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人願意與世界溝通的熱誠,擁有超越托福滿分的英文能力

北歐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因為捐贈疫苗給台灣,又是台灣辦事處「掛牌」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引發台灣人對這個國家的好奇。本文作者旅居立陶宛,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替台灣揭開這個歐洲國家的神秘面紗。

立陶宛人願意與世界溝通的熱誠,擁有超越托福滿分的英文能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立陶宛人願意與世界溝通的熱誠,擁有超越托福滿分的英文能力。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其中,為何立陶宛除了母語之外,全民普及的英語力也令人驚豔,並非崇尚超前部署的英語測驗,而是各行各業的升斗小民都願意用英文對外溝通、合作與成事,也值得正在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參考。

因為擔心送家具與組裝的師傅不會說英文,所以,在約好到貨時間後,我模擬了各種可能的情境,需要的溝通事項與問題,先查好翻譯,存起來,屆時可以很快找到。結果,對方一來,開口就是英文,把我事先準備好的立陶宛文翻譯,全用英文說了出來。

檢查及安裝網路的工程師來臨前,我更擔心對話中有很多專業行話,翻譯程式也翻不好,所以還找了個英文很好的立陶宛熟人幫忙,以便詳細地雙向溝通。結果,工程師的專業、對客戶可能會有的問題的理解,加上他的英文能力,很清楚我的問題與需求,我的立陶宛救兵幾乎派不上用場。

超市的送貨大叔漏了一袋蝦子,我看說明,貨品有問題時,可以直接跟送貨的人反映。但是,我發現時,他已經離開。雖然有他的手機號碼(先前他有傳快要抵達的立陶宛文簡訊給我),但我不確定他能否講英文。我想,那就算了吧。沒想到,一個小時後,他再度按了門鈴,透過對講機,清清楚楚用英文自我介紹、道歉、解釋先前漏了物品,現在送回來給我。

在診所的櫃檯,預約下次回診的細節。我看接待的小姐有點遲疑,就拿起手機,自言自語地用英文咕噥說,我來找翻譯。「喔,我聽得懂,我只是在確認電腦裡面的時間,」我大大鬆了一口氣,因為醫學相關的內容,實在不容易溝通,又不得出錯,很怕得要輾轉經過幾個人才能處理完。

常在這樣,我擔心語言不通又難以比手畫腳解釋,該怎麼辦時,對方出乎意料地用英文解決了我的問題。

要轉型走向新時代、新世界,立陶宛普及的英語力,是一大利基,也讓很多人驚艷。

立陶宛驚人的英語能力

世界上沒有全球人口的全民英文大會考可以互相比較與認證,所以很難有百分百又時時更新的公正數字,來形容一個國家的英文能力,但是我所能找到的官方、國際組織的統計與推測,跟我的經驗相符。

在跨國教育機構英孚(Education First,EF)的二○二一英孚英語能力指數(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中,立陶宛在總計二百多萬受試成人的一一二個國家中,排名二十四,被分在「高度熟練」組裡。

立陶宛投資局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在2021年推測,年輕專業人士中,有85%可以用英文溝通無礙。歐盟統計局也指出,在2016年時,有95.6%的立陶宛人,可以講至少一種外國語,英文是大宗。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台報導,在維爾紐斯市中心的 Beardland 理髮廳,雇用的設計師都是外國人,他們都不會講立陶宛文,但是跟本地客戶溝通,完全沒有問題。

在這裡提到立陶宛人的外語能力,並不是要鼓吹英文,也不是要談雙語教育,更不是媒體常有的他山之石或成功學;每個國家都面臨不同的處境,適用不同的語言與教育模式。

在立陶宛,相鄰的國家都使用不同的官方語言,他們選擇英文作為能夠跟世界最多地方接軌的橋樑。令我佩服的是,踏上這座橋樑的人,完全不浪費為人橋接的機會;而來不及踏上這座橋樑的人,在橋的這一頭,也很努力地嘗試與橋的那一端溝通,甚至不會講英文也能通。

立陶宛人的第一語言就是立陶宛文,到處都聽得到,他們並沒有要用英文取代母語。這個國家在戰亂與外敵侵略中,費盡千辛萬苦才守住、傳承母語,不會為了英文而偏廢自己的語言。那麼,他們是怎麼讓外語發揮幾乎沒有落差的溝通力?

