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歷程 聽聽第一屆108課綱的家長怎麼說

隨著大學入學的分科測驗放榜,考生普遍相當滿意考試結果,卻也出現不少「學習歷程有何用」的聲音。一位家中有第一屆108課綱考生的家長王慧敏,就整理孩子經歷了3年的學習歷程及近3個月申請入學的過程,從學習歷程是什麼?到社團表現該如何選擇?跟大家分享一路走來的經驗談與心路歷程。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身為第一屆108課綱的高三考生家長,經歷了3年的學習歷程及近3個月申請入學的過程,在沒有上傳任何才藝檢定證明,也沒有花力氣大幅修改前兩年作品的情形之下,小女申請了台大、政大、成大三所大學的歷史系,皆蒙錄取,其中有兩所為正取第一名。

針對最具爭議與質疑的「學習歷程」,想在此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經驗,希望給正在焦慮中的同學與家長一些幫助,能平安順利的度過人生這至關重要的關鍵時刻。

學習歷程是什麼?

學習歷程其實就是舊制的「備審資料」,舊制是在學測成績放榜以後,學生才開始急就章的準備備審資料,而學習歷程是將兩個月的備審期間延展為三年,也就是從高一就開始,就將平日在學校裡的學習成果放進資料庫中,慢慢存起來。到了申請大學的階段,就根據大學端所提供的「備審資料指引」,上網去勾選材料就可以了。

目前升大學的入學管道主要是繁星計劃、個人申請及分科測驗3種:

  1. 繁星計劃主要是根據學測成績及校排名次錄取學生
  2. 個人申請則是根據學測成績+學習歷程+面試來錄取學生
  3. 分科測驗是根據學測的國英數成績+分科成績來分發

所以只有透過個人申請管道入學的才會參看學習歷程,其他兩種(繁星和分科考試)都不會參看學習歷程。

學習歷程不是才藝競賽

有一位媽媽帶著她剛上高一的孩子去找鋼琴老師,說要讓孩子學鋼琴:妳只要教他鋼琴檢定的曲子就可以了!這位家長以為在學習歷程裡放很多才藝檢定證書,就能讓她的孩子進入理想大學。

讓孩子去受這種苦,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學習歷程是呈現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經歷,主要是與課業有關的內容,所以它不是一個才藝競賽,並不是檢定證書愈多愈好,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學校的作業和報告上

如果一定要有檢定證書的話,那就去考英文檢定吧!因為很多科系都需要有好的英文能力,不論是多益、托福或是全民英檢都可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高中3年期間得到的檢定成績才有效,高中以前的檢定成績都不算數。而且每一種英文檢定都是有時效性的,比如多益的有效期限是2年,所以如果高一去考,可能到高三要申請大學時已經失效了,最好是高二、高三時去考。

小女就是在高三期間去考了多益和日文檢定,因為讀歷史系要看很多外文資料,所以也需要有外語能力,政大歷史系甚至有英語面試,學生需要具備一定水平的英語能力。

學習歷程對文筆不好、不愛讀書或偏鄉無法補習的孩子是否不公平?

很多人以為學習歷程就是要寫很多很多的文字,一定要交出非常漂亮的研究報告,所以沒錢補習、學才藝、請家教的學生就交不出令人驚艷的作品,在申請入學的條件上是不是就吃虧了呢?

其實,學習歷程主要是體現學生3年來探索興趣的過程,在選擇作品主題的時候,要考慮的不是教授喜歡什麼?而是學生喜歡什麼?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親自動手去做。

舊制的備審資料只能以文字呈現,但是學習歷程是上傳到雲端,所以形式上更多樣化,如果不喜歡作文章,也可以用多媒體呈現。如果喜歡生物,不一定要上網找一大堆資料剪貼拼湊,你也可以養幾隻蟲子,作觀察記錄,並寫下自己的心得,後者會更容易吸引到教授的眼球,並得到他們的青睞。

108課綱的必修學分減少,增加了選修課程還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沒有老師,學生可利用此時段做自己喜歡的專案。

小女和同學一起作了一組關於古文明的桌遊,可以藉著玩遊戲的過程了解古文明歷史,內容和遊戲規則都是她和同學自己設計的。她把這套遊戲的制作動機、過程與心得放在學習歷程裡,在面試時,有好幾位教授對這組遊戲流露出高度的關注。

也有同學在自主學習課堂中畫動物圖鑑,因為她對生物很有興趣,而且喜歡畫畫,她每堂自主學習課都在畫,畫了整整一學期。

這也是新制優於舊制的地方,舊制的狀況容易在兩個月內急就章的弄出一些「自以為教授想要看的東西」,而新制是有一學期的時間,慢慢精心打磨你的作品。

在自主學習課時,甚至可以向校方申請外出,到外面去蒐集資料⋯⋯甚至音樂、美術、家政作品也可以經過老師認證後上傳。我聽說,牙醫系需要手巧的人,如果對牙醫系有興趣的同學,就可以考慮上傳你的手作成品。

所以,學習歷程的製作不一定需要花大筆錢財,才能打造出一份完美的研究報告,生活當中就有很多素材可以擷取,更可以以各種你擅長或喜歡的方式去呈現。

一、二年級的作品不夠成熟,不夠好,需要到高三時重作嗎?

