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高中IB專班首招50生 8問題評估孩子是否適合

大園國際高中 IB 班是桃園市教育局核定的實驗班,學校會將 IB 班的修課時數轉換對應至課綱要求的畢業學分數,學生修課3年、滿足課綱要求的畢業時數,一樣能取得國內高中畢業證書。若學生通過 IB 各科評量的要求與全球會考,也能取得 IB 國際文憑。 面向全台招生,會考...

▲ 桃園高鐵站附近的大園國際高中110學年開辦國際文憑專班。黃建賓攝

▲ 桃園高鐵站附近的大園國際高中110學年開辦國際文憑專班。黃建賓攝

110學年開始、北市西松高中與桃園大園國際高中兩間公校都將開辦 IB 專班。大園國際高中將用特色招生管道招兩個班50名學生。除了英文授課, IB 班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什麼樣特質的學生又適合修讀 IB 課程?

公立學校開辦培養國際化人才的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課程,繼北市西松高中,桃園高鐵站附近的大園國際高中今年三月也正式獲得 IB 國際文憑組織授權,將在110學年開辦 IB 國際文憑課程專班(後簡稱 IB 班),以特色招生管道向全台招收50名學生。

大園國際高中 IB 班主要以英文授課,師資以校內完成 IB 工作坊培訓的本籍老師為主,另有外籍教師協助英語教學。學生進到 IB 班,高一課程部分為新課綱內容,老師會搭配 IB 教學模式授課、進行評量,讓學生習慣 IB 的學習模式。另也會安排 IB 核心科目如論文寫作、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 TOK)等課程,幫助學生適應。高二、高三則正式開始兩年制的 IBDP(大學預科課程,Diploma Programm)課程。

大園國際高中 IB 班是桃園市教育局核定的實驗班,學校會將 IB 班的修課時數轉換對應至課綱要求的畢業學分數,學生修課3年、滿足課綱要求的畢業時數,一樣能取得國內高中畢業證書。若學生通過 IB 各科評量的要求與全球會考,也能取得 IB 國際文憑。

面向全台招生,會考門檻為2A3B

大園高中和北市西松高中的 IB 班都以特招管道招生,不受就學區限制,學生可跨區報名,需先參加會考,成績達兩校各別要求的成績門檻,再於六月中報名該校特招考試。

雖同是開辦 IB 班,兩校在特招考試的報考門檻與考試內容不同。報考大園高中 IB 班的會考成績門檻為達2科精熟(A)及3科基礎(B)以上,特招考試內容為英文閱讀與短文寫作;西松高中 IB 班的報考門檻則為英文科達 A++、數學科達 A+,考試內容包含文本分析測驗與資料判讀測驗。兩校的特招考試簡章都附有試題示例可參考。

由於國際文憑班主要以英文授課,大園高中建議學生報考時英文能力至少達到歐洲共同語言架構標準 B1 等級(對應程度為全民英檢中級,雅思4分)。

與私立 IB 學校學費相比,大園國際高中因有政府支持、學費相對低,一學期學雜費為4萬5,000元,額外費用如班費、冷氣費等以實際使用狀況收取。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可申請獎助學金,校方會評估當年財務狀況與學生需求,給予部分或全額補助。

大園國際高中另設「海外攬才子女專班(簡稱海攬班)」,同樣施行 IB 課程,招生對象為在台工作的海外專業人才的子女,110學年將招收25名學生。

老師先成為勇於挑戰者

校名有「國際」兩字的大園國際高中,十年前創校時就以外語特色高中著稱,先前也開辦國際交流特色班,舉辦許多國際交流、參訪活動。然而從校內老師到校長朱元隆,都不斷思考校名那「國際」兩字的定義與可能性。

2018年朱元隆上任, 一方面感受到教育局對學校開辦國際課程的期待,自身也看見 IB 與新課綱看重養成學生能力的相似處,以及 IB 透過清晰的評量,系統性地指引學生如何學習,他於是與老師討論開辦 IB 課程的可能。從讀書會開始,老師們認識IB的理念、課程、評量,歷經4個月的溝通、有了共識,才進入準備申辦 IB 候選學校的程序。

申辦IB學校,意味著學校軟硬體的改變,全英文的教師培訓及與 IB 組織溝通,老師也要熟悉一套不一樣的教學思維、課程架構與評量方式。要做的事鋪天蓋地,老師們為什麼願意投入?

國際事務部主任蔡青妤認為是老師對學生成長樣貌的期待。Inquirers(探究者)、thinkers(思考者)、risk-takers(敢於冒險)、open-minded(胸襟開闊)、caring(具有同情心)……一幅幅 IB 課程想培養出來的學生圖像掛在學校長廊牆上。老師也好奇,引入 IB 這套不一樣的教學與評量方式,能否讓更多學生在課堂上「活過來」?

