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師為什麼瘋媽祖?陪媽祖回娘家,八天七夜,歷史地理課本學不到的感動

每年春季都是全台瘋媽祖的季節,由白沙屯媽祖進香祭典、大甲媽遶境,每年都吸引全台信眾帶著堅定的心前往,白天教書、晚上經營 Podcast 頻道「一歷百憂解」的高中歷史老師李文成也曾跟著走過幾回,從歷史老師的眼中,瘋媽祖背後有著課本學不到的感動。

歷史老師為什麼瘋媽祖?歷史地理課本學不到的感動。圖片提供:李文成

歷史老師為什麼瘋媽祖?歷史地理課本學不到的感動。圖片提供:李文成

每年的春天,是台灣海線的宗教盛事-媽祖進香祭典,由苗栗通霄鎮開始出發,徒步抵達雲林北港朝天宮,全程八天七夜的時間,三百多公里的路程,都要與海風、艷陽、微雨以及春天善變的酷寒與炙熱搏鬥,今年由於媽祖透過擲筊決定的返鄉時間特別早,我也很好奇在剛忙完年節後的人們,為什麼會願意在上工後還在調整節奏的忙碌時刻,挪出時間來一趟這麼艱苦的馬拉松?

特別是當你親臨現場,一定會被隊伍中的年輕面孔、夾道加油的熱情信眾震撼;在人口稠密的都市裡,看見群眾並不稀奇,然而捷運站裡忙碌而規矩的面部表情、充滿憤怒的陳抗群眾、或者追星而盛裝打扮的粉絲不一樣。白沙屯拱天宮從出發到結束,你會驚訝的發現這群人的堅定、平和以及汗流滿面卻不減溫情的笑容。

馬祖繞境 1

媽祖遶境。圖片提供:李文成

苗栗通霄鎮的白沙屯位處於山海交迫、難以農墾的沙丘地形,自清代移民進入此地開拓後,便有大比例的人口從事漁業;乾隆年間, 林、王、鄭等家族迎來了軟身媽祖供奉於宅中,從神明塑像的藝術風格來看,確實與雲林北港朝天宮、彰化鹿港天后宮當屬同一時代的作品,也就證明了媽祖廟雖落成於同治二年(西元1863),然信仰的開始可能已經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

從清代開始,而且根據地理志及沿革上的記述,每年苗栗通霄鎮白沙屯媽祖都會到雲林北港朝天宮進香,由「香燈腳」(自清代以來,對參與媽祖進香活動信徒的普遍性稱呼)開啟他們來回近四百公里的朝聖之路,是早在廟宇建成之前就存在的習俗。近兩百多年來,在對自然的敬畏、未知的恐懼與神明的感恩下,開啟一次又一次的進香旅程。

至於苗栗通霄白沙屯媽祖為什麼會選擇前往北港朝天宮刈火(台灣民間信仰以香火作為神明靈力具象化的展現,透過分香可延伸神明的管理範圍,在地理上擴張信仰圈與信眾,而分香出去的神明則每年需要回祖廟補充能量,此即刈火),則與此地開拓艱辛、不易攢足經費回湄洲進香,於是前往本島之上唯一設有聖父母殿(因媽祖被封為誥命,其父母家眷亦能配享祭祀)的北港,媽祖進香,其實形同白沙屯媽祖能夠回到有親眷所居的「娘家」。

媽祖遶境 2

媽祖遶境。圖片提供:李文成

要負擔希望此體能、財力都不貲的朝聖並非易事,往往富者乏力、貧者缺錢,因此想要參與進香在1950年代以前,唯有身強力壯的男丁,甚至成為了白沙屯地區獨有的「男子成年禮」。

這個現象隨著台灣戰後經濟的發展、交通技術革新而有變化,參與的香客開始可以選擇投宿沿途旅館,甚至也有了鐵公路車的接駁,唯一堅持不變的是,在大隊人馬要進入朝天宮前,在新街派出所仍然必須「下馬步行」,而風雨同路直到此刻共送媽祖回娘家的信徒,也彷彿能與神明共感:返鄉的悸動、與自己家人的期待、以及一路上走來無論多少艱辛都與你共抵終點的夥伴。

白沙屯媽進香儀式的魅力,就建構在她滿滿的獨特個性上:沒有固定行程、不事先安排落腳點、休息時間以及何時出發,這使得它不存在傳統儀式感滿滿卻同時遙不可及的祭祀,而是有一種海島台灣珍貴的人性之美。

李文成

圖片提供:李文成

我從研究所開始連續四年參與進香活動,時常在半夜啟程的寒風裡,特別感受到原本與自己素昧平生的香客間,存在溢於言表的連結,加之沿途為勇腳的人們加油的應援團,配上麻油麵線、咖啡、茶葉蛋、麵包、舒跑、油飯、羹湯、冬粉⋯會忽然感覺人生再令人絕望的至暗時刻裡,也一直都有著溫情與希望在旅途上點燈。

隨著解嚴之後,兩岸的互動頻繁,已經有許多天后宮再次回到了幾乎一個世紀未曾造訪的湄洲進香,唯有白沙屯,仍然秉持著初心,在寒風細雨的季節裡,堅持那條走了兩百年的路。

我時常思考著,不跑海的我們為何還會如此的「瘋媽祖」,原因無他,在前途茫茫的人生旅途裡,你我也同是海上的人。而唯有忘卻身分、地位、包袱甚至是我們以為理性實為框架的成見後,方能再次找回自我。

我也是一位歷史老師, 這一趟課本以外的行腳之旅,無論是帶學生親自走過,或者自己實際到訪,其實都能有效補齊在教學現場與課本的侷限,對歷史的想像或是文化理解,透過儀典的參與,更能有效跳出文字的框架,進而有立體的感受。

這種體驗有助於提升講課時學生的認知角度,並且強化自身對許多細節的掌握。在強調人文素養的當下,透過傳統節慶的體驗,也是內化藝術涵養的最佳途徑。

想感受這份喜悅,明年,我們一起踏上這條朝聖之路吧!

延伸閱讀

李文成 李文成

李文成

高中歷史老師

高中歷史老師,Podcast 《一歷百憂解》主持人。一個立志在時間與空間都持續冒險的未成熟青年,在高中教歷史,每天緊盯國際新聞也沈醉於文學故事當中,在斜槓的人生裡思考如何與社會對話、與自我理解之間取得動態平衡。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