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 創意思考範例試題大公開,台灣學生需要跳脫尋求標準答案的思惟

11/28在台北舉行的「黃昆輝教育基金會2020教育政策研討會」,以「新世代、新需求」 為主題,探討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會中邀請 PISA 2022主持人、台師大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長蔡今中,分析每3年考一次的 PISA,台灣中學生整體表現。 蔡今中表示,自從 PISA2015 改為數位...

 ▲ PISA 的創意思考不強調無中生有的創作,而是要學生基於前備知識,跳脫標準答案的心態,去思考第二個以上的解決方案。截自 PISA 2021創意思考例題 / 施雲心製作

▲ PISA 的創意思考不強調無中生有的創作,而是要學生基於前備知識,跳脫標準答案的心態,去思考第二個以上的解決方案。截自 PISA 2021創意思考例題 / 施雲心製作

台灣在疫情下幸運的從未停課,但 PISA 國家研究中心提出警訊,「今年過後,我們的數位表達力會遠落後他國」,而15歲以下學生未來的工作,幾乎都要在數位環境下進行,值得加把勁趕上。同時,台灣中學生在「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中的「公民認知」排名高居世界第2,對族群平權的支持度排名則是世界第1。

11/28在台北舉行的「黃昆輝教育基金會2020教育政策研討會」,以「新世代、新需求」 為主題,探討台灣教育發展的挑戰。會中邀請 PISA 2022主持人、台師大學習資訊專業學院長蔡今中,分析每3年考一次的 PISA,台灣中學生整體表現。

蔡今中表示,自從 PISA2015 改為數位測驗型式後,15歲學生能否熟悉數位工具和作答方式,就成為左右成績表現的一大因素。

PISA 試題內容涵蓋閱讀、數學、科學等三個領域的基本素養,以及問卷調查,目前全球有80多國的中學生定期參加檢測。此外,2015年加考數位環境下的「合作問題解決」、2018加考「全球素養」,原訂2021年以數學為主,並加入「創意思考」,因疫延後1年。

蔡今中表示,PISA每次加考的項目,都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認為未來公民需要的能力,今年終於找到測試「創意思考」的方式。根據OECD總部公開的創意思考例題,共分寫作表達、視覺表達、社會問題解決、科學問題解決四部分。

▲ 截自 PISA 2021創意思考例題 / 施雲心製作

蔡今中分析,創意思考不強調無中生有、藝術性的創作,而是要學生基於前備知識,跳脫一個標準答案的心態,去思考第二個、第三個解決方案。

根據已公告的例題,蔡今中觀察,台灣學生在寫作、視覺和社會的創意思考,可能表現有待加強,因目前世界各國還能群聚作答的只有14國,原本預定2021年施測的PISA,已確定延後到2022年

蔡今中憂心表示,台灣雖很幸運的沒有爆發嚴重疫情,也相對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有必須實施線上教學的急迫性,但「今年過後,我們的數位表達力會遠落後他國。希望教育部及早展開因應對策。  

在這場教育政策研討會中,也請到負責「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簡稱 ICCS)的國家計畫主持人、台師大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教授劉美慧,分析這個每7年一次的調查結果,我國中學生的公民素養在全世界排名高於國際平均值。

ICCS 2016共有24個國家或地區參與,以歐洲國家最多,亞洲除了台灣還有南韓與香港,全球共9萬4,000位學生參與調查。劉美慧說,我國學生公民認知排名高居世界第2,將近九成的學生表現不但高於國際平均值,甚至達到高標以上,可說是表現優異。

此外,我國學生對於族群平權的支持度,排名世界第1,對性別平權的支持度排名第2,與丹麥並列,贏過芬蘭、瑞典。

而台灣學生在「使用網路得知國內外新聞」及「在網路或社群媒體貼文 / 貼圖表達關於政治或社會議題的意見」的比例,在國際排名也是第1,劉美慧分析,這可能與台灣學生的網路使用方便性有關。

但參與組織或團體的情形,卻低於國際平均表現,只有「社區及志工參與」情形較前一次調查有提升趨勢,推估可能與服務學習採計為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中的「多元學習表現」有關。

前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則在與談中直言,「台灣公民素養裡,最缺乏的是傾聽的能力。我們除了會批判,還需要傾聽的能力」,他建議學生和老師,多去試著聽聽和自己意見不合的聲音,否則即使課綱裡再增加4或8學分的公民素養課程,恐也無濟於事。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