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美玉:自己改作文,讓流水帳絕跡的師生雙贏策略

只要用對方法,孩子自己就能讓作文從平淡、沉悶,變得如春天花繁葉茂般的充滿生氣。老師再也不必批改那些讓人生不如死的作文了,孩子更能自動自發且心悅誠服地享受這一段美好的歷程。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孩子總是寫流水帳,身為老師的你有什麼想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寫出優質作文?首先,請大家先思索一點:流水帳就真的一無是處嗎?其實,流水帳如實呈現事件,用順敘方式寫出過程,內容往往具備了人、事、時、地、物的實際資訊——這些不是作文的骨架嗎?沒有骨頭,哪能撐起一個人?但,我們都覺得流水帳很死板、一點也不吸引人。為什麼?因為它少了文學想像、情緒、對話、動作等等來潤飾。

所以,流水帳並非真的一無是處,它只是「先天不足」而已。回到孩子的作文總是寫流水帳的問題。其實,你可以請孩子當作文小老師,讓他改自己的作文,就能去除總是寫流水帳的毛病了。「啥,孩子能自己改作文?」沒錯,我正是如此主張。

只要用對方法,孩子自己就能讓作文從平淡、沉悶,變得如春天花繁葉茂般的充滿生氣。身為老師的你再也不必批改那些讓人生不如死的作文了。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動自發且心悅誠服地享受這一段美好的歷程。以上描述並非天方夜譚,而是在我班上發生的事實。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溫老師如何教?

周末假期,我為強化課文示範的記敘文寫作,特意要求學生自己想主題、寫出一篇記敘文,並且利用救命小紙條(寫作綱要)來提醒自己要在文章裡加上什麼才不會淪為「流水帳」。但,禮拜一繳回的作業,卻顯示孩子的寫作成效並不如預期。甚至有很多孩子寫的內容雖然豐富,讀起來卻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是孩子不夠認真嗎?」三己的孩子寫故事類文章動輒千字以上,為什麼當描寫主題拉回到真實生活,他們的文章就會失去想像與感動呢?

流水帳+潤飾=二次加工策略

其實,孩子寫出流水帳般的內容是可預料的,不必對他們的表現感到失望或生氣,只要執行「潤飾」的二次加工策略,就能改善這問題。

步驟1 別擔心!流水帳也有價值

重寫作文造成壓力,先用蓋房子來比喻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寫流水帳就像建了一棟房屋。這樣的房屋沒有任何的裝潢與擺飾,所以無法吸引其他人。」我請每位孩子當室內設計師,重新回頭檢視自己的文章,強調「不需全部砍掉重寫,只需重抄一次,同時在裡面加入更多能讓文章更豐富的成分就好。」

步驟2 照步驟!強化寫作的思維

對於初學寫作的孩子,建議讓他們遵循以下的「寫作流程」:

1.選材:決定優質的、吸引人的寫作材料。

2.建造主建築:建構事實、陳述事件過程、交代人事時地物(流水帳)。

3.室內裝潢(六星級寫作):以主建築為基礎,為之點綴上更多情緒、文學想像、動作表情成分。

先讓孩子學著去鑑賞課文或別人寫的文章,再根據那些好文章所具備的情緒、動作、表情、對話、文學性思考等標準,試著當自己的「作文小老師」,評估自己寫出的文章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再修改。

步驟3 自己改!更能明白缺點在哪

在這段過程中,老師也要從旁協助,引導孩子學會自行評估、判斷可在哪一段加入更多的修飾語句。等孩子找出自己文章的問題了,再要求他們為文章「裝潢」:依照原本寫好的架構,重新加入文學想像、情緒、動作表情、對話等元素。

在這場「舊題新作」的動作中,請孩子回頭審視原來的作品,用紅筆或藍筆標記出原本沒有寫到、需要新加入元素的文句。

當自己的作文小老師,重寫也甘願!

重寫作文的活動是全班一起進行,而且孩子覺得自己是在裝飾自己的「房屋」,所以沒有人會有「被懲罰重寫一遍」的感覺。當孩子具體掌握到的文章如何更好,便非常投入增修文稿的任務。

為什麼孩子願意再寫一次?關鍵在老師的包容與珍視。我在此次的寫作活動中,包容了孩子的流水帳,甚至珍視流水帳的價值,不再把它視為垃圾。我認為,孩子花時間寫出的文章就像建築工人揮汗砌牆營造的房屋,能做到這種程度也不容易呀!

當孩子感受到老師寬厚的接納時,對寫作的自信與溫暖便取代了受挫與反抗——這是使他們願意重新提筆而不覺得受到懲罰的原因。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高成就的孩子會活用老師的策略,並結合自己深藏在內心的知識寶藏:低成就的孩子也有努力的方向,知道要用老師的策略去監控自己文章裡面的句子,並且判斷每一段的每一句還可以再增加哪些內容。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沒有一個人是被放棄的!

附註:如果班級學生能力與耐心尚未成熟,建議選原作的一或二段改寫即可。

*本文引用自親子天下《溫美玉備課趴2:閱讀理解與延伸寫作的五卡教學實錄》,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溫美玉 溫美玉

溫美玉

「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腦力集教學諮詢公司」CEO、南大附小退休教師。

相關出版品與教學輔具,請前往「溫美玉備課」精選館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