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選舉」都這樣玩?學生無法分辨歧視言論該怎麼教?文末附 SBIOR 學習單

台大學生會選舉公布出現歧視爭議政見,引起網友公憤和教學現場老師討論:「我們的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品德不好教,長期推動品格教學的國中校長呼籲,應重視非認知能力教學,搶救過於重視學科成績的「跛腳教育」。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生會21日刊出新學年度正副會長選舉公報,二號兩名正副會長候選人發表充斥歧視言論的政見引發爭議。現借調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的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范雲在臉書表示,非常訝異,也非常難過:「學生的殘酷是老師們的責任!我認為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出了嚴重的問題。」《親子天下》記者採訪多位老師則認為,當前的學生已是相對過去接受更多性平、反霸凌教育的一代,但現行的課程體制,要教會孩子同理心很挑戰。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生會112學年度正副會長選舉公報

台大經濟系學生會充滿歧視言論的政見,近日引起渲然大波,不禁各界思索:「台灣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截圖自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學生會112學年度正副會長選舉公報

爭議事發後,兩位學生會候選人在台大交流版致歉:「抱歉打擾大家了……我們原來對於特定族群並無惡意,也沒有任何私人仇恨。只是由於我們不成熟的行為以及玩笑話尺寸拿捏的不恰當,讓這些偏激的言論出現在選舉公報上,造成了許多不該有的傷害……」不到一天,會長候選人再次單獨發表聲明致歉:「本以為參與系學會長選舉並撰寫一些相對特別的政見來譁眾,但我並沒有顧慮到他人的想法,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但仍有人不買單,認為道歉內容避重就輕。

在北部某國中任教的匿名老師第一時間,看到臉書好友轉傳台大經濟系學生會會長政見並不意外:「這就是他們從小玩到大的梗,『優良選舉』就這麼玩,」這名匿名老師說,雖然108課綱要老師教學融入19項議題包含,性別平等、人權、多元文化等,提升普遍學生素質,但在學權意識高漲和《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條文規定下:「除有特殊情形外,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前項之管教措施」,導致老師們也困惑,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正向管教方式,進行學生輔導。

另一位在台北市明星額滿國中任教的龍門國中老師陳慧玟也說,遇到類似的言語霸凌情形,成人除了進行輔導管教,也應該要教孩子怎麼樣劃出言論自由的界限,她希望教育當局,能規範依據不同年紀、能力所應承擔的責任。例如,未成年者視情節輕重,要求必須參加性平或平權相關課程丶暫停到校由父母先帶回家管教或是保護管束等。

情境公民課:換作是你,你的感受是什麼?

在苗栗縣三義高中國中部,公民老師彭心儀在課堂運用角色扮演,教學生換位思考。她站在台前,向正扮演乘客的學生遞出麥克風詢問:「當你被我說:『黑鬼滾開,你沒資格坐這裡』的感受是什麼?」這堂課,彭心儀還原國中七年級公民課本所述的羅莎.帕克斯(Rosa Parks)公車事件情境,此事件發生在1955年的美國,司機要求坐在有色人種區第一排的四個黑人,應讓位給白人乘坐,其中一位就是羅莎.帕克斯,但她拒絕司機因而被捕引發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後來美國國會稱她為「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縱使她平時會擠出非必要的小考時間,改進行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思辯討論,但彭心儀仍認為,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同理心、反霸凌等「不好教」。彭心儀說,因為品德教育不是教科書教得來的,品德教育養成涵蓋家庭、學校、社會,還有資訊媒體等多重面向。

社會情緒學習要靠「日常練習」非學習

花蓮縣三民國中則是全校採行社會情緒學習 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 SEL)的一所公辦民營實驗學校,由誠致教育基金會經營,並參考美國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學校的教學架構,將品格融入學科教學。學校教育著重養成親師生歸屬感,在三民國中的課堂上,如果老師犯了錯,也會主動向學生道歉。

三民國中校長林國源見接二連三的中學、大學生歧視言論事件說:「台灣的教育已經跛腳了,非認知能力、人文關懷幾乎不太豐富。」林國源認為,不應將錯誤全都歸咎於兩名學生,而是應該重新審視、改善台灣的教育系統。

林國源表示,許多高中生下課後就到補習班補習,日常與同儕互動的時間可能一天湊不滿一個小時,也導致在衝刺課業之餘,很難有機會在老師引導下,和同學練習社會覺察能力。所以這兩位學生會在道歉文中,將錯誤歸因玩笑尺度拿捏,卻沒有意識到,「玩笑話」將帶來玩笑對象什麼樣的情緒和感受,更想像不到對方的痛苦表情,因而產生充滿歧視性的言論。

「沒有回到生活,要怎麼讓學生練習同理、社交技能?」林國源在一次與長期推動社會情緒學習 SEL 的台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陳學志交流中有感。他轉述陳學志所說:「非認知能力需要的是練習,不是學習。」林國源進一步表示,其實不只是非認知能力,真實的學習也是需要學生在真實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刻意練習和反饋。也因此,若只是舉辦霸凌防治講座等,是很難實際在校園中達成效果的。

林國源舉例 KIST 學校做法,當學生出現偏差行為時,老師們會運用「SBIOR 學習單」取代傳統責罵、撰寫違規事件處理表。SBIOR 是由五個英文字母縮寫而成,分別為:Situation(情況)、Behavior(行為)、 Impact(影響)、Options(選擇)、Recovery(修復)。

SBIOR 學習單提供師生對話鷹架。使用此學習單的老師會先請學生說明,偏差行為事件發生時的客觀要素、起因與經過,並帶孩子看見事件造成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老師也會幫助學生剖析、釐清行為發生的原因,並再給孩子一個新的選擇機會:「如果再一次,你會做出什麼其他選擇?」最後則要能與自己、他人、環境和解,為影響負責。林國源表示,學校採用此做法後,確實大幅降低學生再犯相同錯誤的比例,且又更拉近了親師生間的信任關係。

KIST學校的SBIOR學習單

KIST 學校老師會在學生出現偏差行為時,利用 SBIOR 學習單與學生對話。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陳盈螢 陳盈螢

陳盈螢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報導教育趨勢、教學策略、人物故事,並樂於跨域交流,盼能在媒體寒冬之中,尋得與世界對話、取得信任的那道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