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問:「誰還要準備學習歷程?」當考試領導教學 108教改的成敗關鍵其實是「考試制度」

【蔡淇華專欄】今年大學分科測驗放榜時,大多數同學都「很滿意」結果,普遍出現「低分高就」現象。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認真準備學習歷程的學生卻只能看著「學測考不好的同學,不看學習歷程就考上更好的大學。」雖然學檔的美意是為了讓學生提早做性向試探,但這樣的結果也讓現場努力推廣的老師和相信的學生難以接受⋯⋯

2021年學測考生看考場,圖片僅示意。楊煥世攝

2021年學測考生看考場,圖片僅示意。楊煥世攝

本文重點摘要

「你能想像努力聽課、準備學習歷程的學生,上私立大學;可是在班上睡3年、學測考砸的的學生,考分科卻上了國立大學嗎?」

一樣在高中任教的二哥,跟我分享同事的「驚奇」時,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事實上,當今年大學分科放榜的時候,每個學校都充滿的「驚喜」。例如自己學校不到1/4的學生參加分科考試,放榜後錄取台大的人數,竟然跟繁星加上申請入學錄取台大的人數一樣。

我也趕快詢問考分科的同學,大多數同學也都「很滿意」分科放榜的結果。大致上是,本來申請上淡江的,分科上了中字輩國立大學;原來上普通國立大學的,分科上了台清交等頂大。

分科不看「學習歷程」卻能低分高就?

本來以為只有自己服務的學校充滿「慶祝行情」,一問之下才發覺,這一次是「普降甘霖」、國立大學「大放送」,每個學校都開出令人「喜出望外」的榜單。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能感受這份喜悅。許多申請錄取私立大學的同學,發現學測考得比他差的同學,考分科後竟然上了頂大,內心真的是五味雜陳。

A同學痛苦的回答我:「我高中的生涯,全心全力準備學習歷程,最後靠這份學習歷程,申請上私立大學。想不到學測考不好的同學,不需要看學習歷程,就可以上更好的大學,那我想請問,以後誰還要準備學習歷程?」

B同學更是長吁短嘆:「我們真的是108課綱的白老鼠,三分之一的課程拿來上彈性課程與製作學習歷程,考科時數比舊課程還要少。被減課的老師,課上不完,或者只能上的比以前簡單,只能安慰我們:『因為考科時數減少,所以學測的難度也一定會降低。』想不到今年的數A竟然是歷年最難,才789人滿級分,不到1%,大考中心只用一句『不如預期』就想卸責,但是許多本來就有憂鬱情緒的同學,考完數A差點想不開。請問我們是教改實驗的失敗品嗎?責任誰要負?」

我懂B同學心裡的痛,因為自己考大學那一年,也是出現社會組數學比自然組數學難的「慘案」,結果本來高三數學已經拚起來的自己,數學只考了12分,放榜時心情真的難以平復。 (延伸閱讀:學測成績不如預期,其實孩子比大人更沮喪

學測不是用來鑑定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嗎?

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的英文是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 簡稱學測,是在中華民國舉行的一種大型考试,用來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

我真的不懂,是不是教授不懂得 General Ability 的意思,所以難度一點都不 General,考題只能鑑別出菁英考生,這樣的量尺,毫無鑑別度可言;這樣的「專業」,要如何杜悠悠之口?

另一位C同學,因為學測的國英沒考好,但分科卻不考國英,失去了以往指考可以補救的機會,所以決定重考。

真的不知道這麼多「飽讀詩書」的「專家學者」,開了這麼多會,花費了這麼多的公帑,結果制定出來的決策「分科不考國、英、數乙」,不知為何不考?又為何是選這3科?到底有何科學依據?只發現讓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好像又回到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年代。

好友中興大學附屬高中陳勇延校長也表示,自己學校決定重考的人數,比去年還要多。 

考試領導教學下 學習歷程何去何從?

教數學的二哥苦笑:「很多本來就不相信學習歷程的老師,現在更能斬釘截鐵的跟學生說:『學習歷程玩假的,好好準備考科才是真。』我看學習歷程,是玩不下去了。」

其實懂教育的人們都知道,教改導入學習歷程的最大目的,不是只為了升學,最重要是為了讓學生提早做性向試探。

然而考試永遠領導教學,如果教育部不在考試設計端根本解決今年的亂象,等於就宣告108課綱的失敗,也會陷在現場努力推廣學習歷程的老師於不仁不義。 

馬克思曾說:「黑格爾認為歷史會不斷重演,但他忘了說:『發生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個人真的不希望教改是一場鬧劇,然而今年的「108第一屆畢業生悲喜劇」發生後,未曾看到教育部的官員咎責,或有任何專家學者做深層的檢討。難道明年的考試制度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嗎? 

愛因斯坦說:「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專家學者不是瘋子,卻已經將學生與現場的老師給搞瘋了。朝令有錯,夕改可以。是官員與「專家」扛起責任、深刻檢討、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108教改是成是敗?「學習歷程」是死是活?決定權在袞袞諸公的手裡,我們現場的老師與學生,只是殷殷期盼的棋子。期待各位下棋的大老,秀出您應該具備的良知與良能,好好為國家下好這盤棋。因為這不僅攸關一國教育的輸贏,也牽絆著一個個青春生命,一輩子的美麗與哀愁。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