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怎麼約訪才有誠意?蔡淇華:讓受訪者第一眼看見你的「FACE」

蔡淇華老師在高二的專題課上,都會要求學生訪問業師,但要怎麼讓他們感受到學生的誠意,進而願意受訪?透過這4個原則,讓業師在打開信件時,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那張有態度、有溫度的 FAC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訪問業師,是最棒的學習歷程

許多學生對未來的學涯充滿困惑,因此在高二的專題課,我會要求學生去訪問業師,以了解未來學習的細節與邏輯。然而對於忙碌的職人,要如何讓他們感受到學生的禮貌,甚至最後樂意受邀,其實需要許多的細節。

從23年前開始指導校刊社,與學生一起邀請了超過500個受訪者,加上自己近年來不斷收到學生的邀請,累積了不少經驗。擬整理邀訪時,需要注意的「FACE 法則」4個重點如下 ── Flexibility 彈性 + Attitude 態度 + Connection 連結 + Enthusiasm 熱情:

一、Flexibility 邀約內容有彈性

上個月收到一所第一志願高中學生的邀約:

「你好,我們是XX高中的學生,我們的英文老師希望我們進行英文訪問,您是我們想訪問的人。以下是我們擬定的10個英文題目、以及可訪問的時間,須用英文回答,請問什麼時候可以接受訪問?」

如果在不忙的時期,我應該樂於幫助學生,接受這有挑戰性的邀訪,然而因為正值三、四月是的「出書趕稿」期,所以盤點時間,從準備到受訪,至少需要3個小時,只好婉拒。

事實上,如果所花時間在1小時內,我應該都能受邀。然而邀約內容並未提出「彈性選項」,因此我也只能二選一,選擇拒絕。

在指導校刊學生邀訪時,我會請他們設計「最大的彈性」:「我們可以面訪、電訪或是書面訪。採訪的時間及方式以您的方便為原則。」

高二的專題課,有5個想念法律系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和從事法律相關的業師對話,以便對未來的學習,構築堅實的學習鷹架,因此我請他們寄出充滿彈性的約訪信:

「可面訪、電訪或是書面訪。電訪時間20至50分鐘均可,以您方便的時間為原則,如果是周一到週五上課期間,我們可以請假,一起開擴音訪問;如果是晚間時間,亦可約定時間電訪。」

因為時間安排充滿彈性,完全「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因此,成功機率極大。

二、Attitude 不本位主義,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態度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指到曾有一名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教授來台參訪後,寫信問他,為何台灣的研究生、大學生言行舉止像15歲的孩子?嚴長壽說:「台灣的教育以考試論斷結果,沒教他們如何做人處事,使得多數人的學歷拉高,卻不懂得怎麼做人、關懷別人,因為這些考試不會考。」筆者覺得心有戚戚焉。

許多邀訪信非常「本位主義」,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會讓受邀者覺得邀請者「態度不佳」。例如我去年曾收到如此的邀約:

「我們是XX醫學院醫學系的學生,每年都會舉辦醫學營,想邀請你在X月X日X時,至台北市XX區XX咖啡,我們有X位同學可以和你一起對話。」

這封信不僅缺乏溫度與彈性,而且充滿「資優生」的傲慢,連交通費、講師費的細節都完全省略,讓人感覺到,南北奔波幾百里是小事,邀請你,是看得起你,你自費來見未來的醫生,是你的榮幸。

收到這樣的邀約,除了馬上回絕外,也非常擔心,這些靠考試、靠踩在「凡人」頭上往上爬的人生勝利組,習慣把他人當工具,缺乏同理心。所以當他人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時,連最基本的禮貌都可以免去。就像那所第一志願的學生,在我拒絕受邀後,就杳無音訊。

事實上,遭拒絕後,邀請方還有兩個選項,第一是充滿誠意的第二次邀約,詢問如何配合調整,可以玉成邀訪美事?就像我目前幾乎拒絕一切演講邀約,然而對於態度佳、不放棄的第二次邀約,常常會心軟答應。

至於第二個選項,是回信感謝對方撥冗回覆,並表示期待日後合作機會。當受邀方感受到這樣「有教養」的態度,不僅會留下好印象,而且日後山水有相逢,再次收到對方邀請時,往往會不好意思拒絕。

態度不僅決定高度,而且會帶來溫度、以及人間情誼的長度。

三、Connection 利用「6間隔定律」取得連結

大部分的知名業師都異常忙碌,因此對於學生的邀約信大多直接拒絕。然而,如果能找到與受邀方的連結,則往往可以水到渠成。

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提出6間隔定律(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證明平均只需要6次傳遞,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人。此外,米爾格蘭還發現了漏斗效應,他發現大部分的傳遞,都是由那些極少數的明星人物完成的,也就是說,人脈越廣的人越能連結到他人

學生的人脈,限於自己的同溫層,因此如果能透過校友會,或是師長的介紹,很容易就能連結到受邀方。例如此次專題課程,透過校友會的臉書,共邀請到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業師受訪。

事實上,經過多年後,6間隔定律已經過多次重新定義。例如2016年臉書曾研究,如果你上臉書,臉書上的15.9億人中間,僅隔著3.57個朋友而已。

如果透過社群媒體仍無法鏈結到邀請方,也可以請學校的老師幫忙。例如理科老師容易連結到高科技業的職人;公民科老師一定有許多同學在法律界及財經界就職;文科的老師也應該都有藝文界的人脈。

例如自己是文科出生,人脈也集中於此,因此在過去兩年,因應專題課學生的需求,自己已為學生找到建築師、記者、銅雕藝術家、會計師、廣告文案、導演、電影攝影指導等業師,接受學生的專訪。

四、Enthusiasm 以熱導熱,讓受邀者感受到你的熱情

一位台東的高中生,看過我所有的書,而且寫出有深度的心得,他寫了一封邀請信給我:

「老師,因為看過你的書,我順利申請到理想的大學,我好希望東部的孩子,也能打破資訊落差,一起享有這份幸運。如果有榮幸邀請您來台東一趟,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因為這位學生做過功課,知道我的核心價值,加上他造福他人的熱情,所以我爽快應邀。

有熱情的人,邀訪時,會將自己的需求與大眾的需求連結,會製造自己成長與社會成長的相關。就像專題課的學生,看見社區老人因騎樓高低差受傷,製作「騎樓整平專題」。當他們向專家學者提出邀訪時,收到極佳的回響,連台北市建管處都表示,願意免費為他們上線上增能課程。

在這個冰冷的數位世界,每個人都有防心,不喜歡受到陌生的干擾,但我們若能以火傳火、以熱導熱,讓受邀者感受到熱情,讓他知道花時間在對方身上,「CP值」極高,因為應邀,不僅僅幫助一個學生完成作業,還能造福眾生,他一定會樂意受邀。

邀訪業師,找到改變一生的恩師

訪問業師,真的是最棒的學習歷程。

自己雖然念完大學與研究所,但真正的職場競爭力,卻都是從業師身上習得。例如在台北工作時,就是在訪問業師的過程中,學會了貿易與廣告。十多年前,自學寫作無門,也是在找到兩位寫作的業師學習後,才翻轉人生,走入寫作人生。這也是為何自己擔任教師後,亟力鼓勵學生尋找業師訪問的原因。

然而我們須記得,若要邀訪到理想的業師,必須善用 Flexibility 彈性、Attitude 態度、Connection 連結,還有 Enthusiasm 熱情等原則,讓業師在百忙之中打開信件時,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你那張有態度、有溫度的「FACE」。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