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助產士到護士,阿里山40年的守護神

【王寶莉專欄】在阿里山國中小,有一位被學生暱稱「護士 ba'i(鄒語,祖母、外婆之意)」的校護方姐,在阿里山鄉服務橫跨40年人生歲月,從助產士到學校護理人員,從接生、擦藥到抓頭蝨等,樣樣都難不倒她,多年來她總是默默為孩子付出,是大家最信任的守護神。

圖片來源:林宜靜、王寶莉提供

圖片來源:林宜靜、王寶莉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校園裡,我們都知道有校長、主任以及許多教師陪著孩子每天學習新知識,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及比賽,但卻忘了根據國中小教職員工員額編制標準,一個學校裡除了教師之外,還有一位是無法被省略或被兼職取代的人,那就是「護理人員」。

在嘉義縣立阿里山國中小裡,有一位學生口中的「護士 ba'i(鄒語,祖母、外婆之意)」、朋友叫的「阿珠」以及老師有所求的「方姐」──校護方幸珠,橫跨阿里山鄉40年人生歲月,還曾經擔任至今已成「國寶」的「助產士」。

方姐在阿里山鄉達邦村擔任接生助產士10年,現在40到50歲之間的大人,也就是學生們的爸爸媽媽,幾乎都出自於她的「雙手」。隨著台灣醫療提升,交通建設發達,70年代以後大多下山到醫院待產,方姐隨後便進入校園,擔任30年的「校護」。從助產士到護士,今年將屆臨榮退的她,一生都在守護著大家,宛如「阿里山守護神」,究竟她的「雙手」做了哪些事呢?

萬能雙手:接生、抓頭蝨、擦藥、充當司機樣樣來

台灣早期,尤其偏鄉山區醫療資源不足,許多婦女無法下山到醫院生產,急需仰賴「助產士」幫助生產,醫師僅在難產時才會接手。此職業在民國40、50年代興盛,才剛從護專畢業擁有助產師資格的方姐,回到部落老家就立即投入最棘手的接生工作,主要負責阿里山鄉達邦村。當時阿里山公路尚未開通,若要下山一趟,需要先步行至竹崎鄉奮起湖,大概就要一天時間,接著才能搭小火車至嘉義,交通極為不便。方姐與好友杜淑媚一同住在達邦衛生所,「24小時待命,只要一通電話打到宿舍,就算颱風夜也要背著『生產包』出門。」

不像現在都是柏油路,當時下過雨的泥巴路,讓兩人常常蹣跚的爬到生產人家接生。「不能走太慢,但也走不快啊,有一次還在半路小孩就已經出生了,我們到的時候就直接剪肚臍跟消毒,但也曾發生過一次難產死胎,很難過。」為人父母的方姐很了解這種心情,同時也見證台灣早期偏鄉醫療的不便與危險性。直到70年代,台灣醫療開始較為進步,婦產科全面由醫師取代助產士,使得此行業凋零沒落。

「數不清接生過多少人了,反正很多就是了。」現在許多學生的父母親不只是方幸珠「看著長大的」,還是她親手接生來到這世界的。14年前,從台北來到阿里山當老師的我第一次聽到「助產士」時,眼睛瞪得好大,眼前的校護不只是幫孩子跌倒擦藥、換藥,或是處理例行性健康中心業務從不延遲,攸關生死的接生工作都出自於她的雙手。

方幸珠從助產士到護士,一輩子都在守護阿里山人的安全。圖片來源:王寶莉提供

還有更令我驚訝的,是為學生洗頭、抓頭蝨。

我這台北來的「都市俗」從沒看過「頭蝨」長什麼樣子。民國98年恰逢莫拉克風災後的開學,山上停水、停電許久,許多未留意個人環境衛生的學生長滿了頭蝨。我永遠記得那天早上剛到學校,便看到一排學生站在保健室外,每個人頭低低的等著方姐幫他們「洗頭」。當時我心想,為什麼要幫學生洗頭,學生家裡的水管又破了,沒水嗎?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方姐是在幫他們洗頭蝨藥,見學生沒洗乾淨,二話不說雙手直接幫學生抓啊抓,讓每個原先說頭好癢的學生都感到好舒服。

「妳會嫌他們頭長滿了頭蝨,髒嗎?」當我問方姐時,她毫不猶豫地說「不會」。「沒辦法,他們也不想頭長蟲啊!他們比任何人都想乾乾淨淨,頭蝨真的很癢耶!可是家庭沒能顧到,就我來啦!洗一洗就好了,沒什麼啦!不然頭蝨的傳染力很強,要趕快根治才行。」率性又不邀功的方姐,因著自己從小也是在山上部落長大,將心比心的了解與接受,眼前這些孩子需要她的幫忙。

方幸珠校護為學生擦藥。圖片來源:林宜靜提供

同時, 每年嘉義縣教育局都要求學生健康檢查的齲齒複診率要達到100%,「怎麼可能啦!我們家長收到通知單也沒空帶孩子下山複診。每個人都要忙著工作,上下山一趟就要三個小時,現在正在農忙,一天不工作就沒收入,誰會特地帶孩子下山複診齲齒?」

但方姐並未因此放棄孩子,她以不耽誤孩子正常上課時間的原則,利用好幾個星期的週三下午,獨自開著校車「輪流」載孩子下山給醫生複診,一趟車程就是三、四個小時,我常看到一台校車載著7個小學生下山看牙醫,孩子開心的好像去郊遊,但也唯有方姐願意這麼做,本校齲齒複診率才能跟山下一樣達到100%。

今年,全國牙醫師公會到校為學生檢查牙齒時,發現本校四年級全班同學竟然沒人蛀牙,讓醫生都嘆為觀止,不敢置信,因為這在偏鄉山區是很罕見的成果。這一切都是方幸珠私下默默為孩子做的付出,多年來始終如一,卻未求任何回報,甚至沒人知道。

疫情期間,方幸珠校護每天早上為學生量體溫,全勤獎。圖片來源:王寶莉提供

校護的車,就是學校的救護車

在學校擔任校護的30年裡,方姐看著許多孩子從幼稚園到國中畢業。在一般學校,若學生感冒發燒不舒服,校護大多是打電話給家長,請家長自行帶孩子就醫,但在我們學校,方姐熟知每位學生的家長是誰、家住哪裡,深知父母可能無法立即到校,但孩子的生病不能等。於是,她總是將自己車子停在校門口最近位置,為的就是充當學校的臨時救護車,確保能在最短時間載學生到醫療站看醫生、拿藥,讓孩子能平安就醫,同時也能直接連繫家長,是家長最信任的守護神。

相信即將屆齡退休的方姐未來也會讓人時常想起,畢竟能如此真誠關心孩子身體健康的人,除了家長,就是她了。

方幸珠校護教學生正確洗手五步驟。圖片來源:王寶莉提供

延伸閱讀

王寶莉 王寶莉

王寶莉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嘉義縣 KIST 光榮國小導師、體育教師。曾服務於嘉義縣阿里山國民中小學14年。身為體育老師,她擅長以最獨特的運動哲學跟運動寫作帶班,是2017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