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成他人期待的「自律」,是我們要的自律嗎?

【鄭婉琪專欄】傳統華人文化中,小孩被教導去融入這個社會秩序,成人則依其角色守其本份;然而以現代社會來說,這還是我們需要的「自律」嗎?在培養不同階段的孩子自律以前,我們應該先反思什麼樣的自律才能讓我們對著自己想要的樣子學習與進步。

從他律到自律?關於階段發展的一些觀念思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他律到自律?關於階段發展的一些觀念思考。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 一、不同文化下的他律與自律有什麼差異?
  • 二、為什麼要尊重個體發展?
  • 三、以自律為主的他律 V.S. 以他律為主的自律
  • 四、了解自己並非易事,青少年階段可能如何發展自律?
  • 跟著社會既有的期待,能讓我們變成想要的樣子嗎?

在教育與教養的知識裡,有一個廣被接受的觀念是:孩子在幼兒與兒童期時需要他律,而到青春期後則可以或是應由他律轉為自律。

這個觀念原初形成的背景脈絡是什麼?所要解釋與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個觀念本身對嗎?又,應用這個觀念時,怎麼用是適當的,什麼樣是不適當的?這些是我在教學現場常常提出來讓自己反思的問題。這篇文章,我提出我針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跟大家分享與討論。

一、不同文化下的他律與自律有什麼差異?

翻轉教育訂戶專屬

NT365元/年

享受無限的文章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下載、教育研習活動。

立即訂閱

已是訂戶?用以下方式繼續

延伸閱讀

鄭婉琪 鄭婉琪

鄭婉琪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沒有修過教育學分,自學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 關注「以學習者為主體」這件事,研究學習者的需求,再做自主學習引導設計、實踐反思。 年紀已過半百,希望十多年來在幼兒園與實驗教育現場的第一線工作經驗與故事,能在翻轉教育分享。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