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什麼(上)|疫情宅在家,其實是你難得有「思考時間」的機會

今年因為疫情,指考暫時延期,大學入學這件事受到更多的關注。有些同學會覺得多了一些時間準備考試,或思考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大學。 不過,更多的同學已經透過推甄,知道會進入什麼學校與科系。以前在這個時期,不少人覺得很放鬆,會想出國遊學、去打工、或是安排旅遊等...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對2021年這一屆畢業生來說,想必是最特別的一次升學經驗,疫情影響了許多大型考試,有些不得不延後,有些考試即便如期舉行,也必須保護的像進入生化戰場,看似被打亂的備考節奏,反面來說也讓學生在做重大選擇時,多出了一些時間能好好思考人生。

編按:本文來自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近期在 YouTube 對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發表的一場演講。竹科廣播電台(IC 之音)節目製作人李知昂先生看了深受感動,經彭教授同意,為其整理成文字稿,並因應今年疫情增添前言及結語,希望獲得更多學生、教師、家長的共鳴。

今年因為疫情,指考暫時延期,大學入學這件事受到更多的關注。有些同學會覺得多了一些時間準備考試,或思考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大學。

不過,更多的同學已經透過推甄,知道會進入什麼學校與科系。以前在這個時期,不少人覺得很放鬆,會想出國遊學、去打工、或是安排旅遊等等,但現在通通不行,只能待在家。或許會感覺有點失落,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一兩個月,是你的學長姊從來沒有過的機會,在進入大學之前,居然有這麼長的時間讓你靜下心,思考自己未來要過一個什麼樣的大學生活。

也許你會想,這篇文章是誰寫的?為什麼他可以跟我分析「大學」這件事?我想先做一點自我介紹。我是彭宗平,現在在清華大學的材料系服務,當過系主任,擔任過清華大學教務長,也曾經在元智大學擔任過校長。我參與了很多重大的教育、學術、科學研究等工作,目前也是「吳大猷學術基金會」的執行長。如果你對線上學習感興趣,可能有機會看過DeltaMOOCx(台達磨課師)的線上教學影片,我也擔任這個計畫的主持人。

希望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從更大的層面、更廣的角度來談談,你在大學要學些什麼?做些什麼?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大學到底是什麼?

你進了大學,當然不單單是要修課讀書,還有各種層次、各個面向的生活。你會有社團、有宿舍的生活,有更多的服務學習,也許你會參加社會的志工,甚至國際志工、或者海外實習等等,這些都構成大學生活的重要元素。一般來說,大學如果順利畢業的話是四年,當然你可能有其他的選擇,導致延畢。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你怎麼選擇與規劃未來的4年。而你對「大學」的認知,將會強烈地影響你的選擇。

我們都是由小學、中學,一路讀到大學。如果我問你小學的英文怎麼講? 你會說 primary school 或 elementary school,就是最初的、基本的學校。那中學呢?一般來講,中學可以叫做 middle school,也叫 high school;high school 又分成初中與高中,junior high school 與 senior high school。

可是大學呢?如果照這個邏輯來翻譯,大學應該叫做 big school 或 great school。可是大學的英文不是這樣講,你一定知道,大學叫 university。這個字是從哪裡來的呢?

它跟你們所學過的一個英文字 universe 是相關的,也就是宇宙。大學是借用宇宙 universe 這個字轉換成的名詞university。所以你就可以知道,在大學的學習必須包羅萬象,能夠上窮碧落下黃泉。從古今中外很多知識的累積、學習,衍伸到對知識的推展、擴展,這是我們在大學要學的、要做的事。

今天你進大學,會先選擇念什麼系。當然,現在大學還有學院制,就是不選系、不分系的方式,但終究你還是會選擇一個專業。可是,如果你選了一個專業之後,就以此作為你在大學「全部」的學習主題的話,可能你就愧對人類歷史上對大學的理想,以及 university 這個命名。

1950年左右,台大有位校長傅斯年,他曾經為大學生們做一場演講, 主題是「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你們看,他也把大學跟宇宙結合在一起!其實這並不是傅斯年校長的創見,他是引述西方哲學家斯賓諾沙的看法。