很多同學,到高三時,回頭看一下高一、高二時的作品,覺得不太理想,不成熟,擔心交出去,會影響成績,但是學習歷程的檔案上傳是有期限。

比如,高二就不能再打開高一的檔案進行修改了,所以很多同學,到高三時就會把存檔拿出來大修大改一番,再重新上傳到高三的檔案裡,這樣無形之間增加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負擔,所以不建議這麼做,原因有以下兩點:

  1. 每一份努力過的報告都是最棒的,只要在進行的當下盡心竭力,就不會留有遺憾,不需要再重覆花心力回頭去彌補它,如果學習歷程還要搞得像之前作備審檔案一樣疲累,那就失去學習檔案的意義了。
  2. 教授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學習是一個過程,一定是從不成熟到成熟,他們能夠體諒的,況且高一的成果不正好襯托出你高三的成長與蛻變嗎?

小女從學測後就一直和同學玩得很開心,除了每天花時間為面談作準備,她沒有再花時間去改以前的作品。

起初也是有點為她擔心,小聲的問:「妳不需要改一下以前的東西嗎?」

她說:「我每一份報告都是用心去做的,都是最好的,不用改。」

現在從結果看起來,她是對的。

可以臨時改變申請的科系嗎?

如果,高中時期的預備都是朝著某一科系進行的,但是後來臨時想改申請其他科系,卻來不及預備相關的備審內容,怎麼辦呢?是不是一旦決定了就無法改變了呢?

小女有一個同學,原本是聽父母的意見申請法律系,但是學測過後決定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申請中文系。

但是她過去上傳的學習歷程都是以法律系為目標,在過去兩年半中上傳了許多資料。所以她盡量挑選方向比較接近中文系的檔案上傳,然後在自我簡介上,誠懇的說明自己原本是想申請法律系,但是後來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改讀中文系的過程,後來,成功獲取彰化師範大學和中山大學兩校的中文系。

因為社會組都是讀地理、歷史和公民,各科系之間還是存在著某些共通性的,所以即使臨時想申請不同科系,先前所做的作業和報告也不會完全沒有用,重要的是每一項上傳的作品都要認真、用心。

社團表現

108課綱開始以後,學校的社團招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學術性的社團,比如生物研究社,醫學研究社,模擬聯合國、數學社⋯⋯等,擠滿了人;其他團康、娛樂性的社團如球類、音樂、舞蹈⋯⋯等卻招不到學生,面臨倒社的危機。

原因是,學生想把申請科系的相關社團表現,也放進學習歷程中,以增加錄取機會,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原因如下:

  1. 首先,很多科系是不參採社團表現的。
  2. 其次,即使參採社團表現,也是在看你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策劃、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在看你的學科能力。

小女參加學校的日本文化研究社,就曾因招生不足,面臨社團倒閉的命運,但是經過她們的努力,成功的挽回社團的命運,還有幹部們一起策劃迎新、社團博覽會、校外活動⋯⋯等讓她和同學們都得著了寶貴的經驗,這些都豐富了她的人生經歷,並且放進了她的學習歷程中。

所以,就讓孩子們去選擇他們有興趣和喜歡的社團吧,即使只是花時間打打球,和隊友們一起合作打拚的經歷,也是教材課本所無法給予的。

有研討會的講者抱怨,會後常常沒有學生問問題,而是全部排隊來找他合照,以放在學習歷程中,證明他們有來聽這場演講,這樣作是大錯特錯。

重要的是你在這場研習會中學到了什麼,而不是在乎講者是誰,也不必照相存證,學生應該要做的是,寫一篇你在這場研習會所學習到的心得。

身為第一屆108課綱的學生、家長心路歷程

身為第一屆108課綱的學生、家長、高中和大學端,在許多未知和不定的情況下大家都是焦慮的。

原本家教老師想趁暑假提早教數學,但是每一學期的課本都是開學前幾天才印好的,所以沒有辦法預習。

起先老師們也不知道學習歷程到底是怎麼個運作法,高一開學時,幾乎每一科老師(包括家政、美術⋯⋯)都會說「這個可以放學習歷程喔!」慢慢到了高三,大概有些概念了,老師開始拿出學妹的作品說,「妳們看人家學妹做得多好!」這叫高三學生情何以堪。

高三下,學測考完以後,突然送來一本「學習歷程範例」不知道是要給誰看的?令人哭笑不得;在答案卷上簽名的新制度,少簽一次就扣一級分,而每差一級分,名次就大為落後,抹煞了多少孩子3年來的辛苦學習。

與其說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還不如說我們是走在一片地雷區,在莫名所以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被炸得粉身碎骨,以自身的血淚為後來的學弟妹們開路。

基本上,我個人對學習歷程是肯定的,孩子們不必再整天關在教室裡死讀書,而是可以盡情探索開發自己的興趣,改革的過程是痛苦的,代價是慘痛的,但相信在一次次經驗以後,未來的孩子們能夠愈走愈穩,愈走愈好。

註:以上分享純粹是我們個別的經驗,難免不盡完善,若有疑惑,請多與校方溝通討論,以免貽誤孩子的升學大計。

全文轉載自 Amy Liao 臉書社團貼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王慧敏 王慧敏

王慧敏

台中高中生家長

家庭主婦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