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語文能力的基礎,從「好好說話」開始!

說話是人與人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臺灣每一年,小至校園,大至各縣市、全國都會進行國語文的競賽,其中一項,便是演說。3分鐘內要完成演說題目對於國小學生來說,單單要完賽就有些難度,將題目說好更是不太容易,因此,透過適當地訓練,便能讓學生學會好好說話。

▲取自王勝忠老師臉書粉絲團

▲取自王勝忠老師臉書粉絲團

如何在3分鐘內完成演說題目?這不僅考驗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更可能與孩子平時寫作文的「內容構思鋪陳」能力有關。長期投入寫作教學的王勝忠老師,近期旁聽學生演講比賽有感,分享以下4點打好「說話力」基礎的「養成攻略」。

說話是人與人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在臺灣每一年,小至校園,大至各縣市、全國都會進行國語文的競賽,其中一項,便是演說。3分鐘內要完成演說題目對於國小學生來說,單單要完賽就有些難度,將題目說好更是不太容易,因此,透過適當地訓練,便能讓學生學會好好說話。

一、提升題目的觀察敏感度

3分鐘所說的話,若換算成文字,大約要有400~500字左右的內容,所以,這考驗著學生平時的作文能力,以及說話能力,必須要能針對主題來進行發揮,所以必須在平時就進行練習。至於可以如何練習對於題目的觀察敏感度?不妨以學生生活、校園趣事、時事……作為主題,舉例來說:COVID-19是今年度最熱門的詞彙,「防疫」便能成為主題,讓學生試著說出如何落實防疫,當學生能在時間內完成一段完整地演說,接著,再提升演說內容的細膩度。換句話說,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周遭,從個人至社會媒體,都可以成為演說的主題,藉由觀察生活後再行練習演說,自然能提升觀察題目的敏感度。

二、強化主題關鍵人物,建立不同角色的層次

每齣電視劇或電影都會有所謂的主角與配角。主、配角有著各自的特徵,自然在劇中的分量各自不同,而演說亦是如此。比如說,在校園裡最常見的人,聽到學生大概都說是校長,是老師,是同學,所有人物都提到,但卻沒有把「最」給提點出來,雖有帶到邊,但卻有如蜻蜓點水,沒有切中主題,稍微可惜。依照題目,進行審題,接著進行人物的的重要性分配比重,建立鮮明的角色層次,便能讓聆聽的人瞭若指掌演說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角色。

三、演說結構分明,善用修辭鋪陳內容

在演講結構的部分,大致上如同學生在寫作文時一樣,花最多時間在第一段的內容構思上,卻忽略了後面的內容結構該如何安排,所以,總有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或是講到最後不知道如何結尾,沒有把題目完成的說完就下台了。不妨在進行文章構思時,以心智圖來進行構思準備,且能有系統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如此一來,就能在實際上場時做系統化的陳述。除此之外,內容方面,要能完整呈現所要演說的題目,內容的鋪陳就很重要,可以善用修辭,如譬喻、誇飾……等,或是說說自己生活週遭所發生的事情或故事,都能讓內容更言之有物。

四、營造演說氛圍的環境,建立學生舞台自信

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上場進行演說,如果家長或是老師沒有先給予試講的機會,教學生上台時該怎麼開場,儀態及站位如何展現,就很容易看到緊張的表現。因此,在正式上場前,營造演說的氛圍,讓學生試著上台進行演說,教導學生上場儀態十分重要,除了儀態,更重要的是舞台自信,也就是氣勢。肯定學生在群眾面前公開說話的機會,參加演說比賽,嘗試許多人不敢嘗試挑戰的事情,協助學生建立舞台自信。

說話,是一輩子的能力,無論小孩或大人,都少不了與人說話的機會,如果可以從小開始培養好好地說話,從日常生活做起,說好每一句話,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在各場合發揮「說話力」。

*本文轉載自王勝忠老師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王勝忠 王勝忠

王勝忠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博士

著作:《素養導向教學備課的心法與技術》、 《你一定要開始,才能很厲害!》、《超高效寫作課》、《教師應考特訓班》、《教師甄試一本通》 王勝忠老師臉書粉絲團; 王勝忠老師youtube頻道。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