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Discovery Education 學術總監:相信教學優先於其他軟硬體

在 DE 課程部門 ,多數工作人員曾當過老師,因此平台能針對老師的需要量身打造,產製出「真正能幫助到老師的內容」。目前全球使用 DE 的老師超過450萬,學生更高達4,500萬。 DE 在全球分佈極廣,包含歐、亞、北美、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等。而 DE 總是希望能在地方深耕...

▲ Discovery Education 的學術總監馬汀.奎爾(Martin Creel)曾任中學社會科老師,25年教育工作經驗讓他相信「教學優先於其他軟硬體」。截自Discovery Education官網/馬汀.奎爾提供

▲ Discovery Education 的學術總監馬汀.奎爾(Martin Creel)曾任中學社會科老師,25年教育工作經驗讓他相信「教學優先於其他軟硬體」。截自Discovery Education官網/馬汀.奎爾提供

不少人應該都看過紀錄片,雖然相對於劇情片來說,紀錄片相對枯燥,但這些透過影像傳遞的內容,讓人發現深度知識的學習可以如此立體和深刻,是課本幾段文字敘述所難以比擬的。Discovery Education 就從大家熟知的 Discovery 頻道中自然生態、科普紀錄片,挑選適合內容,轉化成適合中小學生的教材。親子天下專訪到 DE 的學術總監馬汀.奎爾,有多年教育工作經驗的他,跟我們分享了他對疫情下全球教育趨勢的觀察。

大多數人對 Discovery 頻道的印象是自然生態、科普紀錄片,不過這間公司與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Discovery 頻道創辦人約翰・亨德里克斯(John Hendricks)重視教育,希望能用科技幫助老師成為更好的老師,且聚焦在當今世代學生的需要上。早在25年前, Discovery 頻道就創立針對中小學學習的 Discovery Education(簡稱 DE),期待提供師生優質教材。

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許多人會去 Google。但當他們進到網路世界裡,沒有人知道他們會從哪些來源得到資訊。DE 希望讓師生能從這個全影音平台上,獲得由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共同打造出來、品質有保證的資訊。每當 Discovery 頻道產製新的紀錄片,DE 會從中挑選適合的內容,轉化成適合中小學生的教材,現已包括科學、數學、語文、社會科學等領域;DE 也自製內容、或是與第三方合作,平台上以影片及課堂互動素材為主,近期更包括虛擬實境的AR/VR。

在 DE 課程部門 ,多數工作人員曾當過老師,因此平台能針對老師的需要量身打造,產製出「真正能幫助到老師的內容」。目前全球使用 DE 的老師超過450萬,學生更高達4,500萬。

DE 在全球分佈極廣,包含歐、亞、北美、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等。而 DE 總是希望能在地方深耕、打造符合該國課綱的課程,因此除非已做好準備,否則不會輕易新拓展一個國家的市場。

為讓 DE 內容和各國課綱更相符,擔任 DE 學術總監的馬汀.奎爾(Martin Creel)必須常常穿越時區、全球跑透透。「我的手機裡設定2個時鐘,一個永遠是美國馬里蘭家人所在的時區,一隻是出差當地時間,」9月上旬《親子天下》越洋連線專訪當時人在埃及的馬汀.奎爾笑著說,否則他會不知今夕何夕。

教育與社交的需求緊密結合

馬汀.奎爾分析,在亞洲國家,DE 提供較多課後方案,例如 STEM 課後營隊十分受歡迎,以活動和實驗為主,帶學生動手探索 STEM、解決問題。在校內課程方面,DE 的訂購方案有很多種,可以整個學區或學校一起訂購;也可以特定老師以個人名義購買。

遠距學習之下,許多學生超時坐在螢幕前,也引發家長對健康的擔心。不過馬汀.奎爾清楚地定位, DE 的課程素材主要並非設計成讓學生一個人坐在電腦前自學,而是盡量創造學生、師生間的互動機會。「學生很大部分的時間當然需要自己學習,但有時需要一起討論學到的東西,這是能激發大量學習的時機,」曾經擔任中學社會科老師的馬汀.奎爾很清楚。

他也一再強調,DE 相信教育與社交是緊密結合的,並且也傾向於面對面的實體授課模式更勝於線上。「我們是個社交學習公司。我們相信教室裡的學習,我們相信老師,我們相信教學。」

25年教育工作經驗 相信教學優先於其他軟硬體

馬汀.奎爾發現,每個老師有不同風格,也對教材有不同需求——有些人喜歡完全獨立的素材、依課堂需要自己搭配;有的老師期待整套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內容。DE 透過不同的策劃,盡量滿足老師們不同的需要。

DE 注重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平台上除了教材,也提供老師各種聚焦策略(Spotlight On Strategies,簡稱 SOS)方案。舉例來說,有個熱門的 SOS 是「三真一假」,學生需要針對剛學完的知識,想出3個事實、1個誤導選項來魚目混珠,出題考其他同學,而對方必須分辨當中哪個是錯的。以有趣的互動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更深、記得更牢。

加入 DE 之前,馬汀.奎爾累積了25年教育工作經驗,包括教書10年、學區課程教學總監15年。雖然教的是社會,他迷上科技的影響力,並決定投入教育科技產業,讓更多人的學習變好玩。「我夠老,老到經歷過數位工具剛開始進入教室的時期,」馬汀.奎爾笑著說,「我覺得舊的教學方式太靜態了,當時我教的學生也跟我一樣喜歡科技,覺得很好玩、很享受軟體內的新東西。」話鋒一轉,馬汀.奎爾強調,教學本身仍是優先,其他硬體、軟體都是用來加強與補足的。

從小擁有較多資源 把普及知識當使命

DE 也致力回應當今時代的需求。在疫情影響師生的心理健康的情況下,DE 與兒童心理研究所(Child Mind Institute)合作,打造了一個針對社交情緒學習的新頻道,並以 DE 的課程策略加以整合。

馬汀.奎爾目前的使命感,是帶領 DE 密切關注的難民學習需求。「很多美國人在談論被疫情中斷的(disrupted)教育,但在敘利亞、黎巴嫩等國家,有些學生因戰亂而流離失所,在難民營一待就是好多年……很多孩子一輩子的教育都被中斷了。」DE 提供的教材,可能是這些孩子生平第一次使用的教育科技服務。DE 與「戰爭下的孩子基金會」(War Child Holland) 一起工作,為難民營中的孩子設計課程、募集學習設備給家庭,也免費提供 DE 平台,讓老師在難民營裡能使用 DE 教學。

馬汀.奎爾的家鄉在美國首都華盛頓 D.C.,成長環境不餘匱乏。他語重心長地表示,自己很幸運擁有比別人多的資源,因此他的使命是讓知識普及到更多地方。

DE 如今已經在全球分佈廣闊。談到這個平台未來的計畫,馬汀.奎爾的回答很簡單:「希望我們的平台持續精進,讓師生在使用上更順暢、愈來愈容易。」簡單的初衷以數十年來貫徹,這也是 DE 堅持不變的價值。

11月30日,馬汀.奎爾(Martin Creel)應邀在2021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中,分享 DE 的信念和幫助老師的作法。

加入翻轉電子報 最新資訊不漏接

我要訂閱:https://cplink.co/OR1AwoDv

延伸閱讀

陳詩妤 陳詩妤

陳詩妤

親子天下特約記者

安靜而好動,喜歡跨足不同文化,欣賞世界的複雜與美麗。期待作一盞探照燈,帶你認識教育科技新知、國際教育趨勢。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