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孩子帶到世界,那就把世界帶過來」澎湖校長的夢想與驕傲

澎湖有位國中校長,創下史無前例的紀錄:在澎湖群島最南與最北的國中都擔任過校長職務。最南是七美國中,最北是吉貝國中。在她經歷一次帶學生遊台灣後,下定決心,既然帶孩子走向世界不容易,那就要把世界帶來孩子身邊⋯⋯

「每個孩子的成就,都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只要吳憶如在學校的一天,世界就繼續走入學校。圖片來源:張大魯提供

「每個孩子的成就,都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只要吳憶如在學校的一天,世界就繼續走入學校。圖片來源:張大魯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金馬影后柯淑勤、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演員顏正國、火車達人黃仲平、民航機師王丰、旅行作家鍾一建、水晶球達人陳星合、作家夏霏、律師陳樹村、九天民俗技藝團長許振榮、爽文國中老師王政忠、宏昇螺旋槳董事長鄭正義、寄居蟹的挪亞方舟張孜維(重度身障者)、文學新詩作家楊書軒、同志諮詢熱線推廣部主任許欣瑞、電影《志氣》導演張柏瑞、倒立先生黃明正、旅日狀元料理達人周運昌、瘖啞扯鈴高手潘逢欣、雲門流浪者計畫楊蕙慈、3D列印機業者謝馨嬁⋯⋯以上近30人,遍佈各行各業,看似沒有連結,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曾接到同一位陌生女子的電話。

「您好,我是七美國中校長吳憶如⋯⋯」在一番懇談後,這些人接受了邀約,隻身搭飛機再轉船舶,到達澎湖七美國中,與百餘位師生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或工作領域的甘苦談。

帶學生去看世界

曾在七美生活、工作18年的吳憶如說,七美是離島中的離島,資源相對少,但很多孩子的才能不一定是表現在學業成績,而是對音樂、藝術、人文的潛力,他們欠缺的是一個指引,一道閃光。

「我們不想用成績霸凌孩子,每個學生都有強項,何苦逼在水裡的魚去爬樹?」

吳憶如嫁到七美後,從國中的老師、主任,一路做到校長。2007年,她決定做一件前所未聞的大事:帶著30位國三學生到台灣畢業旅行。

為了圓夢,她鼓勵學生每日存10元,存了2年,每人只存到2千多元,距離個人旅費8千元只有四分之一,吳憶如貼補欠缺費用後,一行人從七美來到台灣。 

吳憶如回想那段無法忘懷的時光,她說,七美沒有紅綠燈、斑馬線、天橋、地下道,孩子們到台灣後,不會過馬路,甚至不敢往地下道走。

五天四夜,孩子們參觀了101頂樓、搭乘生平第一次的台北捷運和火車,在台中烏日近距離目睹高鐵進站,這些體會都讓孩子回味一輩子。 

吳憶如決定長留七美後,開始思索怎麼做才能對孩子們最有助益。她募款邀請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到七美演出,而且請求紙風車搭設的舞台也要和台灣各地的一樣規模,不能縮水,「台灣本島的孩子看到什麼,七美的孩子也要看到相同的」。 

2009年6月18日那夜,七美國中擠進了1,200多人,鄉長致詞時驚訝的說,七美住民才1,500人左右,等於幾乎所有居民都來了!而且七美歷年的集會,就算國民黨送禮物鼓勵出席,也沒這樣多人。舞台劇謝幕那一剎那,吳憶如和夫婿抱頭痛哭,因為她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把世界帶到學校

信心有了,決定玩更大的,「我不能帶學生去看世界,但可以把世界帶到七美來。」吳憶如開始動用人脈,邀請各界傑出人士到七美國中分享,沒有人脈的就直接查電話打過去,幸好被拒絕的很少。 

這些人,最特別的是九天民俗技藝團的許振榮團長,他指定九天的台柱「瑪麗亞」等人,經常往返台中、七美,教導學生擊鼓、協助成立鼓藝團,一年後,七美國中的鼓藝團員獲獎無數,拿到全國第一。「學鼓後的孩子們,每個人都變得有自信。」吳憶如語氣滿是歡欣。 

七美國中有座鳥型的籃球架,已經豎立超過30年,幾年前因為操場的改建,本來要拆除,在吳憶如的堅持而留存下來。她說,它是全台灣唯一的造型,是每個七美國中師生的共同回憶,怎可以拆除?它是七美國中的地標。

因為珍惜致力保留七美文化的記憶,她也邀請在地藝術家許參陸、馬公樂器行負責人吳兆振,每週一天晚上到校教授有興趣的學生、家長、老師,基礎繪畫與彈奏烏克麗麗,藝文課程成功連結社區資源並融入地方特色。

「每個孩子的成就,都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吳憶如虔誠的說。只要她在七美的一天,世界就繼續走入七美。

七美國中有座鳥型的籃球架,已經豎立超過30年,幾年前因為操場的改建,本來要拆除,在吳憶如的堅持而留存下來。圖片來源:張大魯提供

七美國中有座鳥型的籃球架,已經豎立超過30年,幾年前因為操場的改建,本來要拆除,在吳憶如的堅持而留存下來。圖片來源:張大魯提供

不向命運低頭

不過,造化總是弄人!2015年吳憶如到中國北京參加研習交流,一次如廁後竟然無法起身。她回想:「瞬間自己以為是靈魂出竅,有意識但卻無法移動身體,連眼睛要往下看都不行,只能平視。」後來許久,漸漸恢復力量,但全身仍是僵硬,走路像機器人,眼皮也下垂完全睜不開。