這些觀點殊途同歸,如果說你事先知道,一所大學的內涵,牽涉的是整個宇宙的知識,你就會發現,你在大學要學習的面向,真的非常地廣。

畢業是新階段的開始

今年真的很不一樣,因為疫情,高中的畢業典禮通通不准舉行。某些同學可能又失望了。不要難過,典禮不能辦,你還是可以迎接新的開始,因為「畢業典禮」真正的意義,本來就不只是一場實體的活動。

怎麼說呢?原來,畢業典禮的英文,不叫 graduation ceremony,如果你這樣翻譯,外國人雖然聽得懂,卻不會覺得你的英文很好。畢業典禮的正式英文是 commencement,commence 是開始的意思,所以從西方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畢業典禮,指的是另外一個階段的開始。

而且你還會發現,高中畢業進到大學,這個「新的開始」跟從前非常不一樣。

小學六個年級,同年級的全校學生學的科目、念的課本、考試的題目都一樣;到了國中也一樣。進了高中會分類組,舉例來說,如果你今天選的是第二類組、第三類組,會有一些專業的科目,像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但大致上來說,同類組、同年級念的教科書幾乎一樣;雖然每個老師教的可能有點不同,現在也有一點選修的彈性,但考試題目大致是一樣的,每個同學所學是一樣的。當然我要補充,高職同學的專業群科分得比較細,不過各位如果考完了統測,進了科大,還是要重新適應很多事情。

總之,「大學」這個新的開始,特別不一樣,有人進了化學系,有人進了物理系,還有材料系、電機系、資訊系、醫學系、中文系等等,你會發現每個科系要選的課,跟其他科系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到了大學之後,它真的又是另外一個開始,重新洗牌。

我要特別跟各位講,你進到大學之後,不單單是專業的學習,還有很多選修的科目,有些人把它叫做通識課程。還有在宿舍,或像清華大學有許多書院,其中有許多的活動項目,你可以選擇參加。另外有很多課外活動,參加社團,或擔任志工,你可能還在外面打工等等,所以你的學習面向越來越廣。

你宿舍同寢室的同學,可能來自不同的系;就算是你的死黨,修的課都可能跟你大異其趣。參加社團也有很多層次,有人只當普通的社員,有些人當幹部,有人當社長,所學習的也不一樣。有些社團只是校內同學彼此合作,有些要跟外界的社會互動,有些還要到中小學去輔導學生,每個社團的屬性也不一樣。所以你會發現,即使參加了社團,每個同學所參與的也不同。

接著,如果你很順利,大學4年的功課也不錯,將來又面臨另外一個選擇,可能很多人到大三或大四,就開始準備考研究所了。所以大學的畢業典禮,也是個全新的開始。舉例來說,即使你大學是材料系,研究所不見得繼續念材料科學;或者你的同學,原本念物理、或者念化學,卻來考你系上的材料研究所。

這時你就會發現,原來材料研究所也不專屬於材料系的學生,而你也不見得要「忠於」材料系。將來研究所你可能轉到別的領域,可能選擇到國外的大學去求學,也可能選擇到國內的其他大學,這又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等到研究所畢業之後,有些人會繼續念博士,有些人選擇去就業,這時候就業又成為另外一個選項。即使進了同一家公司,不同科系畢業的學生,或不同研究所畢業的,在同一個部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即使是同樣一個工作項目,每個人的背景與專業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切入點也就不同。

所以,從你剛剛高三畢業,進入大學,直到研究所,未來可能念博士、可能出國、可能就業等等,有好幾個階段「新的開始」。而高中到大學,是很大的一個分水嶺,因為你會第一次面對,所學的內容跟你過去的學習相比,差異非常之大。

進大學的第一站:培養能力、面對人生大洗牌

更重要的是,進了大學,你學習的方式也要大洗牌。舉個例子,你在中學,除非念的是雙語學校,否則大部分是以中文為主的學習方式。可是到了大學,教科書都是用英文。你會發現,無論進到材料科學,還是理工、生命科學等其他系所,你使用的語言,必須經過一個轉換,就是從中文變成英文。以後你要就業,進了台灣任何一家公司,你會發現,台灣的公司大部分是國際化的,往往在國外有佈點,無論他們的客戶,他們所接觸的對象,甚至儀器的操作手冊,英文變成共通性的語言。

