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中師生衝突】當我的孩子嗆了老師,誰說只能想著該不該轉學?

當教室內的師生衝突一觸即發,身為家長的,知道孩子嗆老師引發喧然大波 ,究竟該挺自己的小孩,還是該思索轉學?若能好好面對處理,衝突對於小孩、師長或學校何嘗不是最好的一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教室衝突是件壞事嗎?如果能夠好好面對處理,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成長機會。這是我做為一個曾經歷經小孩嗆老師家長的最大感想。(教室衝突對學校及老師而言也是一種學習,延伸閱讀:從校園真實衝突的淬煉看「好老師」的養成

還記得那是個平常日的傍晚,正在跟朋友聚會的我,接到導師的電話,老師告知,小孩今日在校跟老師起了衝突,主要是對於老師管理教學方式不滿,在班會討論上直言,引發教室一些混亂,導師要我注意一下孩子回家的情緒。

當下,一方面我人不在台北,另一方面,就讀實驗團體,相對於一般體制學校,老師跟學生之間,常常都直來直往,加上我家老大那屆,就已經搞過上書撤換老師的戲碼,一時之間,我倒也沒特別反應 ,老師知道我人不在台北,也說那就等我回台北再談,所以我只是跟爸爸通了電話,跟他說明一下狀況,晚上請他了解孩子的狀況。

隔了一兩個小時後,團體負責人發訊息給我,說決定先跟爸爸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搞了這麼大一齣戲,因為孩子的直言,讓老師情緒失控,班上同學也因為這樣狀況,傻住的,站隊的,嚇哭的,每個人回家又跟家長各自表述,讓情況複雜了起來。

特別是,這位老師過去一向受學生跟家長的愛戴,我們家跟這位老師也熟識多年,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確大感意外。但慶幸的是,在老師、校方與我們家長之間彼此理解與有共識的情況下,混亂止住,目前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稱不上親密,卻仍能保持師生之間的正常互動。

師生爆發衝突後,家長可以如何處理?

做為家長,我們做了幾件事。第一當然是了解事情導火線

其實孩子在事件之前就跟我抱怨過老師的狀況,當時老師的做法,確實有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安全上疑慮,但我覺得,當下老師可能也有他的理由,加上只是一堂課的狀況,想說就先觀察是常態還是偶發狀況,再決定是否要跟校方反應,只是沒想到,還沒溝通事情就爆了。

了解事件起因後,爸爸的處理方式是,一方面肯定他據理直言的勇氣,因為他的疑慮是有道理,且不是每個小孩都敢挑戰老師這樣往往被認定為權威的角色,這是我們覺得很珍貴的地方,也是我們當初會送小孩到體制外的一個考量。

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裡面,太害怕衝突,很少教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據理力爭,更不要說該怎麼進行衝突管理這件事。

我自己也是從小被教育並且屬於盡量避免衝突那種人,但出了社會,卻是職場常見的場景。

第二,爸爸也告訴他,得理不饒人,並不能解決問題。

有勇,也要有謀,到底希望抗議直言後能得到麼結果?當你出招後,別人會有哪些反應?該怎麼應對?甚至,很多時候要考慮必須承擔的風險。

例如引爆全校騷動、也有同學做狀要替老師出氣,就是沒想過的局面,我們也告知,如果真的情況惡化,像是被同學排擠,或者其他家長反彈等等,雖然他很喜歡學校,但我們還是得做轉學的準備。

因為小孩覺得被同理了,原本回家後覺得煩怒的情緒漸漸緩和下來,爸爸的說法也聽了進去,他自己也說,這並非直言的原意,也沒想過會變成這種情況,如果情況重來,他會想想其他方式表達處理。

我感謝導師,一個是同事、一個是學生,他沒有做誰是誰非判斷,而是提醒我們注意孩子的情緒,隔天也關注著,校方負責人則做為中間角色,安撫老師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我們跟校方有個共識:雙方的確都各有對錯,所以不再去對於誰對誰錯下定論,也沒有要求所謂的道歉,重點是經過這樣的事件,能否幫助雙方更了解自己、同理他人。

而且,我們也不希望粗糙的判斷,讓老師受傷灰心,讓孩子再也不相信的大人可以理性處理事情,校園中親師生缺乏信任感,是件可怕的事。

我們也決定冷處理,降低班上的討論度,以免讓事情過激模糊了焦點。在彼此的合作下,事情有波瀾,但無大礙。

對於當事的老師,我也很感謝他。事情過了幾天,孩子回到家說,老師拿了點心給他,跟他說:讓我們回到原點吧!因為老師的舉動,小孩也感受到他的真心,我告訴他,老師也是人,每天面對你們這樣的小屁孩,當然也有情緒。我說,你也可以表達善意。

小孩最後有沒有表達我不知道,也沒追問,我讓他自己判斷。但我知道,他對老師的感受已經不一樣。再過了一陣子,學校的團體活動上,我看到老師後,給他一個擁抱跟他說:辛苦了!他笑笑說,沒事沒事,我現在已經進化了!當下,我眼眶有些濕濕的。

面對青少年師生衝突的2個觀察

回顧這一段歷程,面對青少年,我有2個觀察:

  1. 小孩的心其實還是柔軟的,並不會懷著惡意要傷害誰,但他們在面對轉大人的時期,會希望被當作大人般的公平對待,會希望能多些機會對話,往往是因為聲音被漠視或找不到方法,只能用最直接、最熟悉的手段工具表達。
  2. 再來,他們的心思眼光其實往往比大人更犀利清明,討厭大人說一套、做一套,如果願意聽他們說話,往往會讓我們突破一些盲點。不過,也因為他們經驗還不足,看事情的角度只能從自己角度出發,角度比較單一,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之中,需要大人多一點包容。

記得事情發生期間,孩子跟我說,回想自己國中生涯,很慶幸自己有過衝突經驗,這讓他之後,碰到一些不爽的事情時,會先冷靜想一下,學校是一個很好的安全網,讓他們當時可以嘗試錯誤。

是啊!學校是學生、老師與家長共同學習的地方,比起知識的傳授,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理解與互動,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教育方向。

延伸閱讀

米媽 米媽

米媽

台北市高中生家長

一位曾經歷經小孩嗆老師的家長。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