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陋室、設計桌遊,國文課除了背誦之外還能這麼有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以前國文課應該都背過的〈陋室銘〉,也許還有印象,但你還記得這一句句文言文是什麼意思嗎?有一堂國文課,上到〈陋室銘〉時竟然要蓋出一間陋室;而上到三國相關的課程時,學生還要設計出一款桌遊,透過實作將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轉化成真正的理解,觸類旁通之下也對文字有更深刻了解。

▲ 芳和實中的課程活潑,學生常用分組討論和一起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課程。黃建賓攝、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提供

▲ 芳和實中的課程活潑,學生常用分組討論和一起完成任務的方式進行課程。黃建賓攝、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提供

二班的士晴為了製作學習歷程檔案,請媽媽幫她把檔案印出來,士晴媽媽這才發現女兒的國中作品如此豐富,印象最深刻的是國文課上到〈陋室銘〉,作業竟然是蓋出一間陋室,她覺得「這樣的國文課超棒的」。

「蓋一間陋室」是八年級孟歆老師國文課的作業,讓學生做出自己想中的陋室,並且用小篆寫一句座右銘貼上,透過手作,將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具象化,再經過思考,讓學生觸類旁通,對文字了解更深刻。

▲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學生在國文課中可以搭出心目中陋室的樣子。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提供

國文課在芳和不用死背,甚至不用拿課本出來,這是學生們喜愛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提供國文課的原因。從七年級開始,老師在課堂上就訓練學生「文轉圖」的能力。例如學完一首唐詩,必須把詩中的意境畫出來,用圖片表達文字的意思。

畢竟背好課文有可能考高分,但真實的世界中,語文的功能是溝通,所以在芳和的國文課中,想要培養學生,將課文中學到的知識,用不同的方式或媒介做轉換,甚至理解更深層的寓意。

實驗教育帶來的彈性使國文課更加多元發展,老師不用趕著把整本課本教完,所以從課程計畫開始,重新組織課程順序,排出時間帶提問與討論,並做多元評量。

點畫、設計桌遊都能是課程活動

雅旻老師班上同學的作品也令人驚艷,她在教八年級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時,要學生們讀完課文後,畫出劍橋的地圖。再選一句課文,先做出文轉圖,再以秀拉點描,繪出屬於自己的杯墊。

▲ 將徐志摩筆下的康橋,以秀拉點描繪出圖像,然後製成杯墊。做完後,這篇文章應該深印腦海。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提供

此外,老師們也很常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敘述去實作,如〈賣油翁〉一文,文中提到「……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課堂上老師就把銅錢放在寶特瓶上,讓學生們親自去操作裝油的過程。如此,學生們除理解了文字中的描述,也能體會到何謂熟能生巧。

問學生們對國文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他們不約而同地說是自己製作桌遊。國文老師帶著大家做過兩次桌遊。第一次是七年級第二學期時,在跨領域的主題課程中,這學期剛好由國文領域老師主授,就帶著同學將之前的研究以桌遊形式呈現,展現出社區的路線、看過的風景等等。

為了完成設計桌遊的作業,老師先帶他們玩了一次正式的桌遊,然後利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做討論,提出「若自己是使用者,會從桌遊中體驗到什麼?」、「一個好的桌遊必備那些要素?」等等問題。希望他們不僅僅做出桌遊,未來還可以運用這次學到的經驗與方法。完成後,四個班還交換桌遊,彼此觀摩與學習。

觀摩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他們看著別人的作品,發現「原來可以用這個材質」、「原來棋子不用買現成的」,激發他們不服輸的精神,更加卯足全力去表現。

第二次的桌遊是八年級在孟歆老師的國文課中,以三國時代為背景設計遊戲。雅旻老師仍記得看見作品當下的感受,看得出他們開始知道什麼叫做高期待,並自我要求作出高品質的產出,桌遊的內容與課文的契合度非常高,作品也很精緻。她並發現學生們顯現學習遷移的現象,例如把七年級做3折頁的經驗運用在八年級的桌遊上。

▲ 手工製作的桌遊,從規則、牌卡至棋子,都符合高品質的產出,三國時代對孩子們的意義自此不同。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提供

國文課十分重視結合或產出,這些作業都是屬於國文多元評量的一部分,有些同學國文紙筆測驗成績很好,但手作能力差,怎麼辦?不用擔心,同學們還是會想辦法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因為老師要求的並不是美觀,而是希望藉此讓孩子們知道:原來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思考與表達。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一起踏上實驗教育的征途》,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台北市芳和實驗中學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原為芳和國中,創設於民國65年,位於大安區邊陲臥龍街170號,於107年轉型實驗學校:芳和實中,是臺北市第一所公辦公營的實驗中學,110年成立高中部,成為六年一貫的實驗完全中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