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失能 高社經家庭 孩子也淪陷

據統計,台灣青少年嫌疑犯人數八年內增加百分之十六,犯罪人口率攀升百分之四十七,在經濟富裕國家中罕見,尤其相比美國、英國官方統計,近十年來十至十七歲少年的被逮捕率與逮捕件數都減少五成以上。

台灣青少年犯罪人口率攀升百分之四十七,教養失能高社經家庭孩子也淪陷。來源/shutterstock

台灣青少年犯罪人口率攀升百分之四十七,教養失能高社經家庭孩子也淪陷。來源/shutterstock

台灣青少年案件為何逆勢增加?專家歸結出三大原因:高社經及新住民家庭紛失能、過動與智能邊緣者遭漠視、社群媒體負面效應。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發現,近五年許多觸法少年並非經濟弱勢,而是來自父母疏於陪伴的雙親家庭。例如,一名大學教授的孩子雖然環境優渥又聰明,但家庭教育失敗,他逃家後竟成為智慧型犯罪的主謀。 

中低收孩子易遭引誘走偏

該協會秘書長江元凱觀察,部分高社經地位的父母,一味用物質滿足孩子或過度溺愛,不懂得讓孩子學習克服逆境,「家庭極端控制,孩子的需求遭到忽略,父母按照自身認知去教養,孩子被故障的機器人養大」。

桃園市私立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分析觸法少年背景,發現「中低收入戶」孩子犯罪率最高,因經濟能力不高不低,羨慕別人物質條件,遭到引誘容易走偏。此外,桃園少年之家約四成觸法少年來自新住民家庭,都有溺愛和以金錢滿足孩子的問題,政府卻長期漠視。

人格違常少年遭幫派吸收

雲林地院主任調查保護官謝嘉仁指出,部分青少年的成長過程扭曲或有天生「器質性腦傷」,導致過動及人格或精神違常特質;這類少年占百分之五到十,一旦與父母及同學相處不融洽,可能往校外發展遭幫派吸收。 

收容觸法少年的屏東亞當學園主任黃英信發現許多個案易過動、衝動與注意力不足,學校老師缺乏教導他們的專業能力;過動少年遭忽略,無法培養正向人際關係而走偏,「三分之一院生有此問題,衝動時拿椅子砸玻璃,非常棘手。」 

與網路有關犯罪占逾三成

「犯罪增加的另一原因是網路普及」,謝嘉仁指出,以往沒有網路,青少年不易接觸真實社會,但現在透過網路,青少年直接與社會接軌,與網路有關的犯罪占三成以上,包括:遭詐欺集團利誘當取款車手或提供帳戶、上傳猥褻圖片、公然侮辱、利用網路賭博及糾眾鬥毆。此外,不少詐騙集團利用抖音等社群媒體利誘少年上鉤,也是網路帶來的負面效應。

警政署回應,少年法治觀念薄弱,抱持不勞而獲心態,加入詐騙集團當車手,憂心愈來愈多下一代誤入歧途,形成社會問題,強調防制少年犯罪應先預防偏差行為,透過教育、社政、衛生、警政、司法系統及早導正;發現少年涉及幫派、毒品、詐欺等行為,加強向上溯源,防堵毒品新生人口。

(本文授權來自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林奐成 林奐成

林奐成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記者

李奕昕 李奕昕

李奕昕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