返台後到醫院檢查,在門診被判別是「肌無力」,即刻安排住院全身檢查,「你是胸腺瘤,有點大,先開刀割除再化驗。」醫生一派平靜宣判。

手術後看化驗報告時,醫生卻有點支吾其詞,吳憶如瞄到電腦上有「cancer」這字,直接反問醫生:「是癌症?」醫師坦誠說道,是惡性胸腺瘤,但幸好是第一期,沒有轉移。 

出院後,吳憶如沒閒著,虛弱的她並不想被病魔打敗,但失去「正常力量」的她,親身感受到「give me a hand」的重要性。

「大家常在說,人生中總有過不去的坎,你以為眼前那一個小小台階怎麼會過不去,但真的就是過不去⋯⋯」四肢外表看不出異狀的胸腺瘤患者,最需要適時的「給我一隻手」的協助。

吳憶如語帶慚愧,之前總覺得無障礙設施不那麼重要,會覺得是為了法規、為了檢查用的,例如廁所內的扶手是要做給誰用?扶手做一高一低的,是浪費錢吧?但自己生病後,才發現這些設備真的非常重要。

「我現在與胸腺瘤共存了。」吳憶如說,每天上午是她最有精神、最有力量的時間,過了中午後會像正在洩氣的球,一點一滴的消弱,「重要的會議或行程,盡量排在上午完成。」

2018年,吳憶如調回白沙鄉鎮海國中,對重症的她而言,如果要緊急就醫,比起七美相對方便許多。鎮海國中學生人數不到30人,身為校長的吳憶如仍將她在七美國中的使命複製:「不能帶學生去看世界,但可以把世界帶到鎮海。」

她持續邀請各界人士到學校分享人生經歷,也更大膽的帶學生們到台灣其他國中做城鄉交流、參訪科技公司等。吳憶如說,在教職生涯已經邀請百位以上各行各業的生命鬥士到學校演講。 

吳憶如自己十分喜歡聽演講,一場60~90分鐘的分享,往往濃縮了分享者堅持一生的人生智慧及近身接觸的深刻回憶。學生們聆聽後,只要有一、二位獲得啟示進而改變人生,都是件美好的事。

「在我有生之年,不一定看到他們未來的人生改變和成就,但只要我還在,我就會持續做下去。」

 吳憶如曾邀請台灣冬奧雪橇選手連得安演講分享生命故事,沒想到一位學生葉孟喆被影響了,他在沒有雪地的台灣,靠著在草皮練習,終於獲得2020瑞士冬季青年奧運會單人雪橇、雙人雪橇以及跨國的接力雪橇賽資格。「我看到這位孩子人生的改變。」吳憶如語調激動。

反覆締造創舉

吳憶如反思:規格化的學校課程,教導孩子遵循著代代相傳的價值觀,長大後塞入一個競逐名利的框架,卻讓身為人最基本的價值被淹沒,這樣是對的嗎?有機會讓孩子成為名副其實鎮守海疆的海之子嗎?這些問題很艱難,可能吳憶如窮自己一生也無法找到答案。

「心思轉動,讓心中湧出信念與實行的勇氣,就讓海洋成為澎湖孩子通往世界的大道!」

這幾年,吳憶如「愈玩愈大」,她提出「造舟追夢、揚帆鎮海」計畫,獲得安麗希望工場基金會贊助150萬元基金,2019年帶著6名學生,由香港帆船教練訓練並陪同,完成4天3夜從香港駕駛42呎無動力帆船到澎湖馬公的壯舉。

「動心起念是:我想讓學生『從世界看澎湖』。」吳憶如說,為什麼人類要航海?明明在土地上生活得這麼安穩,為什麼要去海上冒險?澎湖的先民為什麼願意渡過黑水溝?先民的感受是什麼?「學生們在這次的航程可以找到答案 。」 

問她,妳不害怕嗎?「我去就是不要讓學生害怕。」

香港的教練佩服學生們,說這是一個不簡單的遠航旅程,也不是一般玩帆船就會完成的冒險之旅。在台灣有如此長航經驗的人,應該不超過200人。肯定的是,他們是第一間完成這個旅程的學校,也相信是最年輕的一批台灣長航航員,這應該要寫進他們的人生履歷中。

2022年,吳憶如再度請調至吉貝國中,她坦承:疫情的這兩年,她一度想離開杏壇,但終究還是心心念念澎湖的孩子們。疫情總會過去,但孩子的夢想不能停。 

訪談的這日,吳憶如很高興先說一個夢想:「我又看到一個校園藝術祭的計畫案,我來寫提案,如果成了,想要邀請金曲台語歌王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到吉貝的海邊完成藝術活動連結美感教學、社區群體的小型音樂會!」

我心中浮現她常講的那句話:我不能帶學生去看世界,但可以把世界帶到⋯⋯吉貝。(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張大魯 張大魯

張大魯

部落客

上個世紀的過氣部落客。什麼?什麼是部落客。它就像錄音帶一樣,一個被淘汰的商品。對,張大魯就像錄音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