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起頂大多系不看國文成績,少子化下誰先被犧牲?

明年學測將有不少考生棄守國文?112學年度申請大學參採科目公布,台大多個理工科系不再參採國文,少子化下國文成為第一個被犧牲的主科。國文老師擔憂孩子的語文表達力會更差;家長則質疑,學生花太多時間背誦古文、冷僻生字,國文教育是否已與現實脫節?

112學年度申請大學參採科目公布,台大多個理工科系不再參採國文。Shutterstock

112學年度申請大學參採科目公布,台大多個理工科系不再參採國文。Shutterstock

「我對台大很失望!放棄國文等於放棄了人文素養,未來工學院畢業生寫的論文,恐怕更難讓人看懂」,北一女中國文科老師區桂芝表達她的擔憂。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公布112學年大學繁星推薦暨申請入學招生參採科目,熱門的台大工學院六系中僅醫學工程系、土木系仍參採學測國文,其他四系均減為只採英文、數A、自然三科。

事實上,在學測新制改為五選四(五個考科至多採計四科成績)之後,理工科系最先放棄的是社會科,接著被廣泛討論的就是國文科。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王潔說,清大早已實施申請入學五選三(數、英、自),早就不採國文,因為怕五選四造成招生門檻太高、缺額太多,加上校內科系以理工類為主,不採國文是一種「不得不的權宜措施」。她直言,少子化風暴下即使是頂大,「若堅持五選四必然造成缺額,幾乎沒有哪一所學校敢這樣做。」

111學年曾因新制上路變數多,第一波申請入學連頂大都未招滿,名額回流到分科測驗,最後仍有不少名校出現缺額,因此今年各校在制定招生策略時,顯得更保守和打安全牌。根據甄選會公布資料來看,112年各大學參採的學測科目,有明顯減少趨勢,採兩科的校系數大幅增加,採三科、四科的校系數則比去年減少。

選英文棄國文?看哪科與學系核心能力最相關

為何優先不被採計的是國文而非英文?北部某國立大學教授私下表示,目前各大學多有透過校務系統做研究,檢視各種招生管道下,哪些篩選標準與入學後表現較相關。再加上學測科目實施五選四之後,每個科系必須做選擇, 了解哪一科所測量出來的能力,與系上學生的表現「最不相關」,甚至出現負相關,也就是「入學時成績好、畢業總成績反而變差」這種可能性。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宏仁就公開留言表示,十多年前已發現學生入學國文成績與畢業總成績是負相關,顯示中小學國語文教育出了問題,並沒有教學生邏輯、思辦和寫作,進了大學後教授得重新教起。後來系上討論決定申請入學不必採計學測國文,目前採計的依序是社會、英文與數學。

相較於國文,不少科系分析結果顯示,英文科與總成績的正相關較高,因此近年陸續決定不再參採國文,但台大、清大對外均強調,不參採國文不表示不重視人文素養

王潔說,清大內部研究顯示,國文好的學生考進來後,與畢業成績是正相關,因此清大仍很看重新世代的語文表達力,加上新課綱強調閱讀理解力,要能看懂長文,並具瞬間抓出重點的能力。她也認為,即使不看國文科的學測分數,學校仍可透過高中生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及自述等,來評估學生的中文素養,因此國文仍然很重要。

「國文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考試,回到學科本質來看,國文是閱讀理解、文學鑑賞和書寫表達力的展現」,高雄市鼓山高中校長廖俞雲說,國高中都訂有自己的教學目標,並不會因為大學採不採計,就改變教學;何況細看這些簡章,「不參採不等於沒有設門檻」,例如國立大學多設有國文均標的門檻,過了之後才有所謂參採問題,她仍會提醒學生不要輕易放棄國文。

已教了二十多年國文的區桂芝也說,學生若太早放棄國文,只會侷限自己未來的科系選擇,且萬一到了高三想轉向,短期內語文程度無法惡補起來。她感嘆,國文科早被邊緣化及汙名化,學生常說「國文好難啊」,程度已經比過去差,加上國內考試一向引導教學,未來大考若再不重視,這世代的孩子國文程度只會更差。 

家長期待,重新定義國文的應用與教法

「今天的中文教育應該重新定義,從目標、應用、內容全面重新思考,在 Google 這麼方便的年代,我們該有個怎樣的中文教育呢?」醫師兼作家與親職教養專家蔡依橙在臉書提出反思,他說「當小孩國文考不好的時候,父母可以拿考卷自己來寫寫看,能答對幾題」,發現「古文題很多我從來沒看過,白話文常問其中一個字是什麼意思,我都沒辦法」。自稱是聯考時代「既得利益者」,目前寫書、經營數幾萬人粉絲專頁、寫部落格文章,但幾十年後再寫國文考卷卻挫折滿滿,因而質疑「似乎有個神奇的學用落差。」

作家羅怡君也從國中生家長角度,看頂大理工科不再採計國文的爭議。她說,國文科考試沒有範圍、最難準備,如果從投資報酬率的功利考量,不用考的確國文令家長和學生都很開心;但她認為國語文能力不是不重要,而是目前文言文的教法讓學生難以吸收,只能靠死背,完全不理解意義到底在哪?

「如果高中國文的教學內容與測驗評量出來的能力,多數與學生上大學後的專業發展沒什麼關連,此時必須認真審視的問題是,我們的國文教育有沒有跟上現代社會?教學與評量有無少了什麼重要元素?又該如何改善?」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學教授,語重心長點出大學端最務實的考量。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