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學堂十年數據:學生離了課本就不會閱讀,老師也困擾

《閱讀理解》大數據發現,中學生擅於閱讀課本,卻不擅於閱讀跨領域的應用文。總編輯黃國珍指出,不只學生,學校老師也面臨相同挑戰。為銜接國小至國中的閱讀力,品學堂與親子天下合作推出《閱讀理解junior》解決現場問題。

親子天下在品學堂成立10周年之際,推出全台第一套整合線上線下的閱讀素養學習系統《閱讀理解junior》。黃建賓攝

親子天下在品學堂成立10周年之際,推出全台第一套整合線上線下的閱讀素養學習系統《閱讀理解junior》。黃建賓攝

不苦惱!教「閱讀素養」就要用對工具,給5-8年級的引導教材>

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教學,期待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閱讀是孩子達成多元能力指標的核心基礎,台灣第一本以閱讀素養為軸的《閱讀理解》雜誌,今年成立第10年,今(13日)與親子天下舉辦記者會,宣布將在9月正式發行全台灣第一套整合線上線下的閱讀素養培力學習系統《閱讀理解junior》,提供國小銜接國中(5-8年級)的學生,可以透過時事議題與課綱關鍵字為軸的線上線下文本內容、主題式探究任務,提升青少年的閱讀理解能力。

親子天下創辦人何琦瑜從台灣推動閱讀教育的關鍵點,來定位《閱讀理解》雜誌的重要。「2000年是分水嶺,當時的教育部長曾志朗以政策高度,購買課外讀物進入學校,成為學生學習重要素材,同時培育閱讀種子老師。」那年OECD也進行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全球都在討論,用Google就能搜尋到任何知識,基礎教育要教什麼?「透過閱讀擷取資訊,成中小學必須教導和學習的關鍵能力,」何琦瑜分析。

在過去不鼓勵讀課外書的校園裡,「2012年創辦的《閱讀理解》不是nice to have,而是must have,協助台灣閱讀教育搭建鷹架,快速轉型,改變了台灣閱讀教育的方向。」何琦瑜肯定。

國際評比:中學生閱讀力進步幅度小於國小生

台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洪儷瑜據國際研究指出,最難克服閱讀理解挑戰的學生族群就是青少年。國際教育競爭力評比測驗如PISA與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皆以閱讀素養納為重要指標,台灣自2006年首次參與兩項國際評比。洪儷瑜在歷來評量成績發現,針對15歲青少年進行的PISA成績表現,相對四年級小學生進行的PIRLS成績表現不如預期、進度幅度小、有待教育圈關注。

洪儷瑜提到,在過去的國中小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培訓過程裡,可以在教學使用、針對中小學生設計的閱讀理解教學素材並不多,學校現場也經常在教學中使用沒有版權疑慮的「古文」來培養孩子的閱讀力,但多半是為賦新辭強說愁,孩子無法共感。而面對圖書館架上的白話文本,她認為並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文人多是為自己想寫的情意出發,並沒有從小孩需要什麼來撰寫文字,」因此她格外肯定《閱讀理解》促進教學現場的改變。

品學堂十周年分享會合影。黃建賓攝

10年來,品學堂不僅提供閱讀素材,進入學校舉辦閱讀工作坊,也利用測驗的大數據來分析、找出現場老師需要的支持和教學需要。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黃國珍也在會場公布一份調查結果。根據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閱讀理解》數位平台數據統計發現,「檢索與擷取」類型的試題對中學生而言難度較低,但「統整與詮釋」以及「省思與評價」類型的試題則難度偏高,所以能力表現較低。

此外,在品學堂的數據調查也發現,中學學生面對課本常見的連續文本,擁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國中生正確作答率為69%。但面對生活不常接觸或不曾接觸的制式公文、契約相對不那麼擅長且有待加強,國中生正確作答率為56%。黃國珍分析,中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考試升學緊密連結,在過去的學習經驗裡,學生多是聚焦閱讀課本常見的內容,因此面對沒接觸過的文本相對陌生、閱讀充滿挑戰。

發現一:中學生在閱讀理解層次「省思評鑑」能力不如「擷取訊息」

品學堂提供

發現二:中學生理解陌生文本憑經驗 非運用閱讀理解力

品學堂提供

「不只學生對於陌生文本仰賴自己與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判別,老師也會因為沒看過而不會作答,」黃國珍指出,在他每年將近200多場工作坊與學校老師對話的經驗裡發現此一情形。《閱讀理解》以PISA評量架構為教材與評量設計標準,不過黃國珍強調,PISA評比的用意不僅止於成績評比,更重要的是,能藉由學生的測驗成果提醒老師,該如何在教學現場進行教材教法的翻轉,對症下藥。

翻開《閱讀理解junior》可以看見閱讀理解不止於「擷取訊息」。在季刊試閱本內,讀者第一個接獲的主題探究任務就是「預測大師就是你?」引導讀者從目錄頁開始閱讀,透過文章標題推測文章,會從哪些不同角度來談這期雜誌主軸,幫助讀者決定如何閱讀。此外,從「小試身手」的單元裡也可以看見這些素養導向試題,分別依據擷取、分析、比較、統整、思考、提問等閱讀理解能力來命題。

黃國珍回溯《閱讀理解》學習誌成立10年多來的轉變,一度哽咽。黃國珍提到,10年前,教學現場老師們一致認為,中小學生的閱讀力是台灣教育現場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當時包含黃國珍對於閱讀仍侷限於閱覽,並沒有關注閱讀理解從閱讀到轉譯的歷程。第一刊《閱讀理解》學習誌銷售狀況不如預期,印刷4千本,發行1個月卻僅銷售8百多本,直到2、3年後銷售才逐趨穩定。現在「閱讀素養」儼然已成為當前教育圈的熱議關鍵字。

延伸閱讀

陳盈螢 陳盈螢

陳盈螢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報導教育趨勢、教學策略、人物故事,並樂於跨域交流,盼能在媒體寒冬之中,尋得與世界對話、取得信任的那道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