教書15年的蔡青妤在學校還沒投入 IB 時就嘗試不同教學方式。在她的地理課,學生「很忙」,要自己找答案、分小組討論,轉換過去多是老師主講的授課模式。有學生反彈、不喜歡老師上課問好多問題,學生段考表現成績退步,也讓蔡青妤緊張到胃痛。

但確實也有學生因為不同的教學法找到學習樂趣,反過來告訴她:「老師、妳教我的東西是考試考不出來的。」這讓蔡青妤對於看重培養學生能力、多面向評量的 IB 有所好奇。她組織校內 IB 教師社群,觀察到多數想投入 IB 的老師會認為這也是改變教學的契機。

引入IB,改變老師的教學腦

籌辦 IB 課程兩年半期間,老師們一邊接受 IB 培訓、參與跨領域共備,也透過多元選修課程與在海外攬才班採用 IB 授課模式,摸索經驗。老師經歷思維碰撞,卻也感受到自己與學生的變化。

體育科老師戴琇惠在 IB 班負責教授運動及健康科學。她分享,過去她的體育課著重技能訓練,引入 IB 教學思維後,她更深入思考課堂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以溝通合作能力為例,她引導學生思考,球賽進行時,球員間的溝通除了語言、還有哪些方式?打雙打球賽,兩人能如何配合溝通?帶學生反思球賽不是打完就結束,彼此經歷的溝通也很珍貴。

「我需要思考課程要怎麼設計、學生做什麼樣的作業,才能反映想培養的能力。」教了10年書的戴琇惠認為,投入IB最難的就是「改變教學的腦袋。」

校長朱元隆本身是物理老師,也參與 IB 物理課程培訓。認識 IB 後,他反思過去自己上課雖然拋出許多提問,但這些問題是「確認式提問」,背後都有標準答案,而 IB 的教學則是「探究式提問」,希望引發學生思考「下一步我該做什麼?」

後來授課,朱元隆給更多時間讓學生自己查資料、回答他所設計的問題,發現學生開始拋出不同的答案,彼此也會激盪思考。

「我希望學生用『科學家的思考模式』思考,而不是只教科學知識的結果。」朱元隆說。

讀 IB 專班也需評估風險

由於 IB 課程多是實作、口頭展演和寫研究報告的訓練,較少用選擇題評量,若學生想在國內升大學,需自行準備、練習學測、分科測驗等考試方式,或利用特殊選才管道。

蔡青妤表示,有許多想讀 IB 學校的學生動機是想出國念書。但出國念書有許多管道,如有些國家的大學能用學測成績申請。學生用 IB 文憑想申請心儀大學,需要和全球 IB 學生競爭,很有挑戰。

IB 班到高一下學期時,老師會評估學生的能力。若學生的適應狀況離最終拿到 IB 文憑有很大的距離,校方會與家長、學生溝通是否轉回普通班級。學生若想用繁星管道升學,則需要從高一讀起。「(修讀 IB 班)要知道有風險。我們會建議學生比較適合的路,」蔡青妤說。

相較「把學生送出國唸書」而設立 IB 課程,蔡青妤心儀的是 IB 培養學生的圖像,以及 IB 的教學與評量方式,即便從學校申辦 IB 到即將招生,一路有許多的擔心,但她相信,不同的教育思維已經帶給老師們許多收穫,也看見確實有些學生適合 IB 學習模式,「我們提供另一軌(學習管道)給學生。」 朱元隆也期待引入 IB 能帶來外溢與擴散效應,讓校內其他老師、學生也能接觸 IB 的學習理念。

引入一套提供給全球學生的課程,為大園高中校名那「國際」兩字帶入不一樣的意義,同步激盪著台灣公校老師教與學的思維。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讀 IB 班?大園高中在招生文宣設計8道類似心理測驗的題目,供學生評估:

  • 比起聽老師上課,我更喜歡自行思考探究以解決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 我具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能自主安排學習進度與課外活動內容。
  • 我具有良好的英語能力,能進行日常英語對話,亦能閱讀簡易的英文文章並撰寫英文短文。
  • 我很少補習,比起補習我更希望把時間拿來運動、閱讀,從事藝文活動或進行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並願意為此付出相對應的努力。
  • 我不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人溝通,當我和老師、家長有不同意見時,我會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
  • 除了學習之外,我會關注社會時事與全球議題,如果能力可及,我也會為此盡一份心力。
  • 我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適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心態。
  • 我能夠經常檢視自己,了解個人的優、缺點,與他人合作的模式等。

若上述問題的答案超過一半為「是」,那能進一步了解國際文憑課程的細節,評估是否符合自己的學習需求。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