邁邁跟其他小怪獸在取笑磕磕,但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 

請孩子分別想像自己是碰碰、邁邁、老師、跟其他小怪獸。然後想一想:我為什麼那樣做?我怎麼做會更好?有什麼原因讓我難以採取更好的做法嗎? 

例如,邁邁這麼做,可能是為了想增加自己頻道的流量。碰碰沒有阻止邁邁,可能是不敢跟邁邁衝突。其他小怪獸跟著嘲笑磕磕,可能是覺得好玩,沒有去體諒磕磕被嘲笑的感受。爸爸媽媽沒有關心,可能以為磕磕只是鬧情緒,沒什麼大不了。老師沒有阻止,可能是不知道情況有多嚴重。 

表面上看來,邁邁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但其實碰碰和其他小怪獸也是幫兇,甚至爸爸媽媽跟老師都沒有盡到責任,連磕磕也不懂得保護自己。只要有一隻怪獸站出來,請邁邁把影片撤下來、或者對磕磕表示關心、或者勸阻其他小怪獸嘲笑同學,這起霸凌事件就不會繼續升溫。 

所以,發生霸凌往往有許多方面牽涉其中,所有的旁觀者都是共同加害者。就像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所以,我們不要當個旁觀者,而要成為正義聯盟的一員,和受害者站在一起,對抗霸凌。

遇到仇恨言論、負面訊息該怎麼辦?

除了人際衝突霸凌以外,國中生還可能在網路或社群媒體上接收到各種負面訊息,有些是無禮、苛薄的發言,有些是仇恨言論。遇到仇恨言論怎麼辦?我們可以指導家裡的國中生認識網路上各種棘手的狀況,以及找出最好的應對方式。 

面對仇恨言論的3個學習重點

  1. 了解網路科技如何放大仇恨言論。 
  2. 分析網路仇恨言論造成的後果。 
  3. 找出看到或聽到仇恨言論時可以採取的行動。 

在英國當代藝術家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畫作 Intermetic 中,有一個人拿著一支手機,手機中伸出一雙手掐住他的脖子。Intermatic 是英文「互動」的意思,喬伊斯故意把其中的字母改成代表「電子」的字母 ,來象徵數位時代的互動令人窒息。這幅圖像詮釋了許多網路世界特有的人際互動現象,也生動表現出仇恨言論在網路上的效應。 

用以下情境,跟孩子一起思考:

小馬怪獸看到他的朋友小鹿怪獸在網路上對一則嘲笑精靈的迷因按讚並轉發。小馬看了覺得很不舒服,因為小馬是一個混血兒,他的媽媽是來自精靈國的外籍新娘,班上也有幾個同學來自從精靈國移民到怪獸國的家庭。不但所有的同學都可以看到小鹿轉發了嘲笑精靈的迷因,而且小鹿還是他們的班長,小馬覺得小鹿應該要尊重所有不同背景的同學。 

問問孩子:你覺得小鹿為什麼那樣做?如果你是小馬,你可以怎麼做?一起多想幾個不同的方案,然後根據不同方案,依序思考:如果採取這個方案,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旁邊的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告訴孩子,仇恨言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在處理時要拿出最冷靜客觀的態度。提醒他們,仇恨言論也是網路霸凌的一種形式。所以當我們遇到仇恨言論時,不要袖手旁觀,要思考自己在其中的責任。 

遇到仇恨言論,可以這樣做

仇恨言論比霸凌強度更大,所以在英文中霸凌者叫做 bully,意思是「惡霸」;仇恨言論的散播者叫 perpetrator,意思是「罪犯」。面對仇恨言論,我們有很多反制方式,但直面仇恨言論的散播者往往是不實際甚至危險的。鼓勵孩子,在遇到仇恨言論時,可以這樣做:

  • 就事論事的對仇恨言論表示反對。 
  • 保護被攻擊的人。
  • 私下聯繫被攻擊的人,對他們表示關心。 
  • 把發生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老師或其他信任的大人。 
  • 呼籲學校或社區正視仇恨言論問題。 

當仇恨言論發生時,我們所採取的行動,可能會改變被攻擊的人一輩子,所以不要低估自己的影響力。我們也需要知道,很多時候,自己無意中說出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別人。誠實是美德,但直爽不應該是傷人的藉口。有時候,沒有惡意但欠缺考慮的留言或行動,很容易就會升溫成網路肥皂劇甚至網路霸凌。

作者簡介|曾多聞

  • 旅美新聞工作者,專長教養、教育、家庭生活,曾任編譯、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現職臺灣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並長期供稿美國婦幼人權團體 MomsRisin
  • 著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六場震撼》、《玩出科學力:用繪本學 STEAM 素養》、童書《小紅的主播夢》等。目前與先生和兩個兒子定居加州聖地牙哥。

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

*本文摘錄自字畝文化《數位教養:記者媽媽的聰明教養提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曾多聞 曾多聞

曾多聞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旅美教育記者,曾任職美國國家廣播電台、洛杉磯第18頻道,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美國讀寫教育六個學習現場》、《用繪本學STEAM素養》、《記者媽媽的數位教養力提案》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