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思考力,為孩子打造「回應式教室」

在學術研究上已證實,藉由「回應式教室」教學法的採用,有助提升孩子的學力,以及增加學習意願。《最高的教養》作者博克重子在書中分享女兒就讀的Beauvoir學校,如何透過「回應式教室」,養成孩子能夠準確判斷資訊、整合知識並嘗試解決問題的思考力。

▲ Shutterstock

▲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作者:博克重子(悅知文化《最高的教養》)

小孩不是用教的,而是要讓他們自己學

Beauvoir學校採取同時發展學力與非認知能力的所謂「回應式教室」教育法,而其基本原則就是「不用教」,「讓他們自己學」。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思考力,同時也才會有自信去思考。

依據此教育法,上課時不使用教科書,而是採取以下三者為基礎:

■ 做示範。

■ 讓孩子體驗。

■ 讓孩子自行發現。

針對這部分,服務了22年、有校長左右手之稱、現在專門負責心理諮商工作的超資深教師霍莉.喬伊納老師是這麼說:「年紀較小時,從周遭學習是比較有效的,還同時具有刺激五感的效果,可以看到、聽到、摸到、嚐到、聞到,或者是模仿。即使到了7、8歲,感覺已經很大了,但這年紀的孩子還是以實際體驗的方式學習效果比較好。」

因此在教學上,不論哪個科目,都是以如下列所謂互動式(雙向)建模(Interactive Modeling)的手法來進行:

  1. 簡短地說明要示範的內容及原因。

  2. 先由教師進行示範。

  3. 詢問孩子們有無注意到些什麼?

  4. 讓幾個孩子也示範看看。

  5. 針對那幾個孩子的示範,問大家有無注意到些什麼。

  6. 最後讓每個孩子都做一次,並由教師觀察後給予適當的個別指導。

結果就算孩子們於第6步驟得出的答案和老師一開始示範的一樣,孩子們仍能獲得自行發現的樂趣。而要是有想出更好的方法或別的方法,則又能嚐到另一種成就感。正是老師與學生,或是學生彼此間的這種互動過程,能夠鍛鍊出孩子們自行思考的能力。

認識「回應式教室」

● 四大基本要素

 回應式教室重視的是,為了最大化孩子的能力,要在發展學力的同時一併發展非認知能力。而其四大基本要素如下:

 ● 六大方針

讓孩子們在可安心地自行思考並發言的積極環境中,提供有助於培養自行思考習慣、有魅力的學習內容。讓孩子們自行選擇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執行功能,若發生吵架或失敗的情況,則藉由引導他們進行邏輯思考,來養成批判性的思維。鼓勵他們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為了達到最佳成果而彼此合作。教師們經觀察後,分別賦予每個孩子最合適的挑戰,藉此培養孩子的自信與能力。依循上述四要素的六大教育方針如下:

● 特性

 根據6大方針所實際創造的回應式教室具有以下特性:

過程看似無用,但其實非常重要

我一開始也覺得「這種教學方式也未免太緩慢了吧,直接教不就好了,不就是1+1=2嗎?告訴他們必須要這樣算不就結了?」

但他們不把這過程當成「浪費時間的」、「不合理的」而予以省略,他們重視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即使在大人眼裡很簡單,也應透過『你覺得呢?你來試試吧。這樣好像行不通,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好呢?』這樣的互動過程,花時間讓孩子慢慢地、仔細地自行學習。這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喬伊納老師如此說到。她還表示,拼命寫練習題省略了學習功能中的「互動(雙向)」部分,會剝奪孩子們思考的機會。

要讓孩子們體驗,自行發現。正因為是自己發現、自己親身體會到的答案,所以能做為長遠的記憶,深深烙印在心中及腦海,然後才能成為可用的知識,一直記在腦袋裡。實際上也的確已有研究指出,快樂地學到的知識,較容易長期留存於腦海。

在家裡,即使還是很小的小孩,也能藉由對過程的重視來培養孩子的思考力。那麼,在此就讓我來介紹幾個我們家的實踐方法。

關鍵就在於,要讓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

3個具體實踐,提升孩子的思考力!

