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測衝刺・國寫】找到你生命中的「衝突」與「選擇」,就能說出動人故事

「越自負的寫手,越可能在聯考作文鎩羽而歸。」那位發問的評審,如是眉批考場敗北的作家。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你們聯考作文寫得好嗎?」在一次文學獎的評審會中,一位作家詢問在場的其他評審。大家都搖搖頭,包括我自己,在大學聯考的考場,讓自己的思緒脫韁而出,待鐘響收卷,野馬仍未奔回,只得悵然擲筆,接受劣馬評第。

>>110學測最後衝刺,考生必知總整理!

「越自負的寫手,越可能在聯考作文鎩羽而歸。」那位發問的評審,如是眉批考場敗北的作家。

我沒聽懂,所以考研究所時,作文又考垮了一次。

人生要往前看,但也要往後看

作家石德華說:「人生要往前看,但也要往後看,才能得到理解。」所以我往後看自己近年考場作文的大失敗,終於得到一個理解:

作文要明,散文要藏;作文要快,散文要慢;作文要濃,散文要淡。

這個理解沒有來的太晚,在我報考今日服務學校時,我整理了「與自己相關」的「個人寫作檔案」進入考場。其中有自己獨特的生命、三個以衝突為核心的故事。

那日試卷發下,看完題目,我開始腦中盤點「寫作檔案」,尋找合適的材料,根據各段需求調兵遣將。文字雖是英文,卻是第一次嘗到試場中,信手拈來、揮筆即就的快感。鐘聲響後,諸生交卷,但見自己文長過人。結果沒有懸念,有幸入榜。

創作重發散,作文求收斂

「準備材料進入考場」一事,常為世人撻伐,認為有失公允。然而,如果有天分的作家,都會在試場失足,要如何苛求一般考生「即席發揮」時,達到學測國寫「A+級」的標準:論證有力,結構謹嚴,文辭流暢優美?讀者如果參考大考中心每年釋出萬中選一的範文,會發覺仍有多處,句讀之間邏輯扞格,失手詞句隨處可見。

幾十萬人的考試,竟然佳篇難尋,究其陳因,犖犖大者,實歸時間大限。

創作重思緒發散,作文求論點收斂。然而發散耗時,所以我們必須將生活中發散的經驗,規律地收斂為自己的「個人寫作檔案」,供日後應試檢取。

靜夜情懷,是自己最深的情懷

109年學測國寫第二子題考「靜夜情懷」,滿分25分,全國最高分23.5分,只有5人拿到,卻有4395人拿了零分,原因是—學生在學校讀課本,卻從來沒有認真地讀過自己。

靜夜情懷,是自己最真的情懷,是自己最深的情緒,與最大的懷抱。情緒因人前難言,所以只能在靜謐時獨語;懷抱因白日難伸,所以只容在暗夜裡揮灑。但是準備隔天考試的夜讀,野蠻地佔據了所有的夜,學生的心靈就像清末的中國,不斷退讓,不斷割地賠款,最後「忘了我是誰」。

▲ 109年學測國寫第二子題《靜夜情懷》佳作2-2、2-3。截自大考中心網站

每篇文章,都是衝突;每條路,都是選擇

每次面對「千里關山留百川,萬頃青春無一語」的學生,我常用最高級的提問,問學生「你最大的成功」、「你最大的挫敗」、「你最大的願望」、「你最大的絕望」等帶衝突的問題,學生在內省反思,觀照自身後,總能說出動人的故事。

其實,故事的核心就是「衝突」,「衝突」後的「選擇」,就是文章的主題。

靜夜裡的情懷,一定是白日的衝突—談不好的戀愛、念不好的學科、做不到的夢、或是不敢向師長說的內心話。但是我們的教育總是要我們躲在課本裡,閃躲那些最真實的衝突。

然而在111年學測國寫參考試卷二,卻要考生「選取一項有特別意義的物件,敘述物件背後相關的故事與情感」,以「睹物思情」的遺憾為文。

▲ 111年學測國寫參考試卷二。截自大考中心網站

在試卷四,也要考生「回顧成長過程中的選擇經驗,省思人生的啟示」,寫自己如何在衝突中,選擇「走自己的路」。

▲ 111年學測國寫參考試卷四。截自大考中心網站

被故事淋濕的自己,可以無所畏懼進入考場

這些文章,談的都是有遺憾的情感,寫的都是衝突中必須選擇的路。這些情感與道路,都是無法閃躲的自己。

期待考生們在考期前,爬梳自己充滿毛邊的青春,勇敢面對無可遁逃天地間的衝突,然後整理成無法取代的動人故事。帶這些故事進考場後,鈴聲一響時可以氣定,審題時可以神閒。眼前稿紙蹤然卷長千里,但你已備有青春萬語,你可以選擇細說從頭,也可以選擇直陳當前。

是得,時光過眼不是雲煙,整理後,都可以凝結成青春大雨。這個月,記得再被自己的故事淋濕一次,然後,能夠呼風喚雨的自己,可以無所畏懼的走進入考場。

今年,帶自己的故事到試場去吧!

延伸閱讀

蔡淇華 蔡淇華

蔡淇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曾獲臺中市文學獎首獎、新北市文學獎首獎、臺中市詩人節新詩創作首獎、總統教育獎主題曲首獎、教育部師鐸獎、星雲教育獎。出版多本暢銷著作:《青春動力學》、《青春微素養》、《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有種,請坐第一排》、《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等。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