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別讓英文成為學生學習的絆腳石

2023雙語政策推動得震天尬響,許多大專院校越來越重視要給學生英文的學習環境,無論是採全英文授課、或所有科目上課全用原文書,大小考試整篇題目用英文考試⋯⋯但在欠缺足夠配套下,有一群英文弱勢生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正成為課堂上的「自我放棄者」。

微積分原文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微積分原文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筆者本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基層人員,對於國家教育政策從不懷疑,也秉持小螺絲釘的精神用力推動與配合。直到自己的小孩108課綱第一屆學生進入某私立大學數學系,方始被現實狠狠搧一巴掌。

孩子從小在英文的閱讀能力上就偏弱,成績永遠落在C待加強的等級,大學選填科系的時候,最後選了數學系,除了喜歡數學外,也以為這是全世界最共通、獨立的語言,最不受到英語的限制,沒想到錄取某私立大學的數學系後,每一科都碰上老師用原文書上課,就連微積分及線性代數等本來對學生就是困難的科目,也不例外,大小考試整篇題目也是英文出題。

暫且不論這第一屆108課綱的孩子數學能力如何,我看到的是一個原本熱愛數學的孩子,反而因為英文大受打擊,進度完全跟不上,想要轉系,也不知道會不會在其他系也碰到類似的狀況,現在呈現自我放棄的狀態。

為此特別詢問系上,課程如此安排的原因,獲得的答案只有:想要跟上國際。

筆者針對此狀況先向教育部求助,第一次投書獲得教育部良善回應如下:

教育部雖本於大學自治,教學自主依法行政,但對於推動雙語政策於111年8月22日函送各校「大專校院推動雙語計畫注意事項」,其中特別載明,學校須在「學生有選擇」、「教師有支持」、「學校有準備」之下進行,且參與師生須有共識,穩紮穩打,用10年時間以穩健永續的方式來推動雙語計畫,避免速成影響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

這也代表著,相關雙語政策的推動應該要有足夠的配套,在必修課中,可以全英文授課,是否也應該要有中文授課的選項。身為英文弱勢生的家長,想提出4大問題:

  1. 對於有申請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的系所,是否真能提供足夠配套,在政策推動下,不影響英語弱勢學生學習的權益?

  2. 另外,對於未參與上述教育部補助的系所,為求跟上國際或說搭上雙語教育這艘船,用原文書上課,期中考或平時考用英語出題,對於英文弱勢學生也未提供任何的學習支持與補救方案,此般揠苗助長的教學方式難到不需要被檢驗與檢核嗎?

  3. 在匆促推動下,沒有良好配套衍生的學生權益受損,包含學生自信被打擊,學生適應不良自我否定,學習成績不佳無法取得學分⋯⋯這些學習權受到侵害可以如何尋求救濟?

  4. 這樣的系所到底有多少?系所評鑑結果是否該向112年即將入學的學生家長們公布狀況,讓所有即將面臨選擇的學生們有所依循,避免重蹈覆轍?

在多元的社會中,如同有些人有閱讀障礙,有些人有數學障礙,但在台灣並不是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英語應該只是溝通工具,甚或學術研究進行到需要發表國際論文時,必需跨越的門檻,但初淺的大學許多課程是必修科目,例如最基本的微積分、甚至數學系必須要學線性代數等,有必要一定採用英文版嗎?

面對班上的學生受限英文,課程進度連續跟不上,教授都沒有察覺嗎? 教學不需要互動,不須要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或學習效率嗎?教育的天職傳道、授業、解惑,當學生無法學習,不應該換個學生可以懂的方式教學嗎?

期盼教育部能苦民所苦,體會我們這些英文弱勢生的揪心與為難,身為教育界螺絲釘,為教育部發布的任何政策總是擁護與執行,但當浪潮反饋是否也是該反思檢討之時,我尊重大學自治,尊重教授專業自主,但絕對反對用英文霸凌學生,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

延伸閱讀

幸會幸會 幸會幸會

幸會幸會

國小教師

國小主任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