我把握機會詢問了我所遇到不同背景與工作的人,也找了些研究與報告,想知道為什麼立陶宛人的英文好。

不用超前部屬,小學開始學的第一外語:英文

我問到的每個人都說,他們主要就是在學校裡學,而不是「超前部署」從小去上英文補習班,一路超前學校的進度。他們從小學,就要學第一個外國語言,最普遍的選擇,就是英文。

我曾多次遇到十多歲的孩子,英文也應答如流,還以為,是不是教材的內容有什麼不同。所以,我特別到學習類與參考書籍最大的書店門市,看了學生各年級的英文練習本、參考書。但語言沒有捷徑,該打下的基礎,像是單字、文法都一樣,所以就教材內容而言,沒有太大的差別。

有趣的是,我發現用來準備參加國際英文考試或英語檢定的書籍非常少。店員說,不是沒有賣,只是剛好沒貨了。我想,是不是市場太小,沒有很多人需要刻意惡補練習,還是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已經足夠應付外界的考試?

真正不同的,是學習的方法與情境。他們都提到,練習的機會很多,要會讀也要會說。

他們在學校學外文時,有很多模擬的情境。例如,模擬他們去逛超市,會遇到哪些貨物,以及購物流程、常見的問題與互動;或者,用外文介紹家裡的家具,包括家具的名字、用途、材質,以及家具與家人相關的故事。在這些模擬中,也同步學到了自己與國外的文化、民情有什麼不同。學語言也學跨文化理解力,在外語還沒有那麼流暢通曉時,至少還可以透過猜測、揣摩上下文,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對方。

另外,在 OECD 針對全球青少年進行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與調查中,有近八成的立陶宛學生指出,當他們在學語言時,如有需要,老師們都會提供額外的幫助,這個比例超過了 OECD 的平均值。

世界銀行則肯定立陶宛的教育普及,並且有一定的品質。立陶宛的國民教育是十年,從七歲到十六歲,之後,只要學生的能力夠,被認為是夠好的學生,就可以免費接受公立的高等教育。所以,立陶宛超過五成的年輕人有高等教育學歷。立陶宛完成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也在歐盟名列前茅。立陶宛十五歲以上人口的識字率是100%,十五歲時還在學的比例超過歐盟的平均值,輟學的狀況比在歐盟其他國家少見;這讓他們留在學校,自然也會繼續接觸外文。

在國內外都有充分使用英語機會的環境

不管是什麼語言,無論天分如何,都需要實地使用與練習,都是愈說才能愈流利;立陶宛人的生活型態,恰好有很多這樣的機會。

他們的很多標示,從招牌、菜單、地標、貨物的標示到網站,甚至手機裡的 app,都有英文,甚至更多外文版本。對外國人而言很方便,要服務外國人的本地人,也因此常有接觸與使用的機會。

立陶宛人很常出國,因為歐洲有很多小國,常常開車一、二個小時,就到了另一個國家,而這些國家都使用不同的語言。例如,立陶宛的鄰國分別是使用拉脫維亞文、俄文、白俄羅斯文與波蘭文,此時,英文就成了最容易互相溝通、經常使用的語言。

新生代的學生,也很流行出國交換學生,一去至少好幾個月,衣食住行育樂都要用英文。這讓他們有更深入、沉浸學習語言與溝通的機會。

即使不出國,就在立陶宛境內,也會遇到許多外國人。根據立陶宛旅遊局的統計,在疫情前,2019年,立陶宛共接待了194萬名外國旅客,平均每人至少停留三天二夜。所以,平均每天在立陶宛境內就有一萬六千名觀光客;在旅遊旺季,觀光區、市中心、主要城市及大學附近的比例更高。我自己也留意到,幾乎走到哪裡,都會聽到有人說英文。但立陶宛人可不只聽到英文,他們還要服務這些旅人,有更多操練的機會。所以,就算是在餐廳打工的中學生,也很容易遇到觀光客,一次一次地磨練下來,能夠跟他們對答如流、應對無誤。

