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國家電影學院學到的事】解讀台灣教育畫框裡 孩子隱忍的情緒

林殊宇在英國電影學院修課期間,授課老師要他們戴上面具遮住表情,用肢體展現情緒,這也讓他反思起台灣教育現場的學生們,每天在8節課中遷徙,又有多少師長可以解讀藏在孩子們肢體中的情緒語言?

瑞典籍的電影攝影師艾巴(畫面中持攝影機者)。林殊宇提供

瑞典籍的電影攝影師艾巴(畫面中持攝影機者)。林殊宇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編按:林殊宇從英國國家電影學院(NFTS)攝影研究所畢業,這所學校每年每一個專業組全球只錄取8位學生,在世界頂級電影學校中排名頂尖,學校的學習就是透過實際的拍攝磨練,每一天都在現場。他透過文字紀錄自己的養成過程,帶大家看見電影的攝影不只是拿起相機拍攝,更是要能洞悉鏡頭後的人心。

英國國家電影學院(NFTS)的電影攝影研究所(MA Cinematography),有百分之九十的課是在攝影棚裡進行,然而,最讓我回味無窮的,卻是那些不拿攝影機的課。

有一天,我們8位攝影師來到表演教室,準備參加一門叫作「肢體語言」的工作坊。授課老師的名字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她是一位曾經遊歷世界各地,非常真誠的演員暨表演藝術家。

「肢體」會比「表情」先透漏情緒的秘密

我們坐在地板上,用最輕鬆的姿勢,聽她分享這堂課學習的目的。

「乍看之下,肢體語言的課,似乎對於導演或演員比較受用,但其實電影攝影師也必須理解肢體說故事的方式,因為真正厲害的演員,是在用全身在講故事,而非只有表情而已。」

她接著說:「一般人習慣透過『表情』來解讀一個人的情緒,但其實細微的情緒,最一開始不會直接出現在臉上,而是會不自覺的先透露在『肢體』上,因為人是一種習慣隱忍的動物。」

「因此,攝影師如果能夠掌握肢體預先透露出來的訊息,我們將可以預測演員的情感何時要放出,也就更能掌握畫面的走向。」老師似乎能理解我們對於這個工作坊的困惑,幫我們事先解惑了一番。

和我們分享完「肢體語言」的重要後,老師要我們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因為待會每個人要輪流用身體來說一個故事。這對於總是待在攝影機後面的我們而言,有點讓人不知所措。

老師拿出一副作工精細的木頭面具,告訴我們這是今天上課的道具,是她從非洲的藝品店買來的,待會每個人需要戴上這副面具進行表演。

表演課老師從非洲藝品店買的木頭面具。林殊宇提供

表演課的老師準備了從非洲藝品店買的木頭面具,要每個人戴上後遮住表情,只靠肢體進行表演。林殊宇提供

老師請我們在心裡想一個畫面,故事的主題是「有一天你和一個人道別」,其他背景設定可以自行發揮。

大家都想好以後,我們8位攝影師,退到表演教室的一側,坐成一排。一次由一位同學戴上木頭面具,背對其他人,緩緩的走向教室另一側,等情緒醞釀到位以後,轉身面對大家,開始用肢體講自己的故事。

不用表情,就讓觀眾淚流滿面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艾巴的道別故事。

艾巴,是一位瑞典籍的電影攝影師,她的個性很豪爽,敢愛敢恨,從來不忌諱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我在國家電影學院最好的朋友之一,同時也是我看過最會拍特寫的攝影師!

輪到艾巴上場時,只見她小心翼翼的戴上面具,然後深深的呼吸一口氣,將自己徹底歸零。此時,她彷彿對著周遭時空,按下「慢速播放鍵」,一切都那麼自然的沈澱了下來。

霎那間,大家似乎有相同的共鳴,那個我們熟悉的大姐頭艾巴,在戴上面具之後竟然消失了!站在我們眼前的,是一位沒有表情的陌生人,抽離了表情和動作,我完全認不得這個人是誰。

沈澱後的艾巴,緩緩的走向教室另一側,大家屏氣凝神地注視著她的步伐,一直到她的腳步停下。

駐足片刻後,艾巴轉身面向大家,開始急促的向前快走幾步,然後漸漸放慢,左手像是扶著某個東西,墊起腳尖,似乎想看得遠一些 ; 右手則是先大力的揮手,之後逐漸縮小擺幅,一直到懸空靜止後,才將不停揮舞、微微顫抖的手緩緩放下。停留一會後,她慢慢蹲下來,蜷曲著身體,一動也不動⋯⋯

看到這裡,眼淚早已在我的眼眶裡打轉,雖然看不見艾巴的表情,但是她的情感卻沒有因此受到阻礙,像是電磁脈衝裝置一般,把埋藏在心底的道別場景,一口氣衝向在場所有人的心。

我轉過頭看,在場的所有人都在拭淚,原來不說一個字、不須看到一個人的表情,也可以把情感透過肢體傳遞出去!

艾巴脫下面具,原來她自己也哭了。她和我們分享剛才的故事,是她在18歲時,搭船離開瑞典時的場景。那時的她,一心只想著趕快離開瑞典鄉下的家,迫不急待要到倫敦工作,見識那心中嚮往的繁華世界。

然而,在她搭上開往倫敦的渡輪後,才意識到自己即將和媽媽分開很長一段時間。當輪船啟程時,她奔向船尾,故作鎮定的擠出笑臉向媽媽道別,看著媽媽在岸邊向自己流淚揮手,她壓抑的情緒終於潰堤,隨著船隻漸漸遠離港口,媽媽的身影越來越模糊,當下她才明白原來自己有多愛媽媽。

如今艾巴已經36歲,18年前的分別場景仍然歷歷在目,難怪我們所有人都被她的表演打動,因為那是埋藏在艾巴心底的深深思念。

瑞典籍的電影攝影師艾巴(畫面中持攝影機者)。林殊宇提供

瑞典籍的電影攝影師艾巴(畫面中持攝影機者)。林殊宇提供

誰來解讀與釋放台灣孩子隱忍的情緒

這堂原本看似和電影攝影毫無相關的課程,卻讓我能在外國的拍攝現場,即使有時候聽不懂台詞,也能跳脫語言的隔閡,解讀演員的肢體信號,準確的去移動畫框,捕捉情緒釋放的瞬間。

艾巴脫下面具那一霎那,淚流滿面的我,突然想起自己家鄉的青春,還沒跟我揮手告別。那是一幅幅教室窗戶的畫框,我每天在8節的畫框中遷徙。

在框裡,我的「肢體」痠痛,「表情」木然,但沒有多少師長可以解讀我們的肢體,因為,台灣的學生是真正隱忍的動物。

離開英國,回到台灣,我開始懂得解讀周遭肢體微妙的變化。我拿起攝影機,精確地捕捉隱忍的情緒,但更希望的是,有人可以打破框架,開始懂得解讀那向內、或向外延伸的肢體,其實,都是從心裡開始的……

延伸閱讀

林殊宇 林殊宇

林殊宇

攝影指導、影像教育

台灣首位從英國國家電影學院(NFTS)電影攝影研究所畢業生,在歐洲及台灣拍攝過多部敘事電影、商業廣告、公益廣告、單格動畫以及MV等。作品曾獲選至國內外各大影展,包括「札幌國際短片映畫祭」、「台灣金穗獎」等,2021年獲得洛杉磯回饋影展「最佳攝影獎」肯定。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