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手世代 逾萬青少年 去年涉詐欺

柬埔寨詐騙案猖獗,而近年國內詐騙集團也將觸手伸進年輕族群,去年台灣有超過一萬名青少年犯下詐欺,人數是八年前的2.6倍;詐欺取代毒品成為最常見觸法類型,許多少年淪為「車手世代」。

青少年犯罪人口率增加,犯下詐欺、毒品或傷害罪的少年,進出少年觀護所和矯正學校。聯合報記者胡經周攝

青少年犯罪人口率增加,犯下詐欺、毒品或傷害罪的少年,進出少年觀護所和矯正學校。聯合報記者胡經周攝

去年青少年嫌犯 詐欺24%占比高

警政署統計,去年查獲青少年(十二歲以上至未滿二十四歲)嫌疑犯4.2萬人,涉詐欺占比24%最多;本報彙整數據發現,二○一四年涉詐欺青少年嫌疑犯僅三千七百八十一人,去年暴增為一萬零十六人,首度破萬人創歷史新高。此外,去年疫情蔓延導致社會活動減少,詐欺嫌犯人數卻不減反增,較前年微幅增加八百五十七人,顯示詐騙集團不受疫情影響,持續透過網路吸收少年。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所教授鄭瑞隆指出,少年多半為詐欺車手,騎車去提款機領錢,「用最快速度將受騙者匯入的錢提領出來,經過漂白、洗錢或匯至國外,最後轉到主謀的帳戶。」也有一些少年打電話假裝求救,騙取金錢。

青少年詐欺圖表青少年涉詐欺連年增加。聯合報提供

未滿18歲犯詐欺 被查獲刑責較輕

他分析,詐騙集團吸收青少年是因為「刑事責任不同」:如果詐欺遭到查獲,法官論罪科刑時,未滿十八歲的少年刑事責任會減輕,量刑和裁定會得到較多寬容,採取教育輔導為主的處罰方式,即使感化教育也僅一至兩年,「其處罰力度與人身自由拘束的程度,與成人相比差很多。」

桃園市私立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觀察,近年青少年詐欺增加與社群媒體渲染有關,有詐騙集團在「抖音」貼出賓士車廂塞滿千元大鈔短片,寫著「想賺錢嗎?請密我」,並利用話術如「初犯不會怎樣」,許多缺錢少年因此掉入陷阱。

台北市資深少年隊警官表示,青少年想賺零用錢,加上同儕慫恿而做詐欺;成人車手被抓一、兩次就會評估風險而收手,詐騙集團轉而吸收青少年。他說,詐騙集團在網路刊登訊息,佯裝為負責收錢的正常工作,廣告詞千篇一律「輕鬆好賺,一天可領三千到五千元」,讓少年趨之若鶩。

父母忙疏於管教 同儕間互相引介

嘉義市警局少年隊表示,依偵查實務統計分析,少年淪車手或詐騙集團成員,多數是受金錢誘惑、同儕影響、互相引介,及父母忙於工作,對子女疏於管教所致。

少年隊警官強調,多數青少年犯行後,雖知道從事非法工作,卻因同儕壓力或不了解事情嚴重性,因此繼續詐騙;須從教育與宣傳入手,讓青少年了解後果,才能杜絕青少年加入詐騙集團。

(本文授權來自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林奐成 林奐成

林奐成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記者

廖炳棋 廖炳棋

廖炳棋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記者

李宗祐 李宗祐

李宗祐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