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比賽找不到方向?請大膽且有技巧的模仿

號稱比賽達人,參加競賽經驗豐富的符敦國老師,分享了比賽找不到方向時的訣竅:模仿。他表示適當的模仿並非鼓勵投機,只是希望花時間、用心準備的作品,能夠因為「方向更準確」而受到評審的注意。在比賽中,為了要創新而做的模仿功課並不可恥,但若只是抄襲、模仿,本身卻無新意的作品,依舊是騙不了自己更騙不了別人的!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準備考試,大多數人給我的建議是:「你就多做考古題吧!做多了你就可以摸出門路了。」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做學問可取的方法,但卻可說是準備考試最有效率的方法。

這種模式也應驗在比賽裡,如果你看比賽公告但搞不清楚比賽的目的為何,打電話給承辦人也問不出個所以然,看幾份過去的得獎作品,大概就可以理出點端倪。

我參加比賽時,除了跟主辦單位密切聯繫,接下來一定會詳讀及分析過去得獎作品。而我很引以為傲的鳳凰樹文學獎(成大辦的文學獎,我參加的是劇本組)及倪匡科幻獎,分別得到第一名和第二名,事後分析得獎的重要原因,都是因為我作品回顧的功夫做得好。

以鳳凰樹文學獎那一次為例,當時我從未看過任何一齣舞台劇,也沒上過劇本寫作的課,我唯一的教材及範本,就是前幾屆的得獎文集。很多比賽在賽後都會很認真的把參賽作品整理成得獎作品集,印製成冊或是放在網站上。

除了看參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去看看評審的評語;評審的評語是活生生的好教材,他會告訴參賽者哪裡要注意、哪裡寫得好、哪裡有不足。通常看完幾本作品集,參賽者都會有 點概念該如何著手了。

很多名作家、設計師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都會說當年剛開始從事創作的時候,都從模 仿開始,名詩人管管就說,他會看報紙上的好詩,報紙上用什麼題目,他也用相同的題目創作一首,久而久之就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有所學,有所不學

從過去的作品集找方向,不是什麼特別的技巧,很多參賽者不用看我這本書也知道該這麼做,但在大比賽中常常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在下一屆會跑出一堆與上一屆得獎者概念相當類似的參賽作品;類似的作品變多了,創新性與新鮮度相對降低,當然難以受到注意。

所以要有所學,有所不學,而學或不學的準則,不妨看看我的另一個小故事。

在參加鳳凰樹文學獎前,我參考了好幾屆的得獎文集,發現一個有趣的狀況,不管是小說組、劇本組、新詩組,怎麼都在寫悲劇?整本得獎文集散發出濃濃的愁味、苦味、酸味。

寫的題材不外乎是同志故事(我沒有諷刺李安 《斷臂山》的意思)、臥底(我指的不是《無間道》)、都市的疏離、生死的探索、慾念的追求、男女情愛的糾葛還有更多的無病呻吟。

當時我雖然日子過得不大好,似乎也沒苦到那樣子,但這些作品讓我看得很辛苦,突然同情起評審來,想想這些年過半百、頭髮花了、鬍子白了的中文系教授,要看這些不過二十左右的小伙子傷春悲秋的說教,應該很痛苦吧!

所以我雖然參考了劇本的寫作格式以及表達形式,內容與主題卻選擇了與之前得獎作品風格完全反其道而行的喜劇來參賽,而評審在講評時,都對於「喜劇」這種「過去少見」的題材感到相當興奮與印象深刻。 

一般人都有「習性」,比賽的評審也不例外,參加比賽是一段跟評審溝通的過程(這些過程將會在第三章詳述)。參考過去得獎作品是為了找出評審習慣的作品表達形式與溝通模式,不過內容還是要創新才能取勝。

如果你抄襲過去的內容,只是換了種表達方式,評審不是笨蛋,絕對不會給你高分。「模仿是為了創新」,如果你腳步還沒站穩,不妨跟著前人的腳步走,別急著展翅高飛;當你摸清楚門路了,就請勇敢闖出自己的道路吧!

參賽迅速上手模仿歸納大法

參賽迅速上手模仿歸納大法

 

本文轉載自《比賽高手一本通》,布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符敦國 符敦國

符敦國

作家

從大三開始參賽生涯,參加了數十個個領域的比賽,獲獎二十多次,獎金超過百萬,堪稱比賽達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