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會考衝刺.短期高效學|每天5分鐘,勝過每週1小時的「間隔式複習」

為了要記得更多並保存這些內容,你需要將練習或接觸教材的時間,盡可能間隔開來。 如果你每天花1小時學習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在一個週末花20小時,你就能學得更好。同樣地,研究顯示,1天讀20次,遠不如7天讀10次來的有效。填鴨帶來的效果也不過如此。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會考倒數階段,用對方法念書,可以讓複習事半功倍。

原文作者: Peter Hollins/譯者: 陳圓君

間隔式複習—也就是所謂的分散練習(distributed practice)。

為了要記得更多並保存這些內容,你需要將練習或接觸教材的時間,盡可能間隔開來。

如果你每天花1小時學習知識和技能,而不是在一個週末花20小時,你就能學得更好。同樣地,研究顯示,1天讀20次,遠不如7天讀10次來的有效。填鴨帶來的效果也不過如此。

這說明了什麼?間隔式複習的概念是,對學習和記憶來說,每天花5分鐘遠勝於每週花1小時。當你著重在學習的頻率而不是持續時間,甚至是強度時,你就會學得更好。

專注於持續時間的長短通常會變成為了行動而行動,並且常會對你的目標造成不利的影響。

我們可以再次把大腦想成肌肉。肌肉不可能一直鍛鍊,然後在幾乎沒有時間復原的情況下,馬上恢復運作。

你的大腦需要時間去建立概念之間的關聯,創建肌肉記憶,以及熟悉一些事物。事實證明,神經連接發生在睡眠時,而且不僅僅是思想上的。突觸(synaptic)連結和刺激樹突(dendrite)也同時在進行。

如果運動員在一次的訓練中鍛鍊得太過頭,就像你可能很想學習一樣,那麼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之一:運動員要嘛筋疲力盡,後半段的訓練也沒用了,要不然就會受傷。

兼顧休息和學習,訂立「最佳學習日程表」

聰明複習

休息和復原是學習時所必須的,有時候並不需要努力。

當你著重在頻率時,突然之間你就有了清楚的結構來安排你的練習。如果沒有適當的計畫,大多數人只會學習、練習到他們的眼睛或手指頭開始流血,筋疲力盡而倒下,但這只是努力工作,並不是聰明工作。如果你依照間隔式複習的方式,你就會為自己訂出最佳學習日程表

我們來學習一個困難的主題:西班牙歷史。如果你在學習這個主題時有困難,那就意味著你應該「更頻繁地」學習。從週一到週日,如果只在意學習或練習日程表裡頭的學習時間長短,那就太嚴苛了!我們來看看一個著重頻率的最佳日程表可能長什麼樣子。

▲ 最佳學習日程表。商周出版提供

看看這個日程表,注意你每週只多花了75分鐘學習,但你已經完成了整個課程6次。

不僅如此,你可能還把大部分的內容都記下來了,因為你使用了主動回憶,而不是被動地複習筆記。即使你花多一點時間做得更徹底,把總時間增加一倍到150鐘,這仍然是你以前花在做更少事情上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著重頻率,而不是讓自己毫無計畫地學習,那麼你在短時間之內可以完成的事情將會令人驚訝。安排相對短一點的時間可以讓自己永不鬆懈,如果你要為一項任務安排大量的時間時,這麼做可以防止你陷入懶散。

你已經準備好下週一的考試了。事實上,你已經準備好週五下午的考試了。間隔式複習讓你的大腦有時間消化概念,並且因為複習而建立起概念之間的關聯和跳躍。

想想看,反覆接觸某個概念或技能時會發生什麼事?前面幾次接觸時,你可能不會發現什麼新的內容。但是當你對它越熟悉,不再敷衍應付時,你開始以更深層的角度來檢視並且做延伸思考。你開始把它和其他概念或資訊聯繫起來,不再停留於表面的理解。

完全沒有不用動腦的部分。整個過程必須是積極和投入的—這只能在短時間內的迸發進行。閃示卡在這方面特別有用,尤其是當你不斷地洗牌,讓它們以不同順序排列時。

每次複習時都從不同的地方開始也會有幫助,這樣你就可以有各種順序,不會每次都讀到同樣的部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你一天接觸很多次,也能保持新鮮感並且轉換思考的角度。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把資訊從你的短期記憶推到長期記憶中。這就是為什麼死記硬背或是臨時抱佛腳並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因為缺乏複習和深入的分析,幾乎沒有什麼內容能進入長期記憶。此時,這些內容只會成為機械式的背誦,而不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概念學習,它們注定會更快地消失。

希望從現在開始,與其斟酌要花幾個小時學習,不如去衡量你學習的次數。把提高複習頻率作為你的目標,不一定要延長學習的時間。理想的情況是兩者兼具,但研究間隔式複習的文獻清楚地表明,喘息的時間更為重要

間隔式複習的使用時機

間隔式複習通常有兩種用途。你可以用它來進行初次的學習,也可以用它來防止遺忘,確保事物留在你的腦海裡。

上面的例子著重在初次的學習,而用來防止遺忘、單純記住事情的日程表,看起來會更輕鬆一些。它會策略性地觸及足以使你牢記在心的資訊,但又不至於浪費時間或達到報酬遞減的程度(也就是當你已經記住的時候)。

例如:星期一中午十二點、星期三中午十二點、星期六中午十二點。我們的大腦不一定想記住超過必要的內容,它們會在第一次機會出現時丟棄資訊,所以間隔式精力恢復,遠勝於一天中的一大段的時間。

想像一下花園裡有一條小路,隨著時間流逝而磨損。這條路是你大腦中的一段記憶,需要一定次數的重複才能變得夠深,才能獨自成立。即使是幾次重複,也會對道路的清晰程度和存續的時間長短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果你的時間很緊迫,那你只需要知道,學習兩次比一次好,屢試不爽。如果你想立刻提高自己的記憶力和技能,在一天結束睡覺前複習15分鐘。要比別人搶先一步,在學習上先馳得點,這麼做是必需的。萬一你在尋找間隔式複習和頻率最佳化的逐步指導方針,這裡有4個要點:

1.複製我的西班牙歷史學習計畫。
一週7次聽起來很多,但事實上,最後只多花了一1~2個小時。這可以幫助你保持專注,並利用大腦偏好的方式來吸收資訊。根據你是處於初次學習階段還是「牢牢記住」的階段來調整計畫。

2.優先考慮頻率
至少每天一次,但理想上是一週內每天2次。依照你可以閱讀、複習的次數,而不是花費的時間來衡量。同樣地,根據你是處於學習階段還是「不要忘記」的階段來調整。

3.每次都要專注於學習教材,不要只是敷衍了事。
你必須創造不同而具有創意的方式來一遍又一遍地看待同樣的東西。就如之前提到的,你可以利用不同的起點、另一種閃示卡、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同一份教材。在這裡改變你進入學習的方法。

4.測試自己。
不要跳過任何部分,也不要只是複習、閱讀或辨識。如果覺得太簡單,那你就不是用最佳的方式在學習。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最高自主學習法,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彼得.霍林斯    彼得.霍林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暢銷作家、人類心理學研究者、人類境況研究學者。具有心理學學士及碩士學位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