立陶宛人包容度高,尊重多元文化,這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外文。我特別留意到,搭計程車時,至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司機原來就在聽英文歌曲專輯,即使是立陶宛文的廣播節目,也是放英文歌曲。無論是大叔還是小鮮肉,他們所聽的歌曲,往往跟他們看起來的年齡相符,我相信這是長期的習慣與喜好。

立陶宛人的溝通熱忱,超越托福滿分的英文

所謂的能使用英文,並不一定是非常流利、文法或用字多麼精確,或是發音多麼漂亮。在一般的生活情境中,只要願意聽、嘗試說,即使說到一半停頓、要想想用字、打結,也無礙溝通。

我的髮型師歐嘉,從白俄羅斯「投奔自由」到立陶宛生活。她總是自認她的英文說得一點都不好,而且還常常會跟俄文與立陶宛文混在一起。但遇到我的單字級立陶宛文,她還是只好用英文跟我溝通。我體驗到的,是她願意一直用不同的字句、比喻、圖片、或是抓著我的頭髮跟她的頭髮示意、解釋她打算怎麼做、會產生什麼效果,確認從髮色到層次、從當天到三個月後,我可以預期的樣子,是否符合期待。甚至,還會擠出些非關工作、跟心情相關的話,像是「我決定先不問妳,就幫你吹個波浪大捲,等等出去享受星期五的陽光!」

這樣的精神與穿透力,讓人印象深刻與感動,超越托福滿分的英文所能達成的理解與共識。

立陶宛有很多人有類似的溝通熱忱,讓我發現,跟不會講英文的人講英文,好像也能通。

從店員到計程車司機,很多人嘴裡說自己不會講英文,但其實很努力地用所知不多的關鍵單字,甚至只能比手畫腳加上表情,用力溝通。奇異的是,無論是開玩笑、解釋複雜的情境、或是對方想到比我的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時,我們竟能相互理解,完成一件件事情。

因為工作需要,我在十多個國家長短停留,與數十國人民接觸的經驗中,最痛苦的,不是語言不通,而是遇到明明能夠流利地說同樣的語言,卻態度冷淡,或是把耳朵關上的人。

立陶宛人的英文,真的讓我驚豔。即使遇到不會講英文的人,也可以用英文跟他們溝通、合作與成事。這是這個國家三十多年以來,持續轉型與進步,讓世界看得見的一大助力。

*本文摘自閱樂國際文化出版《不只有巧克力 你想知道的立陶》,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雙語教學研習+資源推薦

教師在職期間,除了每年應依規定完成時數認證,老師們也能針對自己想精進的需求選擇教師研習。翻轉教育也邀請臺灣雙語教育師資培育舵手——臺師大副教務長林子斌教授,與國小教師劉學蕙老師一同講談雙語教學課程設計與實踐,歡迎一同線上共襄盛舉(研習結束訂戶可線上看回放)

雙語研習:教出雙語力-雙語課程設計與實踐

2022年10月14日(五)教師線上研習「教出雙語力-雙語課程設計與實踐」 講者:臺師大副教務長/臺灣雙語教育師資培育舵手林子斌、桃園市文化國小教師劉學蕙

《翻轉教育》除了關注雙語教育政策的最新資訊,也提供教學現場老師們的教學經驗分享。歡迎加入翻轉教育365,無限暢讀所有文章、無限次下載教學資源,並享有免費報名「翻轉教育365研習活動」每年至少6場線上研習資格。 

延伸閱讀

楊寧雅 楊寧雅

楊寧雅

作者

台大財金系學士、台大新聞所碩士。曾任財經雜誌主編、Fortune 前50大企業、台灣前10大集團高階主管等職務,曾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卓越新聞獎。現旅居國外,專長國際新聞、企業併購及品牌行銷溝通、永續發展、非營利組織等領域。對於旅遊與跨文化溝通有濃厚興趣。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