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人物》新北新和國小老師鄧蕙雯|經歷被老師放棄的痛 立志做懂孩子的人

國中時曾被誤以為智能障礙的鄧蕙雯, 現在白天是國小特教老師,晚上在大學教課,希望更多的未來老師,能更理解不一樣的孩子。

曾千倚攝

曾千倚攝

「特教生像是被大海沖刷上岸的小海星,大海忘了帶他們回海洋;留在沙灘他們就活不了,回到海洋可以重生。特教老師像是與大海拚搏,努力低頭撿海星。」

22年前,我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大二的學生,鄧蕙雯老師在「特殊教育導論」課堂上的這段話,到現在仍舊令我印象深刻。

鄧蕙雯目前是新北市新和國小資源班老師,25年前從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取得課程設計學士、特殊教育碩士畢業回到台灣。她白天是國小老師,陪伴特教生,晚上則在國北教大兼課,把特殊教育現場的經驗和理論傳授給一群未來的國小老師。

我在阿里山國中小擔任老師和主任也已進入第14年,國小部幾乎每個班級都有特殊生,「和特殊生溝通好像聽收音機,調整到對的頻道就能聽得清楚。」鄧蕙雯老師打開了我對學生認識的視野。

國中時中文不好,一度被視為輕度智障

「為什麼會想當特教老師?」很難想像擁有留美碩士學位,返台後被多所大學應聘的鄧蕙雯,國小三年級時全家跟隨父親到美國進修,國中回到台灣考智力測驗分班,卻因中文程度無法完全理解題目,而被編到後段班,甚至還被視為輕度智能障礙。

「直到有位老師看見我用英文寫日記,才發現我不是智障。一個老師可以陪伴孩子,也可以傷害孩子。」因為經歷過被放棄的感覺,「一直很想為台灣教育做點什麼?」這樣的念頭一直埋在鄧蕙雯的心中。

「從6、7歲起,我和爸爸出門,爸爸就會被指指點點,我很想保護爸爸,他讓我看見資優和身體障礙可以同時存在,身心障礙生並不都是一無是處。」這是鄧蕙雯想成為特教老師的另一個關鍵,父親鄧哲明是台大名譽教授和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從小就有嚴重的脊椎側彎,身高只有142公分,曾獲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師鐸獎與行政院傑出科技人才獎等,被稱為「學術小巨人」。鄧蕙雯以父親為榮,也將父親為師的精神作為表率,始終如一的堅守自己當特教老師的初衷。

「有機會在大學教書,為何選擇待在國小?」當我詢問鄧蕙雯時,她回答:「在國小當老師是為了學生及家長,我可以直接面對孩子需要,並支持家長陪伴孩子;在大學教書,則是想把在美國所學到最新的融合教育觀念,像埋種子一樣種在未來老師身上,而這些未來老師以後當了組長或是主任,就能為更多特教孩子發聲。」

每天進入教室總是充滿期待的鄧蕙雯說:「我不曾感受過教學低潮,真的遇到了低潮,也會告訴自己,如果連我也放棄了,還有誰比我更願意投入特教教學?這麼想,『放棄』兩個字就會離我遠去。」

鄧蕙雯以父親(右)為榮,也將父親為師的精神作為表率,始終如一的堅守自己當特教老師的初衷。鄧蕙雯提供

鄧蕙雯以父親(右)為榮,也將父親為師的精神作為表率,始終如一的堅守自己當特教老師的初衷。鄧蕙雯提供

鄧蕙雯二十多年前教學時就沒有採用紙筆測驗,當年在大學裡是很罕見的教學方式。她會在每堂下課前,請學生寫下該堂課的心得(是心得非重點)。

「當你對這個障礙類別有了感受,就代表你真的認識了他們,你有所感觸才會有包容與接納。」

引導未來的老師對特教生有感,這比紙筆測驗問:「什麼叫學習障礙?」「以下哪些是自閉症的特質?」要來得有意義多了。

期末考試則是要求學生必須分組進入資源班,現場觀察特殊生的上課行為模式,觀察特教老師如何口語指導及用班級經營帶領特殊生學習。期末評量則是要撰寫一位特殊生的IEP(個別化教育計畫),讓我們這些未來老師能以實務經驗學習如何當一名陪伴特殊生的老師。

鄧蕙雯甚至讓我們和特教學生有第一手接觸的機會。當我還是大二學生時,她就曾帶一位當年小學二年級的自閉症學生小翎,到課堂上讓我們認識「自閉症」的特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自閉症的學生,給我很大的撼動,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我第一次知道自閉症學生真的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對話時直視對方的眼睛,若沒有這樣的理解,我可能會覺得學生沒禮貌、講話不專心。認識了特教學生的特質,才會有機會包容與接納,反之,則會覺得他們一直無法和大家一樣在正常的軌道上。「他們本來就不一樣,為什麼要將不一樣的人視為不正確。」鄧蕙雯說。

「若問我投入特殊教育,怎麼樣叫成功?就是讓特教生能獨立自主適應社會環境,看到小翎這樣,我就欣慰了。」鄧蕙雯說。

「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除了愛心與耐心,更需要專業。」鄧蕙雯對未來也想當特教老師的後輩如此建議。很多人都以為當特教老師要比一般老師更具有包容力,其實不然,「特教」更需要用「專業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而非盲目用愛來寵溺他們。

鄧蕙雯也想藉此機會對家中有特教孩子的家長說:「除去內心的內疚與憤怒,孩子的特殊行為並不是家長的錯,全然的接受與陪伴他們才是長久之計。」這社會需要更多人理解特教生的「不一樣」,才能真的尊重與接納他們的「不一樣」。

 

小檔案|鄧蕙雯

1970年生,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課程設計學士、特殊教育碩士。目前服務於新北市新和國小資源班,並擔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想營造同理心班級,也有以下教學資源可以輔助教學,歡迎下載參考:

更多融合教育的教學挑戰解方,請看〈看見特殊兒-校園篇〉深度專題👇

延伸閱讀

王寶莉 王寶莉

王寶莉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嘉義縣 KIST 光榮國小導師、體育教師。曾服務於嘉義縣阿里山國民中小學14年。身為體育老師,她擅長以最獨特的運動哲學跟運動寫作帶班,是2017年最年輕的師鐸獎得主。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