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習的運用】以學生自我管理的「早自習」概念

從事教職三十年,我深切體認到隨著時代的改變,某些觀念與作法亦應與時俱進,「早自習」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七月三日在臉書上發表一篇貼文:

「你知道嗎?日本的國小孩子的到校時間是早上9點、國中高中幾乎都是8:40以後才算遲到。重點是日本早就取消早自習,來提升孩子的睡眠時間,搭配餐餐提供牛奶的措施,讓日本人身高一舉超過台灣人。

因此,我一直認為台灣這種孩子7點多就要到校早自習的安排,實在是很沒有意義。幾乎是花全世界最長的時間在學校,但學習成果也沒有比較好,根本是浪費孩子的生命,犧牲健康跟身高得到了什麼?

我認為,應該把上學時間整個延後,特別是針對高中孩子,沒有考量通勤時間根本不人道。

這部分,讓我們一起持續努力推動。」

從事教職三十年,我深切體認到隨著時代的改變,某些觀念與作法亦應與時俱進,「早自習」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倘若「早自習」的政策無法取消或上學時間延後,那麼學生能善加運用早晨7:30至8:00短短的30分鐘時間,對於學習絕對有正面幫助。然而,學校對於「早自習」的定義以及規範的內容卻有所不同,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顧名思義,「早自習」便是運用晨間時段學生自己預習或複習課業。原本這個時段應該由「學生自我管理」,希望學生在一天課程前能預先準備,立意良善;不過,我們卻發現有許多「老師主導早自習」,並挪為他用。

最常見到的現象是:

一、 安排不同科目小考:學生前一天晚上為了小考,很可能會晚睡而犧牲睡眠時間,大大影響了第二天上課的精神。

二、 利用早自習時段加課:因為要趕進度而加課,只是學生一大早精神狀態並非最佳,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除此,老師還會利用「早自習」檢查作業、處理班務或宣導事項,這些都是違背「學生自我管理」早自習的原意。

有鑑於此,教育當局於是鼓勵各級學校推動「晨讀」,學生透過老師的推薦、圖館的藏書或自己的選讀,藉由閱讀習慣的培養,體驗閱讀的樂趣,以營造出喜愛閱讀的文化。

當然,我們也發現學生在「早自習」時段諸多現象:

一、 遲到:由於學生住家離學校較遠、交通不便或阻塞,未能在7:30以前到校早自習。

二、 補眠:學生因為寫作業或準備考試而晚睡,導致睡眠不足,因此來到學校利用早自習時段補眠。

三、 趕作業:學生也許要準備考試或作業過多,來不及寫完的作業只能利用早自習時段完成。

四、 吃早餐:因為父母晚起床未能準備或匆忙出門的關係,學生必須在店家購買,然後在學校早自習吃早餐。

關於這四種現象,年輕氣盛的導師絕對希望學生要謹守生活規範,因此嚴格規定學生必須做到「四不」:不遲到、不睡覺、不趕作業、不吃早餐,學生「早自習」只能讀書。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開始考量諸多現實的因素,除了趕作業,我改變了一些想法與做法:

一、 我相信學生不會故意遲到:除了少數習慣性遲到的學生,必須進一步了解原因,甚至必須與家長溝通。如果強勢要求學生不准遲到,學生為了不遲到而趕時間,恐會發生不可預知的意外。究竟是學生的安全重要?抑或不遲到重要?值得深思。

二、 我相信學生不會故意睡覺:除了態度懶散、不思振作的學生,我會點醒學生、告誡學生不應該睡覺,少數學生早自習睡覺可能是因為正當原因晚睡而必須「補眠」,我更曾聽過專家的說法:青少年時期需要更多睡眠以補充體力。學生透過補眠將更有精神,有助於學習效果。當然,老師也應與家長、學生溝通時間的規劃與作息的安排,以改變在早自習補眠的現象。

三、 我相信學生不會故意在學校吃早餐:除了因為父母晚起未能在家吃早餐或匆忙出門必須在店家買早餐帶到學校吃,以生理時鐘而言,一大清早其實還沒有食慾,因此延緩早餐時間並要求學生在不影響其他同學的情況下,利用早自習時間吃早餐,我認為符合生理的需求。

學生除了特殊原因遲到外,確實應利用「早自習」晨讀、預習或複習課業;雖說應該謹守學校訂定的生活規範,但每個學生的狀況不一,因此,通常我會視狀況容許學生「補眠」、「吃早餐」,既然「早自習」屬於「學生自我管理」的時段,老師宜輔導學生,卻不應強烈主導「早自習」。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改變,老師很多觀念與作法也必須跟著改變。為了培養學生獨立、自我管理的態度與能力,老師要把「早自習」時間還給學生,「早自習」應該讓「學生自我管理」。

延伸閱讀

詹志超【隨寫人】 詹志超【隨寫人】

台北延平高中班導師

我是一位中學國文教師,任教於臺北市私立延平中學。身為一位被賦予生活教育與生命啟思職責的國文教師,我以「生命教育」為重點,期望從情感、人際、生活、人生、生命各方面,透過文章,啟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瞭解。同時自己也從優質的部落格吸收許多察人、看事、觀物以及生活的心得,充實人生與生命旅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