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廁所該由學生掃?衛浴專家鼓勵開「廁所課」從小練功【校園廁所追蹤2】

愈來愈多家長主張「我的孩子是來上學,不是來掃廁所的」,並集資外包校園廁所清潔工作。但在此同時,衛浴專家和國小校長逆勢鼓勵各校增設「廁所課」,以免養出「把馬桶當垃圾桶」、如廁禮儀更差的下一代。

衛浴專家鼓勵國小開設「廁所課」,培養學生如廁禮儀。楊煥世攝

衛浴專家鼓勵國小開設「廁所課」,培養學生如廁禮儀。楊煥世攝

教育部擬將「翻修校園廁所」列為明年重點政策之一,已編列超過4000萬元預算改造環境。新廁所落成後,如何善加清潔與維護,是下一道關卡。

校園廁所該由誰來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解釋,高中目前大多安排學生輪流清掃;國中小除了清掃,還規劃融合廁所修繕與美感教育,將廁所視為校園環境教育一環,以此深化人文素養。

不過,近年愈來愈多學校選擇跟進歐美國家,外包廁所清潔工作。實施「勞作教育」、安排學生打掃廁所等環境逾50年,已掃出特色的東海大學,今年也在家長主張「我的孩子是來上學,不是來掃廁所的」、師生呼籲廢除等情勢下,研議調整這項傳統。

衛浴專家和第一線校長、教師,對此事持不同看法。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黃世孟,就鼓勵各校安排學生自己掃廁所,並強調「清潔和維護廁所,要靠後天學。」

黃世孟曾赴荷蘭旅遊,目睹一名女性從公廁衝出來,對著前一使用者大聲怒吼「你沒把廁所弄乾淨!」由此可見歐洲人如廁好習慣,及「己所不欲、勿施予人」的精神。

曾遭日本女大生批評「馬桶沒刷乾淨」,衛浴專家鼓勵中小學開「廁所課」

家庭和學校,都是廁所教育的重要場域。黃世孟回顧,他曾赴日本攻讀建築博士班,與當地年輕大學生合租房子,並輪流清掃廁所。當他拿短柄刷刷馬桶,約小10歲的室友直言「你這樣掃不乾淨!」接著挽起袖子,示範自己從小在家,被教導拿菜瓜布和抹布清理馬桶的方式。

日本的學校也重視廁所教育。黃世孟觀察,日本很多小學入廁前要拖鞋,掃除時,先從擦地板開始,再到清潔馬桶,都由學生分工完成。正是歷史悠久的如廁文化,讓日本從大車站到鄉間的廁所都很乾淨,給觀光客留下好印象。

鏡頭回到台灣,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分析,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漸增,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幾乎不曾掃廁所、刷馬桶。進到學校後,不懂清潔廁所的辛勞,更傾向亂丟垃圾,甚至什麼都往馬桶裡丟,造成設備阻塞和損壞。

張信務任教的新北市新莊國小,至今仍安排中、高年級學生輪流掃廁所。「自己掃,才能體會環境維護的重要性!」他觀察,當孩子實際拿刷子、長夾清廁所,發現特別難清的地方,就會回班上勸導「以後不要把這些東西丟進馬桶啦!」同儕壓力,是確保廁所整潔的最佳利器。

國小廁所示意圖。楊煥世攝

衛浴專家、國小校長鼓勵學生練習掃廁所,從中體會維護環境的辛勞。圖為國小廁所示意圖。楊煥世攝

致力改造縣內各校廁所的台東縣教育處長林政宏,正好畢業於東海大學,還曾拿下「勞作教育」第一名。他鼓勵台東縣各校自主決定廁所清潔方式,可以請外包單位,「但我相信,這(掃廁所)是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知道美的環境須好好維護,」林政宏強調。

然而,教育部近年鼓勵「開放校園」,掃廁所的教育意義,伴隨學生沉重的勞力負荷。張信務坦言,鄰近觀光景點,或提供民眾運動的校園,收假後往往廁所髒亂、垃圾堆積如山,孩子掃不來。為打造像樣的學習環境,他呼籲政府補助清潔費,每週一聘專人掃廁所,週二起再由學生接手維護。

黃世孟進一步說,清潔人員也能成為廁所教育的一環,入班示範如何打掃。他呼籲國小開設「廁所課」,低年級從維護自家廁所開始教起,到了高年級,則導入校園廁所保潔方式,讓學生邊做邊學。

當下一世代學生明白乾淨的好處,且知道如何維持整潔,台灣從校園廁所到公廁,除了有望擺脫令人卻步的命運,也可預見更好的公民社會。

(責任編輯:實習編輯莊蕙慈)

延伸閱讀

潘乃欣 潘乃欣

潘乃欣

親子天下記者

資深記者。分類控。希望教育能將每個人放進合適的角色、舞台,或創造獨特的分類,進而喜歡自己的樣子。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