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台大校友的省思:敢接納自己弱,才是堅強

看到台大在這一週內有三位學生輕生。網路討論圍繞著學校責任、教育、家庭檢討。從台大畢業 12 年,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身邊不少人是辛苦的、憂鬱的活著。  這邊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歷跟反思。不論是給台大學、或者其他優秀的孩子們,也是給我自己或其他努力中的朋...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台大多起學生輕生事件後,引發各界檢討學校、教育、家庭等責任的聲浪,各地的台大校友們則紛紛為文,分享曾經走過的名校壓力。台灣自創桌遊品牌綿羊犬公司創辦人、台大電機系校友林啟維寫下自身反思,與所有為「優秀」之名所困的學子們共勉:相較於勉強自己強取的成就,能接納自己的弱點,才是堅強。

看到台大在這一週內有三位學生輕生。網路討論圍繞著學校責任、教育、家庭檢討。從台大畢業 12 年,直到後來才發現,原來身邊不少人是辛苦的、憂鬱的活著。 

這邊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歷跟反思。不論是給台大學、或者其他優秀的孩子們,也是給我自己或其他努力中的朋友。人生路道路上,我們都要不斷學習: 

接納自己弱,才是堅強

唸到台大最大的壓力就是「台大」。還記得當年分發完緊張兮兮地跑去問學長姊:上大學前該做什麼準備?還記得學姊笑笑說:用僅有的這個暑假,好好休息吧! 

課業上,曾經都是班上、全校、全區第一名、第二名的,到這邊還是要分個高下。全班總有個第一名、也有被當掉。不只是成績,社團、課外也都在比誰投入。

比誰當上幹部、比誰做過幾次總召、比誰選了學生代表,都是在比比比。大三大四又要比是不是去補了托福、GRE,比誰找到一份好的實習......

說穿了,這些強弱都是比較出來的。同儕的競爭學習非常好,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如果可以選擇,比較的對象應該要設定為自己。畢竟,那些數據化、量化的指標,定義誰是強者、誰是弱者,很可能不是自己的天賦、熱情所在。唯有不落入客觀數據的競爭,才有機會在未來找到自己的定位。

退一萬步想,即使是苟活庸碌的快樂,我覺得也比勉強自己強取的成就,幸福多了。所以,能夠接納自己在許多面向上弱,絕對是一種堅強。

有限度的自私

愈競爭的環境中,大家發條上愈緊,必須學習「從眾」,對於自我保護的行為,難以包容。

還記得升大二的暑假,是迎新宿營的隊輔。在人員培訓開始的一週前,我嚴重的扭傷了自己的腳踝,腫了一包、連走路都會痛。

培訓開始,所有隊輔都要練習跳舞。

我問:能不能 pass,我真的需要休息、醫生也說不能動。

同學說:我們打球都整天扭傷,照樣練球、照樣上場,這根本是小事情。大家都在練習

總召說:不參加練習就退出不要來了!

退出啊~ 好嚴重的警告,彷彿在我身上貼了個大標籤:「跟不上就是廢物」。我不敢怠慢,白天練習、晚上看醫生。一天一天過去,情況完全沒有好。最後這個傷痛了兩年,也變成未來隱隱作痛的慢性傷。多年後回想起來,我仍然非常痛恨這些「從眾」的訴求。

在台大對於「菁英式情緒勒索」尤其嚴重。不管是做事情要盡心盡力,很多時候明明跟不上了只好硬上。

每個人的生活都可能有突發狀況。往往是周圍的人不能被理解生理、心理、家庭、經濟因素......輕則當下熬過,重則影響一生。

知道自己的生體、心理極限在哪裡,做不到、做不來,就放下。把自己顧好最重要。

人生不是唯一解

許多討論都圍繞著關於「選系」、「選校」制度這件事情。我認為這是假議題。

就如同創業找題目一樣,一個產品、一個領域、一個產業,選擇的時候能夠保證我們熱愛、做得好、未來會賺錢?連創業者賭身家都會犯錯,更何況是 18 歲的高三生。

真正的重點是:選擇錯誤後,有沒有勇氣重來、如何重來、社會是否允許重來。

在台大我認識好幾位朋友,在大四唸完書之後,跑去轉考別的研究所、甚至重考大學的朋友。這些人,甚至原本已經唸到台大的前幾志願。

我在 UCLA 的時候,有好幾位朋友在大四畢業的 gap year,決定花一到兩年的時間跑去社區大學 (在美國相當於大一大二的學程) 重修生物、法律,準備從文組跨到醫、從理組跨到心理......

在大四畢業或 gap year 期間,當其同學可能都在唸研究所、開始工作,這些人正在重新唸大學、或者準備重考。

但這些人做的選擇,其實我相當佩服。一定多少承擔了身邊每個人的問題、甚至眼光。

記得有一位美國朋友曾說:「我花了 4 年發現我不喜歡這個科系,然後又花 2 年重新準備。可是我也才浪費了 6 年,就確定未來 60 年我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才是真理啊!難道我當年在台大電機系的價值只能當工程師?

想想,電機系讓我認識那些很厲害的酷同學,電機系帶我去美國,擴大我的人際視野,也開啟我創業九年間許多的機會。

那唸書或成績重要嗎?

努力學習象徵的是在那個當下,是不是能夠好好的 do your job,一種責任心的表現。如果學習到的東西,剛好未來人生中用得上,那恭喜賺到了。

但在我們無能為力或毫無興趣的時候,這些學習並非唯一的選擇。

人生的路很大,永遠要記得,未來的事情沒有唯一解。

延伸閱讀

林啟維 林啟維

林啟維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綿羊犬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美國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電機研究所。回台灣後從事「教育設計」創業,並獲選為第一屆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團隊。綿羊犬所開發的教育主題桌上遊戲,也成為台灣第一個受邀至大英博物館販售的遊戲品牌。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