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願意「再多做一點什麼」

在大眾的想象中,老師面對師生衝突可能會隨著經驗累積更游刃有餘,但面對現今社會風氣的改變,事實真是如此嗎?投身教育17年的蔡紋萍老師分享教育路上的百轉千迴,其中教育初衷與不被理解的兩難與悵然,令人動容。

教育的迴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教育的迴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教職已邁入第十七年,回溯細數這一路投身教育的種種,那些曾有過的熱血與溫馨、沮喪與糾結,點滴烙印在心,竟愈發地讓人感到悵然及迷惘。

先生任教於國中,聽他聊起一樁校內師生衝突,學生在上課時間走進辦公室拿起桌上電話,打電話給媽媽要求幫他帶眼鏡來學校,接著點起午餐,說著要吃什麼和什麼,要求媽媽一併送來。掛電話後,辦公室裡一名男老師上前詢問學生:怎麼上課時間走進辦公室,沒有知會報告任何老師就使用電話?學生一聽可能覺得要被責怪了,防衛心起,用高分貝音量答道:「我導師叫我來打電話的啦!」老師和學生都怒了,彼此接連高聲對喊:「你那是什麼態度?」、「啊你又是什麼態度啦?」⋯⋯學生負氣離開,男老師致電學務處協助處裡。

在班級走廊上的學生怒不可遏,看到老師出現,作勢要衝向他準備揮拳,被學務處行政人員攔下。男老師說:學生在上課時間進辦公室,沒喊報告也沒知會任何人就逕自撥打校外電話,通話前半內容叫家長送眼鏡來,覺得無可厚非本也就想算了,但後來把媽媽當點餐櫃檯,要求送外食進校,於是出聲詢問了解狀況,但一問,學生像刺蝟般地防衛和頂撞。

我聽完覺得揪心,這只是一件生活小事,但也是一件教育大事。裡頭有太多教育的引子和張力,可以猜想,要是訴諸媒體,標題一打,男老師很可能是要被廣大網民譴責的:為什麼學生不能進辦公室使用電話、難道只有老師自己能用;為什麼不能叫家長送外食、家長都沒意見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換作是我遇到,我也會納悶學生上課時間怎麼不在課堂上聽課,是翹課或遇到什麼狀況,畢竟學生課堂上落單行動,這是需要關注的校園安全問題。如果他喊聲報告打了招呼,老師的詢問其實是關心,擔憂學生出了什麼事?需要什麼協助?要致電家長攜帶物品送來,當然可以,但要媽媽奔波張羅買午餐帶進來,我會告知他:媽媽辛苦勞累為你張羅,但你不能理所當然地無限擴張,更何況學校有營養午餐。

老師想教導學生的是態度和禮貌,不論是對師長、對家人。

但這一切很容易被視為多餘和不被領情,但我以為,教育,就是願意「再多做一點什麼」。現今社會風氣很容易將師生或親師塑造成敵對關係,「老師管我就是找我麻煩」,劍拔弩張、動輒得咎。所以換作是我,我已不能也不敢確定,我會不會出聲詢問關切或制止,這其中的糾結思考,拉扯著投身教育的初衷,鞭策的同時並帶來恐懼,常讓人陷入兩難,在教與不教之間。

努力地教,除了要面對學生的高昂情緒、髒話問候或拳頭暴力、學生1999投訴後的報告,更慘的是勞神費心後的黯然心傷;但不教,我擔憂,這是我們的下一代,乃至後輩子子孫孫,未來涉足的社會吶!怎能退守、怎能不付出所有心力,在當盡力之處盡全力?於是,我是深深敬佩在面對像刺蝟的學生、不友善的環境下,仍然願意發聲多言多詢問多關切、多做一點什麼的老師們。教育的迴路,你我都各在一端,要努力走成一圈暢通不壞掉的線路。

教職第十七年,我仍在這兩難裡熬著⋯⋯。耳裡迴盪著〈冰雪奇緣〉動畫裡的歌詞唱著:路很漫長,別陷迷惘。

延伸閱讀

蔡紋萍 蔡紋萍

蔡紋萍

教師

現職教師,很多時候不覺得是在教高中生,自己才是學習者;任教國文,更多時候探索的,是文學與人生、是觀察與了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