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育會員活動】分心別怪3C!黃國珍:課程切分小段落來教更有效

劇集、手遊的輪番誘惑下,專注學習對學生而言似乎愈來愈困難。該如何教「分心世代」閱讀理解?紮根中小學閱讀素養教育、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從專注力的黃金時間出發,為老師打造出教學策略。

翻轉教育訂戶線上研習活動截圖。施雲心製圖

翻轉教育訂戶線上研習活動截圖。施雲心製圖

本文重點摘要

2022教育年會|為幸福而教 報名請點此

孩子在讀書或聽課時容易神遊,遠距教學中更是不知不覺就心思飄到別處嗎?螢幕多、專心難,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更為不易。親子天下翻轉教育6月會員活動邀請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以「分心世代 X 閱讀理解策略」為題,分享老師、家長面對分心影響孩子學習情況時的對策。

一開場黃國珍就拋出問題:「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是『分心世代』,這是事實、分心的確也為學習帶來了負面影響。我們也需要觀察和區別:孩子是『分心』還是『多工』?」

分心大多因自律不夠 不能只怪3C

黃國珍建議,先別把分心當成問題,分心是天性的一部分、是很複雜的行為,反映出個人的習慣、成長經驗、生理因素等。

他也提到,對多數人而言,在壓力情境下、或是閱讀很有興趣的內容時才不會分心。造成分心的因素包含「內在干擾」及「外在干擾」,內在干擾又包含:沒興趣、沒能力、沒挑戰性、沒樂趣等。

若要排除這些內在干擾,行為的原則就不能建立在喜不喜歡上,而是需不需要做。

「覺得需要做,就會願意在這件事上投注比較多專注力。其實,真正讓人分心、缺乏專注力的原因,不能只怪3C,而是因為本身自律性不夠、對自己設定目標輕忽。」黃國珍說。

認清內在干擾之後,才能夠有效的面對。黃國珍舉例,他會跟自己的孩子打勾勾、共同建立約定,以這些原則來規範孩子。他進一步強調,「專注」和「理性」都是需要後天被啟蒙與學習的行為。

黃國珍也強調, 時至今日,數位、紙本雙閱讀已成為日常,也是學生都必須具備的素養。雲端運算提供的服務與訊息,漸漸取代日常生活的判斷,人們需要更高階的能力與素養來使用這樣的工具。在這個環境下,幫助學生學會自律學習、習慣自主性的探究,更是關鍵。

黃國珍

黃國珍在講座中描述學習的趨勢古今不同、走向「無限學習」,需要學會自主探究。圖片來源:黃國珍簡報

以下綜整摘要講座中,黃國珍分享的4個對付分心的策略。

對策一:善用專注黃金時間、切分段落

一般人專注力的時間大致是年齡的3倍,例如5歲的自然專注時間約為15分鐘,以此類推。不過,在沒有其他外力的影響下,成年人的平均專注力大概只有20分鐘。

黃國珍建議的做法是,老師可以把課程切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時長不超過學生的專注時間,是最順著學生本性的。

對策二:讓學習形式更豐富,每階段自成小任務

一堂課程,往往到後半段學生容易渙散,黃國珍建議,不只將課程切分,還要讓每個段落有不同的形式和任務主軸,變成一段段有趣的任務,串聯成整體性的學習,比較不會令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舉例來說,原先1小時的閱讀學習內容,可以切分成4段任務,每段任務花15分鐘。一開始讀完文章後,讓學生來發表作者想表達的核心內容;接著,用圖畫或心智圖串連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再來,請學生延伸提出可以討論的問題⋯⋯等。

黃國珍表示,這樣的流程設計關鍵在「小量多樣」,比較能維持學習歷程的完整性和專注度。

40分鐘的課程裡,就包含了閱讀歷程、閱讀策略等練習,而且在這樣的安排下,學習給學生的壓力也較小。即使孩子在某個階段結束後停下來,至少他也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階段。

對策三:老師每個階段必做:總結、鼓勵、引導反思

運動教練往往會在段落的休息時間,給予觀察回饋,提醒選手該注意的缺失,指導選手調整,為接下來的賽事預備更好的狀態。

採用同樣的道理,黃國珍也建議,在每個學習段落完成後都做一次總結,也讓老師有機會即時給學生鼓勵與回饋,還有明確的學習指引,引導孩子持續前進。在不斷介入的過程中,能有效排除內在干擾,也可以降低外在干擾對學生的影響力。

對策四:建立學習框架,內化成學生專注好習慣

黃國珍表示,不管是一開始的學習、還是接下來的操作活動,步驟若指引明確,逐漸會在學生心中建立學習的框架。

而老師支持的過程,會幫助這框架內化在學生心中,強化孩子自主覺察與監控的能力、培養出有意識的專注力,慢慢變替換原本無意識的分心行為。

翻轉教育365研習活動每雙月規畫一場精彩的翻轉會員小聚活動。若想了解更多活動資訊,可參考翻轉教育網站上的訂閱會員活動專頁

延伸閱讀

陳詩妤 陳詩妤

陳詩妤

親子天下特約記者

安靜而好動,喜歡跨足不同文化,欣賞世界的複雜與美麗。期待作一盞探照燈,帶你認識教育科技新知、國際教育趨勢。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