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奕緯:教孩子拿捏「玩笑」與「取笑」,學習把話說好

孩子三五成群圍著另一名孩子笑鬧著,是校園經常上演的畫面,但「玩笑」與「取笑」常是一線之隔,國中數學老師葉奕緯分享自身觀察,並提醒大家拿捏玩笑尺度,不要因無心的話語讓他人受傷了。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嘻笑聲此起彼落,即便漫步在下課時的校園仍顯突兀。

回頭一望,只見數名同學圍繞在一個孩子的身旁,不知何故的笑鬧,而處於中心的當事人則沒有笑意,露出尷尬、動怒、難過,多種感受夾雜的表情。

這是尋常校園裡,常常上演的畫面。 (看更多:預防霸凌,老師該怎麼做?

「玩笑」與「取笑」的界線

身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對於「玩笑」與「取笑」的界線,是難以區分與謹慎看待的。而我認為,那條界線,在不違反道德與良善措辭為前提下,取決於受話方的感受

「對方會覺得好笑,還是旁邊的人在笑?」
「說完之後是否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對方的外貌與成績是不是評論的主題?」這都是判斷兩者差異的規準原則。

「玩笑」能無傷大雅的化解僵局,柔化氛圍;「取笑」則無情冷酷的傷害他人,破壞和諧。而這是看似簡單,實行卻略顯難度的事情。

「我只是在開玩笑啊!我又不知道他在不高興。」
「講一下又不會怎樣,他之前說我什麼我也是笑笑而已啊!」這些才是國中生每日登場的內心戲。

我們必然無法清楚他人的內心情緒,所以我們才該更珍惜與尊重,跟每一個人相見相處的機會。

如果我們都能為不曾謀面的球星演員逝世而感到惋惜與傷心,我們為何不能多加關注自己周遭的同學師長、家人親戚,以及每一個愛我們,跟我們深愛的人們呢?

話多也好,話少也罷,好好把話說好,才好。

延伸閱讀

葉奕緯 葉奕緯

葉奕緯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彰化縣田中高中附設國中部老師。性向測驗社會組,偏偏反骨挑戰自然組;從小是國文學霸,最後卻變成數學歐霸。 認為數學課是「教學生、教數學、教學生學會教數學」的教學互動歷程。期盼學生能從課堂中學習的,不單是數學,而是合作、學習,還有人生。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