這時候你就發現,你的語言能力變得非常重要,溝通能力變得非常重要。你已經在國際的平台跟別人競爭,你的能力不在於考試的分數,你的能力在於你跟夥伴溝通的能力,以及面對一個問題,怎麼去切入?怎麼去思考?要靠著跟大家合作的能力,把一個工作項目做出來,這個能力變得甚至比你的專業能力更重要。

還有另外一件事,你跟你的同事之間如何互動?你跟你的長官、主管怎麼互動?他交辦的事情,你能夠以最快速、最完美的結果,迅速呈現給他,而且符合他的需求嗎?這種能力也不是成績分數可以呈現的。假如你有這個認知, 你在進大學之前,就能重新思考,停、聽、看,然後再決定未來的4年,要怎麼去營造它?要培養哪些能力?以及在4年之後,要如何面對考研究所、出國或就業的種種選擇。

之後,可說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在洗牌。無論你進入第一份工作,第二份工作,或你成立了家庭之後,都要重新洗牌。你當了父母親,還要教養你的小孩,或面對其他的許多問題,也是如此。

你甚至可能自己創業,這個洗牌就洗得更大了。這時候你所需要的知識, 絕對不單單是專業知識,可能還需要管理的知識,需要了解財務、人事等等。上述這些能力,最好的學習階段是什麼?雖然這些能力你將來都需要,但最好的學習階段就在大學,在大學的四年。

為什麼?因為一旦你進到研究所,通常你要做研究,你必須選擇一個專題,很深入去研究它、探討它;你需要看很多文獻,跟你的指導教授密切地接觸,這時候你的腦筋所想的,大概都是你的研究。

經過專業的研究之後,將來的工作呢?又是從你的專業出發,你腦中所想的還是你的專業。那什麼時候可以讓你海闊天空,腦筋可以胡思亂想?就只有大學。所以大學4年,真的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大學教育,從「思考」出發

大學4年如此重要,到底要學什麼?其實最早西方的大學,並沒有所謂的專業與科系,而是從哲學開始,當然牽涉到一些宗教與神學。中國古代也有大學,稱為書院,像嶽麓書院等等。甚至戲曲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也在一所書院學習。

這些早期的大學有個共通點,都是學生跟老師生活在一起,住在一起,學習在一起。所學的是什麼?以中國來說,表面上看,從孔子時代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什麼都學。到後來漢朝董仲舒獨尊儒術,隋煬帝開辦所謂的科 舉,大家所學的就是讀書、寫文章。

但是深入觀察,你可以發現,無論是早期的大學,或是當時的高等教育,都著重於怎麼思考。西方講的哲學 Philosophy,就是談如何思考。朱熹、王陽明講的理學,其實類似於西方的哲學,例如你熟悉的知行合一等等,也是談怎麼思考。所以從前的人進大學,是先學怎麼做人、怎麼思考。

以前,不管是西方的大學或東方的書院,都是從一個人本的思考方式,慢慢地發展出專業的分類。但古往今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那個根本,就是你怎麼思考,如何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看一件事情,你從哪個角度切入? 你腦筋夠不夠複雜,可以把事情的始末抽絲剝繭解開來?你具備哪些素養、有什麼能力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就是大學真正要學的。

很多高中同學以為要進大學,資訊系是一大熱門,好像現在可以跟 AI 結合,就很厲害了。但真正大學的精神,是不要「被物所役」,就是不被外面的事物或工具所奴役,不要被制約了,要制人而不制於人。所以,你真正要學習的是從人本出發,進行哲學、思考的訓練,立定你人生根本的價值。有了這個價值,再選擇你感興趣的,適合你個性的一門專業往前走,將來才會生活、工作都覺得愉快。

下一篇:大學學什麼(下)|哈佛校長提及的8大必學能力

延伸閱讀

彭宗平 彭宗平

彭宗平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前清大教務長、前元智大學校長、現擔任「吳大猷學  術基金會」執行長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