【實踐①】讓孩子習慣思考無法以Yes/No回答的問題

若是能以Yes/No回答的問題,孩子就沒必要思考。因此,不論在校還是在家,基本上都該採取無法以Yes/No回答的開放式提問,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

不要用「你去做××」這樣的說法來命令孩子,因為這樣只會養出「除非有人叫他做,否則就不做」的等待指令的孩子。

「今天過得如何?」往往用一個OK回答就能了事,這和Yes/No沒什麼不同,所以要改問:「今天發生了哪些事呢?」

我們家每天吃晚飯時都會互相問這句,而且還規定不管再怎麼累,對於開放式的提問都絕不能以「我不知道」來搪塞。於晚飯時間提出開放式問題的好處就在於「躲不掉」。因為直到吃完為止,都不能離開餐桌。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問「為什麼?」「怎麼會?」「什麼時候?」「為了什麼?」等等。

【實踐②】把「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當成口頭禪

在做某些事的時候,總是要記得開口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如此一來,孩子便會養成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的習慣。這將成長為真正的思考力。

而另一方面,「你要這樣做」、「那樣不行」、「這是最好的」等說法則會讓孩子覺得「大人所說的絕不可違背」,一旦習慣這種由上而下的思維邏輯,他們就不會試圖自行思考。畢竟聽從指示可是輕鬆得多,反正只要等待,就會有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身為父母,直接告訴孩子「你要這樣做」當然比較輕鬆,但若要培育孩子的思考力,就要習慣開口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要習慣聽取孩子的意見。為此,你最好試著增加親子一同做某些事的機會。不必是什麼特別的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即可。

例如:我會請女兒幫我「打蛋」,結果女兒在敲破蛋殼時,「啪!」的一聲把蛋給砸爛了。這時我不會直接教她該怎麼做,而是對她說:「唉呀,砸爛了,你覺得要怎麼敲才不會整個爛掉呢?」好讓她自己想辦法。她試了敲輕一點,還有用蛋敲蛋,但效果都不好。於是我說:「你看我打。」然後示範把蛋對著水槽邊角敲一下,蛋殼就漂亮地一分為二。「馬麻是這樣打的,絲凱要怎麼打呢?」絲凱注意到利用邊角打蛋,蛋殼就不會混進蛋裡。接著她說:「水槽不乾淨。」便利用盤子的邊緣來敲開蛋殼。這確實比水槽邊更好呢。最重要的是,自己找到辦法這點似乎讓她很開心。

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她是邊玩邊學。只要有趣、開心,即使失敗也不覺得痛苦,這點很重要。

除了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外,成功找到答案也能讓孩子產生自信。

【實踐③】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讓孩子有自信去思考

對於和自己3歲兒子一起遊玩的時間,我那位擔任管理顧問工作的媽媽朋友珍妮佛是這麼描述的:「一起玩的時候,兒子要是有什麼事做不好、遇到挫折了,在他主動向我求助前,我只會一直在旁邊看著,絕不插手。雖然幫他做很容易,身為母親難免會直覺地想去幫忙,不過我都會忍住。其實我覺得小孩比父母認為的更有能力,只因為年紀還小,所以能力往往被低估了。」

小孩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能力,因此,不要覺得我們「必須告訴(教導)他答案」。

雖說孩子還小,大人總會忍不住想要保護,但這樣無法培養出孩子的思考力。就因為人生經歷比小孩豐富,所以大人很容易認為自己的答案一定比小孩的更好,可是父母一旦直接說出結論,便會剝奪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的寶貴學習機會。因此,在孩子自己想出答案之前,請務必耐心等待。

忙的時候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想動手幫忙,但一定要忍住。當孩子真的需要幫助來求助時,別直接教他,而是要示範。讓孩子看你做,並一起討論他注意到些什麼,然後再讓他自己試著做。

而這時候父母的說話方式很重要。「為了解決這問題,你試了很多種辦法呢」、「很有毅力喔」、「你很努力,很棒」等,以溫和的言語給予鼓勵,孩子就會產生自信。一旦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便會更願意拼命,甚至還能進一步享受努力的過程。

在培養孩子的堅強自信以不斷嘗試並克服困難,進而具備自行思考的能力時,家中雙親溫暖的言語鼓勵,可說是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

作者簡介│ 博克重子

她懷抱著「希望孩子能自行開創人生,任何時候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堅強地活下去」的願望,試圖自行摸索出最好的育兒方法。仔細研究了各種科學數據、最新的教育方式、心理學研討會、大學裡的研究,以及對知名大學教育的想法後,好不容易才終於找到了能同時培育思考力和堅強心智的美國菁英教育。進而成功讓女兒絲凱成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The Distinguished Young Women of America」。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出版《最高的教養:從「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培育,談世界級人才的五大特質》,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